#千古风流人物#
于阗国
西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都在这里交汇,并碰撞出独特的西域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也从这里穿过,借着贸易路线,印度、阿拉伯等异域文化先后传入。北宋初年,西域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影响千年,改变了西域的历史面貌。
一、喀喇汗王朝的形成和崛起
战争的敌对双方分别是喀喇汗王朝和于阗国,这两个国家都是西域地区的大国。两国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半个世纪。结果双方损失惨重,不仅人员伤亡大,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经济也遭受重创。但是,由于战争爆发于西域边陲,因此不太被人们重视,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相关文献记录也不算很多。
喀喇汗王朝的形成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回鹘有关。公元840年,由于内部高层内斗加剧,加上又遭受到草原民族黠嘎斯的进攻,回鹘汗国最终轰然倒塌。亡国后,回鹘各部落逐步向南或向西迁徙。
壁画上的回鹘人
西迁的回鹘部众分为三支,他们分别到达河西走廊、新疆东部和中亚草原。最终到达中亚地区的这支回鹘部众与当地人逐渐融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王朝,后来被人们称为“喀喇汗王朝”或者“黑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的首任大汗为毗伽阙·卡迪尔汗。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巴兹,次子奥古尔恰克。喀喇汗王朝初期的几位统治者都较为尊崇佛教。当时的西域,佛教虽然有逐渐衰落之势,但仍是第一大宗教。
而在毗邻西域的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已经扎下根来。喀喇汗王朝的邻居萨曼王朝,就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由于这两个国家宗教信仰不同,于是在传教和掠夺的双重动机下,萨曼王朝经常攻击喀喇汗王朝。
毗伽阙·卡迪尔汗去世后,奥古尔恰克称博格拉汗,都城定在怛罗斯。奥古尔恰克对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曼王朝很仇视,不仅与萨曼王朝进行战争,还在国内严厉禁止伊斯兰教的传播。然而,历史的诡吊之处却在此时显露出来。
公元893年,由于参加内斗失败,萨曼王朝的一位王子——纳赛尔·本·曼苏尔,出逃到喀喇汗王朝的喀什噶尔。碰巧,奥古尔恰克与萨曼王朝作战失利,也撤到了这里。
奥古尔恰克很有心计,为了将来能击败萨曼王朝,他收留了这位逃难的王子。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数年后,正是由于此人的存在,喀喇汗王朝的宗教信仰开始发生改变。
奥古尔恰克的哥哥巴兹去世较早,侄子萨图克归他抚养。作为叔父,奥古尔恰克曾答应萨图克,等他成人后就将权力交还,可是后来奥古尔恰克贪恋权势,违背了自己当年的承诺。于是,萨图克怀恨在心,渴望夺回本属于他自己的政权。
在这期间,萨图克私下接触纳赛尔。在他的劝说下,萨图克秘密皈依伊斯兰教,并暗自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在纳赛尔和其他势力的支持下,萨图克在杀死了叔父奥古尔恰克后登上汗位,称萨图克·布格拉汗。
萨图克·布格拉汗
萨图克·布格拉汗在位期间,宣布伊斯兰教为唯一合法宗教,禁止其他宗教信仰传播和发展。很快,喀喇汗王朝便转变为一个伊斯兰王朝。当然,在转变过程中有很多佛教僧侣遭到逼迫,灿烂的佛教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这就为佛教徒的背叛埋下了隐患。
喀喇汗王朝在内部逐渐稳定下来后,开始将矛头对准昔日宿敌萨曼王朝。萨图克·布格拉汗多次发动战争,终于灭亡了萨曼王朝。此后,萨图克·布格拉汗更加支持伊斯兰教的传播,直至去世。
由于萨图克·布格拉汗大力传播、扶持伊斯兰教,压制包括佛教在内的其他宗教,导致他的邻国开始警惕并仇视喀喇汗王朝。
二、西域佛国于阗
就在喀喇汗王朝在进行伊斯兰化的同时,它的邻国于阗,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佛教国家。于阗是我国西域地区的一个古老国家,其国祚超过一千年。
公元前2世纪,尉迟氏建立于阗国,领地包括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等县市,都城位于和田(约特干遗址)。
于阗国仰慕唐朝,学习唐朝,后来于阗国王尉迟僧乌波正式改名李圣天。以“李”为姓,表明他十分敬仰李唐王朝。
于阗国很早就接受了佛教信仰。在公元5世纪之前,于阗国盛行的是小乘佛教。5世纪之后,开始流行大乘佛教,并成为当时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真可谓西域佛都。
东晋时期的一代高僧法显曾到过于阗。据他记载,于阗国人信奉佛法,有僧众数万人,足见当时佛教极为兴盛。唐代高僧玄奘也曾记录当地人崇信佛教,仅寺院就多达百余所,有僧徒超过5000人。
于阗国虽然信奉佛教,但是军事上却很强。于阗国的主体民族是塞人,或者说斯基泰人,原本就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后来李圣天大力提倡学习唐朝,引用和模仿唐朝的作战思想和战术策略,使得于阗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唐朝灭亡后,于阗国仍然与唐朝的藩镇沙州归义军、北宋以及高昌回鹘维持着良好关系,并愿意接受宋朝皇帝的册封。
随着喀喇汗王朝的不断强大,于阗国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贸易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更担心这个强大的邻居将来会对自己不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西域两强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于阗国佛教遗址
三、长期惨烈的战争及其后果
公元962年,喀喇汗王朝出兵与萨曼王朝作战,一时东部兵力空虚,于阗国乘机大举进攻喀喇汗王朝,拉开了战争序幕。
战争初期,于阗国占据优势。因为,除了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吐蕃等外援外,还有喀喇汗王朝内受压迫的佛教徒作内应,因此于阗国屡屡在战场上占据主动,甚至喀喇汗王朝都城喀什噶尔也多次被围。
公元998年,喀什噶尔被于阗国攻破,阿里·阿尔斯兰汗及其姐姐艾丽努尔公主双双战死。这次战役,喀喇汗王朝的处境最为险恶,差点被灭亡国。
不过,喀喇汗王朝在西方的胜利弥补了在东方的失利。也就在这一年,新上位的玉素甫·卡德尔汗消灭了宿敌萨曼王朝。没了后方的掣肘,喀喇汗王朝终于可以动员一切力量专心对付于阗国。
玉素甫·卡德尔汗还从中亚一带招募了大量的穆斯林志愿者。他将其中的一些志愿者安排在最前列充当炮灰,后面是主力,包括步兵和骑兵部队,而他自己则由精锐卫队保护,位于最后方的预备队中。
于阗人也不甘示弱,他们的主力部队为步兵,采用唐朝的战术。同时,于阗国的盟军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则以骑兵为主。而吐蕃,既有骑兵,也有步兵,作战十分厉害。此外还有沙州归义军,他们的作战方式与于阗国基本一致。
战斗刚开始时,于阗联军一度占据优势。但那些被他们击溃的敌人,其实都是些志愿者,既没什么组织性,军事训练也不到位,但却消耗掉于阗军队不少的体力和武器。接下来,于阗军队还要面对敌人更为强大的主力部队。
喀喇汗王朝的主力部队同样既有骑兵也有步兵,只是他们的骑兵的盔甲和战马都优于对手,这让他们在战场上逐渐取得优势。喀喇汗王朝的的步兵非常善于射箭,他们在前进时,可以用密集的箭雨压制对手。这样,战场形势便开始逆转。
于阗一方的骑兵首先开始溃退,没了骑兵的保护,步兵便成为被攻击对象。先前于阗的步兵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现在面临喀喇汗王朝主力的大举反攻,明显处于下风,最终于阗联军全军溃散。喀什噶尔城再度易手。
夺回都城后,玉素甫·卡德尔汗指挥军队继续追击,不久又攻破于阗军队防线,连续拿下莎车、叶城,直逼于阗城。见此情形,于阗国君率领军队退到昆仑山一带继续与喀喇汗军队周旋。
不过,玉素甫·卡德尔汗虽然打赢了这场战争,自身损失也很大。随军的四个伊玛目,竟然全部战死,普通士兵的伤亡可想而知。据说,那时从喀什噶尔至于阗城的道路两旁,到处都是一座座麻扎(坟墓)。
玉素甫·卡德尔汗不得不停下来好好休整一下,这一休,就是三年时间。直到公元1001年,喀喇汗王朝才完全恢复元气。
玉素甫·卡德尔汗再次率领大军进攻于阗的残余势力。经过一场惨烈的大战后,于阗国王战死,喀喇汗王朝最终获得胜利。
不过。喀喇汗王朝在与于阗的战争中虽然获胜,但自身损失巨大。长期的战争导致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人口急剧减少,城市毁坏严重,丝绸之路南段经济衰落。由于这些原因,喀喇汗王朝后来在面对强敌高昌回鹘时,再也无法形成绝对的优势力量。
在消灭于阗国后,不到50年的时间,喀喇汗王朝就分裂为东、西两个王朝。最后不得不臣服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可以说,喀喇汗于阗之战,没有最后的胜利者。
喀喇汗于阗之战,表面上看像是两个国家因为经济利益和地区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是其背后的宗教因素却绝对不可忽视。
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观念,人们的宗教往往由其统治者决定。喀喇汗王朝在推行伊斯兰教时,采取过激手段压迫佛教徒,致使周边佛教国家开始警惕和敌视这个改变信仰的国家,最终爆发了战争。
喀喇汗于阗之战后,伊斯兰教在西域地区彻底扎下根来,并开启了整个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而佛教、景教等其他宗教则渐渐湮没于历史陈迹之中。直到近现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文史君说
喀喇汗于阗之战,不仅持续时间长,还异常惨烈,最终双方损失惨重,没有最后的赢家。不过,要说这场战争的最大影响,那就是伊斯兰教在西域的广泛传播并且逐渐占据绝对优势。它改变了西域的一切。使用权力或者军事力量逼迫人们改变宗教信仰,往往会导致可怕的结果。幸运的是,信仰自由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
参考文献
阿衣夏木·阿吉;尼扎吉·喀迪尔:《喀喇汗王朝和于阗国宗教冲突的开始时间》,《黑龙江史志》,2010(13).
束迪生:《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若干思考》,《实事求是》,2012(03).
高永久:《论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于阗的传播问题》,《兰州大学学报》,1998,26(02).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家
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