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一心效仿武则天,手段何其狠辣?为何最终却落得悲惨收场?

历了个史 2025-01-22 10:31:45

在大唐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韦皇后宛如一颗划过夜空却带来风暴的流星,她的一生跌宕起伏,与大唐的国运紧密交织,既经历过苦难的磨砺,又在权力的漩涡中沉沦,最终走向覆灭,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叹息与警示。

韦皇后,生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具体生辰不详,卒于 710 年。其家族乃关中名门大族,父亲韦玄贞,母亲崔氏,这样的出身为她日后踏入宫廷、卷入权力纷争埋下了伏笔。她一生育有诸多子女,是邵王李重润、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的生母,同时也是谯王李重福、节愍太子李重俊、新都公主、定安公主的后母,唐殇帝李重茂的嫡母,在皇室家族中扮演着复杂而关键的角色。

时光回溯至永隆元年(公元 680 年),青春年少的韦氏凭借家族的声望与自身的风姿,被选入宫中,成为当时太子李显的妃子。彼时的大唐宫廷,风云诡谲,暗流涌动。李显作为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在母亲强势的阴影下,命运多舛。武则天在皇后之位上稳坐江山后,为掌控朝堂局势,先是毫不留情地废黜了非己所生的太子李忠,紧接着将自己亲生的儿子李弘、李贤相继立为太子,却又因种种缘由将二人先后废黜。在这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中,李显最终被封为太子,而韦氏也随之踏入了这充满变数的宫廷核心地带。

然而,武则天当权之际,韦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公元 684 年,命运的齿轮急剧转动,李显登上皇位,是为唐中宗,韦氏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为皇后。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国家大权依旧牢牢掌控在武则天手中,李显这个皇帝不过是徒有虚名。初尝权力滋味的李显,为讨皇后欢心,试图给韦氏族人加官晋爵。岳父韦玄贞先是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可韦氏并不满足于此,李显一不做二不休,竟将韦玄贞提拔为侍中(宰相),甚至连其乳母的儿子也被破格提升至五品官职。

这一举动瞬间捅了马蜂窝,中书令裴炎坚决反对这种严重 “逾制” 的行为,多次进宫进谏。李显年轻气盛,被裴炎的屡次阻拦激怒,冲动之下放出狠话:“就算把天下让给我的岳父,我也甘心,何况一官位乎?” 这话如同导火索,被一直伺机整治李显的武则天抓住,她立刻以此为契机,果断出手,将李显废为庐陵王,一场政治风暴瞬间席卷而来。

在这场变故中,韦氏的魅力却意外凸显。一国之君为了她竟不惜口出狂言,乃至舍弃皇位,这般深情厚爱,背后实则是韦氏在李显最落魄、最绝望之时给予的无尽安慰与鼓励。当李显被废,从人生巅峰瞬间跌落谷底,陷入极度的迷茫与恐惧时,韦氏不离不弃,陪伴他踏上前往流放地的艰辛之路。

按照武则天的旨意,李显和韦氏带着年幼的儿女,在重兵 “护送” 下,先是在偏僻的房州住了一年,随后又迁往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在均州短暂停留不到两年,便又无奈迁回房州。武则天对他们始终心存猜忌,生怕他们在一地久居,暗中积蓄力量,与朝廷抗衡。据史书记载,韦氏最小的女儿李裹儿,也就是后来声名狼籍的安乐公主,就降生在这去往房州的颠簸路途上。一路上,韦氏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子女,还要安抚李显那颗脆弱敏感的心。

公元 690 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登上皇位的她,对远在房州的三儿子李显一家依旧没有放松警惕,时常派遣使节前往 “探望”,实则是试探虚实。李显和韦氏深知其中利害,每日如履薄冰,行止小心翼翼。李显性格本就不够坚毅,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时常陷入绝望,甚至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每当此时,韦氏总是展现出超乎常人的镇静,她轻声安慰李显:“福祸相依,总会变化的,为什么要想到死呢?您用不着这样害怕。”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流放岁月里,李显与韦氏患难与共,《旧唐书》中用 “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 来形容二人的感情,可谓恰如其分。李显也曾满怀感激地对韦氏许下诺言:假如有一天,你我夫妻重见天日,我一定让你随心所欲,决不加以阻拦!谁能料到,这句饱含深情却又欠缺考量的承诺,日后竟成为大唐乱局的导火索。

圣历元年(公元 698 年)之后,年过七旬的武则天精力渐衰,对政事的热情也不再如往昔那般炽热。朝中老臣狄仁杰瞅准时机,常常在武则天耳边规劝她多念及母子之情,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力主让李显复位。加之武则天自身体弱多病,时常在病榻上想起远在他乡的李显,终于,她派人将李显一家接回了宫中。韦氏跟随李显,结束了长达 14 年的流放生涯,重新踏入那熟悉又陌生的宫廷。此时的韦氏,历经磨难,心智愈发成熟,面对回宫的局面,她没有像李显那样喜形于色,而是不动声色地隐藏起内心的波澜,在喜怒不形于色这一 “政治潜规则” 面前,再度展现出过人的沉稳。

神龙元年(公元 705 年)正月,大唐的局势迎来了又一次重大转折。李显在宰相张柬之等人的谋划与支持下,发动政变,成功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复位登基。韦氏也随之重回皇后之位,命运仿佛跟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皇位失而复得,让李显欣喜若狂。而此时,他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往昔那些最绝望的日子里,韦氏给予的温暖与鼓励。为了兑现曾经的承诺,李显决意给予韦氏无限的权力空间,却未曾料到,这一决定将大唐拖入了更深的泥沼。

韦后并无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却妄图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依照大唐祖制,只有李姓之人才能封王,可在韦后的软磨硬泡下,李显全然不顾祖宗规矩,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王,并逐步将韦家人安插在各个重要部门任职。自此,韦后开始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一步步向大唐的权力巅峰攀爬,朝堂之上的平衡悄然被打破。

中宗即位那年的夏天,天灾肆虐,山东、河北等多地遭遇特大干旱,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饿死、病死之人超过数千。然而,中宗和韦后却沉浸在皇位失而复得的喜悦中,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每日只顾玩乐饮酒。韦后在一旁怂恿,二人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即位当年就在洛阳城南门楼一同观看泼寒胡战。寒风凛冽,北方胡人裸身挥水,肆意舞蹈,而中宗和韦后身披轻裘,从早到晚,沉醉其中,不知疲倦。到了元宵节,中宗更是荒唐至极,他听从韦后的建议,命令朝臣换上百姓衣服,陪自己和韦后混入百姓当中观赏花灯。不仅如此,中宗还大手一挥,放出几千名宫女看灯,结果大半宫女趁机逃离。此时的中宗,满心满眼只有一个念头:只要韦后快活,任何要求都可应允。

中宗复位之后,朝中武氏的势力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三思虽为众人厌恶,却狡黠机敏,善于见风使舵。为求自保并巩固地位,他想出一条妙计 —— 让儿子武崇训迎娶韦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此后,武三思与韦后之间的关系愈发暧昧不清,甚至公然给中宗戴上了一顶 “绿帽子”,而匪夷所思的是,中宗对此竟置若未闻,毫不介意。一时间,朝堂之上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局面:武三思与韦后暗通款曲,中宗却对韦后言听计从,以至于朝廷大事,中宗都要跑去与武三思商议,大唐的朝政愈发混乱不堪。

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五人,作为扶持中宗复位的大功臣,眼见中宗昏庸无道,韦后乱政专权,武三思恃宠而骄,心中焦急万分,数次进宫劝谏中宗杀掉武三思,夺回武氏手中的权力。怎奈中宗猪油蒙了心,完全听不进这些逆耳忠言,不仅不听,反而转身将大臣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武三思。武三思得知后,立即与韦后在宫中密谋对策,定下毒计后,便进宫在中宗面前诬陷五大臣:“他们是恃功专权,图谋不轨。”

愚蠢至极的中宗再次听信谗言,果断收回了五大臣手中的实权。武三思自此彻底把持朝政,又有韦氏这棵参天大树作为靠山,行事愈发飞扬跋扈,肆无忌惮。不久之后,武三思认为时机成熟,便以五位大臣诬陷韦后为借口,撺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位大臣流放边疆。为绝后患,他还在边疆暗中安排杀手,对五大臣展开追杀。五大臣一倒,朝廷上下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发出半点反对之声。武三思得意忘形,在亲信面前张狂宣称:“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

在男女关系上,韦后更是荒淫无度,她的野心与欲望早已吞噬了理智。除了与武三思暧昧不清,她还在后宫豢养了三个美男子。杨均,原本只是个普通厨子,因长相英俊被韦后看中,一纸诏令调入宫中;马秦客,身为御医,眉清目秀,一次偶然进宫为韦后治病,此后便常被韦后传唤;还有叶静,原是个马贩子,擅长表演马戏,元宵节在灯会上一展身手,便被韦后相中。这三人从此成为韦后的 “入幕之宾”,对她忠心耿耿,形影不离。中宗对此仿若瞎了眼一般,视而不见,旁人见皇帝如此,自然也不敢多嘴,大唐后宫的风气被败坏得一干二净。

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完美继承了母亲的野心与骄纵。她一心想效仿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仗着韦后的纵容,安乐公主在朝中横行霸道,肆意妄为,尤其对非韦后亲生的太子李重俊心怀忌恨,多次要求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妄图顶替李重俊的皇太子之位。面对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她竟轻蔑地嘲讽:“阿武子(皇宫中过去对武则天的称呼)可以做天子,难道天子的女儿就不能当皇帝吗?”

安乐公主的恶行远不止于此,她曾派出奴仆到民间强抢平民女子,充作府上奴婢。左台侍御史袁从一秉持正义,依法逮捕了那几名奴仆。安乐公主却丝毫不惧,直接让中宗下令释放。中宗对女儿的胡作非为一贯纵容,毫不犹豫地下令放人。袁从一气愤填膺,痛心疾首地斥责:“皇上如此办事,何以冶天下!” 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然是一片乌烟瘴气,君不君,臣不臣,子不子,纲常崩坏,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韦后。

韦后自认为已经具备了成为 “武则天” 的条件,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 —— 对时局的精准判断。武则天虽也有嗜杀之名,但韦后与她的嗜杀本质却截然不同。武则天的杀伐果断背后,是对权力的掌控与对朝堂局势的洞察,而韦后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私欲,被野心蒙蔽了双眼。

随着太子李重俊逐渐长大成人,韦后心中警铃大作,视其为自己或女儿日后称帝的最大障碍,处心积虑欲除之而后快。神龙三年(公元 707 年)七月,深感危机四伏的太子李重俊率领数百名羽林军,如猛虎出山般冲入武三思府中,手起刀落,杀了武三思全家,随后又气势汹汹地冲入宫中,试图擒杀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听到太子谋反消息的中宗,惊慌失措地在玄武门上颁布诏书,宣布赦免起事人员。这一诏令瞬间瓦解了羽林军的斗志,军心动摇之下,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门失利,最终出逃后被部下所杀。

太子之位空缺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愈发肆无忌惮。宫外,韦后的哥哥及其心腹把持着朝廷大权;宫内,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还有韦后的妹妹及上官婉儿的母亲等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卖官鬻爵、为非作歹的腐朽权力集团,将大唐朝廷搅得暗无天日。

景龙三年(公元 709 年)二月,韦后为了给自己称帝造势,竟然宣称自己衣箱中裙子上升起了五色祥云,还煞有介事地命画工画出图样,在文武百官中传阅。这一荒唐行径,让诸位大臣看清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狼子野心,一时间群情激愤,议论纷纷。许州司马参军燕钦融挺身而出,上疏指斥韦后、安乐公主干预朝政。中宗召燕钦融上朝询问,燕钦融面不改色,慷慨陈词,将韦后母女的恶行一一揭露。中宗被怼得哑口无言,只好让燕钦融先退下。然而,燕钦融还未走出朝门,韦后便凶相毕露,派人将他追回,当着中宗的面,残忍地将他摔死。

韦后此前的种种行径,已然让中宗颜面扫地,她与武三思等人的苟且之事,虽经韦后多方掩饰,却仍有风声传入中宗耳中。中宗心中虽有不满,却无处发泄,只能听之任之。但韦后却从这些细微之处察觉到,中宗已然成为自己掌控皇权的最大阻碍。尽管中宗对她百般纵容,可朝臣们始终只认中宗是皇帝,这让韦后深感不安,除掉中宗的念头愈发坚定。安乐公主因中宗未将她封为皇太女,也是满心怨恨,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母亲身上,盼着韦后能掌权,让自己顺利登上皇位。

公元 710 年,即景龙四年,韦后和安乐公主终于痛下杀手。韦后的狠毒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全然忘却了往昔与中宗共同经历的患难岁月,亲手将一张下了毒的饼送给中宗。中宗毫无防备,吃下饼后,便一命呜呼,结束了他荒唐又可悲的一生。

中宗死后,韦后秘不发丧,她深知朝臣们定会对中宗的死因议论纷纷,猜忌指责在所难免。为确保自己后续的计划顺利进行,她紧急召亲信入宫,将他们安置在各个关键岗位,随后又调集五万人马屯驻京城,任命兄长韦温为统帅,负责保卫皇宫。

一切安排妥当后,韦后才为中宗发丧,宣布遗制,扶持 16 岁的李重茂继位,是为唐殇帝,自己则自封为皇太后,妄图效仿武则天,先临朝摄政,再寻机除掉李重茂,进而登上皇位,实现称帝的野心。然而,她严重低估了李氏皇族的反抗力量。就在她做着春秋大梦时,李隆基联合兵部侍郎等人,打着父亲李旦的旗号,迅速集结力量,对韦氏党羽展开了一场雷霆打击,将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一网打尽,斩首示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