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与农业的结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2022年,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市场价值为6.817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6.9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4%。市场调查机构Market.us的一份报告也对这一趋势做出预测,到2032年,全球农业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102亿美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为24.5%。
当前,全球面临人口增长、农业耕地不足、资源(水、能源和肥料等)限制,以及气候变化等挑战,人工智能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作用不断凸显。
通过分析环境状况、土壤条件和作物特征等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作物的具体需求,向农民提供更加精确的灌溉、施肥和用药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耕地产量潜力,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感器和图像设备,能以极高的准确度实时监测作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与具体原因,防止作物产量损失。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发挥了压倒性优势,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分析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环境因素和农艺实践预测作物未来产量,使农民能够优化种植计划、管理库存水平并降低供应链风险。
近年来,农业价值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企业也开始快速发展。2021年,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得了15.4亿美元的投资额,与前几年相比有显著增长。
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农业发展进程的一大进步。随着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发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得到应用实践,农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创新。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将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