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设宴款待宾客,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俗,更是衡量主人热情与诚意的重要标尺。当客人踏入家门,若主人连酒水都不备,甚至以粗糙的脱粟米饭相待,这无疑是对客人极大的不尊重与忽视。

谈及此,《幼学琼林》中便有着这样一番精妙的描述:“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
此言之意,便是说待客之礼若日渐式微,便称之为“醴酒不设”,意指宴席上连象征性的甜酒都不备;而待客之时若显得极为吝啬,便用“脱粟相留”来形容,意指仅以粗粝的米饭来招待客人。

谈及“醴酒不设”的典故,便不得不提及《汉书·楚元王传》中的一段往事。
西汉时期,楚元王刘交,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对中大夫穆生、白生、申公三人极为敬重。
穆生虽不善饮酒,但元王每次设宴,都会特意为他准备甜酒,即醴酒,以示尊重。

可是,当元王去世后,其子刘戊继位,初时亦能延续此礼。但久而久之,刘戊竟渐渐忘却了这一细节。穆生见状,心中明了,大王已不再如先前那般尊重他。
于是,穆生对申公、白生说道:“吾等可以辞官归隐了!宴会上不再准备甜酒,这分明是大王已不再重视我。若再不离去,恐怕楚人将会用铁链将我锁在街市上,以示侮辱啊!”

言罢,穆生决定以病为由,辞官而去。
申公、白生试图劝阻,言及先王的恩德,认为大王不过是小有失礼,不必过于认真。但穆生却坚持认为,先王之所以礼敬他们三人,是因为遵循道义;而今大王忽视礼节,便是忘却了道义。忘却道义之人,岂能与之长久相处?于是,穆生毅然辞官而去。
后来,刘戊果然日渐暴虐,甚至与吴王勾结谋反。申公、白生多次劝谏,却反被刘戊治罪。二人身着囚服,被押解至街市上舂米服刑示众。
自此,“醴酒不设”便成为了待人礼貌渐衰、热情不再的代名词。

而“脱粟相留”这一说法,则常用于批评那些待人接物时缺乏热情与礼貌之人。
试想,即便酒水不备,作为主人,你至少也应煮一碗白米饭让客人吃饱。然而,有人却连这都不愿做,仅以脱去谷皮的粗米相待,怎能不让客人心生寒意?

在古代,若主人家中有客来访,那可真是一件大事,必须好好招待一番。
谈及古代的招待之物,酒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那时没有如今这般琳琅满目的饮料可供选择,酒便成了招待客人的重要饮品。主人会拿出自家酿制的好酒或是买来的佳酿,为客人斟上一杯,共饮几盏,畅谈天下大事,感情自然便深厚了。

除了酒之外,茶亦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茶文化在古代极为讲究,主人会精心挑选茶叶,烧水泡制,然后为客人递上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那份闲适与惬意,至今仍为后人所向往。

当然,吃的也不能少。主人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客人。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美味:有鲜嫩多汁的肉食、色香味俱全的蔬菜、新鲜捕捞的海鲜……让客人大快朵颐、心满意足。那时没有外卖服务,这些都是主人家中自己准备的,足见其对客人的重视与用心。

此外,主人还会准备一些水果、干果、蜜饯等小吃来招待客人。这些小吃不仅味道极佳,更代表着主人的热情与关怀。
若是遇到文人雅士来访,主人可能还会拿出自己的书画作品或是收藏的文物来与客人一同欣赏。这样既能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与高雅品味,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主人招待客人时总是极为用心的。他们会用各种好东西来招待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热情。那时的人们不仅懂得享受生活,更懂得待客之道。

朋友们,“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这话是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时刻保持礼貌与尊重,不因时间的流逝或地位的变化而忘却最初的热情与诚意。
朋友们,我是小小溪老师,持续跟大家解读《幼学琼林》这本经典书籍,后面的内容更加精彩,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