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著名的山水诗人,6首精彩的山水诗,读后令人如痴如醉

驶向一江秋 2024-12-21 09:28:27

山园田园诗是诗中一大主题,严格来说山水诗和田园诗两者是不同的,本文是山水诗专题。

提到著名的山水诗人,你都能想到谁?本文就分享唐朝6位著名的山水诗人的6首精彩的山水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山水诗佳作,为生活增添诗情画意。

第1首 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唐朝山水诗人历来有“王孟韦柳”之并称。

这首《滁州西涧》是韦应物山水诗的代表作,作于他任滁州刺史期间,当时他游览滁州西涧触景生情,有感所作。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优雅、闲适、恬淡、悠然,景中融情,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此诗太富有诗意了,很多后辈诗人深爱此诗,并专门到滁州寻访西涧,可惜均无功而返。滁州西涧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徒令后人发出“滁州西涧今何在?不见当年韦苏州”的无奈感慨。

第2首 唐朝柳宗元的《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提到韦应物,就不得不提柳宗元,诗界历来有“韦柳”之并称,两人山水诗伯仲之间。

柳宗元这首山水诗和他的《江雪》一样,胜在意境。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的闲适生活片段,描绘出一幅飘逸的风情画,色彩流动,境界高远,令人回味无穷。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更是流传千古的丽句,历来备受推崇。

第3首 唐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既是田园诗人,又是山水诗人,其实他的山水诗数量要远远多于田园诗,这首《宿建德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此诗是孟浩然夜宿建德江时的触景生情之作,他用无比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清江秋夜时特有景象,犹如一幅隽美的“秋江暮色图”,堪称史上最有意境的诗之一,读来令人神往。

第4首 唐朝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提到山水诗人,自然不得不提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他山水诗佳作众多,例如《山居秋暝》、《鹿柴》、《终南别业》、《终南山》等,这首《汉江临眺》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诗犹如如一幅瑰丽的望江画卷,在诗意的流淌中,为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壮美山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将浩渺江山的辽阔与恢宏尽显无遗,江水似有无尽的源头,不断向前流淌,直至融入无边无际的天地之中,这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朋友们可以在脑海中回味一下这个场景。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江水之浩渺,似乎将整个郡邑都浮托在前方水域之上,波澜壮阔,令人心生无限遐想。

王维此诗拟人和比喻手法用得尤其精彩,使意境更加深远,让人深深地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第5首 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常建也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更是他的代表作。

此诗写诗人游览古寺时所见、所闻、所感,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清幽寂静的世外禅境,表达作者对幽静和闲适生活的向往,毫无疑问此诗是山水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第6首 唐朝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虽然不是一位纯粹的山水诗人,但他写的山水诗水平极高,令其他诗人望尘莫及的,例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本文选的这首诗更是山水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写景,可谓波澜壮阔,磅礴大气,气吞山河。读读“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吧,诗仙用如椽大笔将庐山顶端四望之景描绘得宏伟广大、气势滔天,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读来令人神思天外,赞不绝口,欲罢不能。

若非诗仙的如椽大笔,我认为其他诗人绝难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佳作!

唐朝6位著名诗人的6首精彩的山水诗分享完了,这些诗都是优美动人、流传千古的佳作,读来能够带给人美感和诗情画意般的享受,是很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的。

朋友们,你心目中最美的一首山水诗是哪首?欢迎分享高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