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2021年,立陶宛政府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台湾代表处”。这一举动无异于在中立陶宛关系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中国外交部立即做出反应,召见立陶宛驻华大使,表达了强烈抗议。
立陶宛的这个行为不仅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也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的基础。
但立陶宛似乎并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甚至提议给这个“台湾代表处”改名,这一行为无疑是火上浇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敦促立陶宛方面立即纠正错误,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中国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级至代办级别,这在外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紧接着对立陶宛实施了经济制裁,数据显示,立陶宛对华出口量骤降七成,这对立陶宛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
立陶宛经济部长奥斯特雷维丘斯在一次记者会上承认:失去中国市场对我们的经济确实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市场来弥补这一损失。
与此同时,立陶宛国内的失业率开始上升,产业链也变得不稳定,中国还将立陶宛踢出了中欧班列,这意味着立陶宛企业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物流渠道。
在这场外交风波中,立陶宛似乎成为了美国“亚太战略”的一枚棋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特朗普执政时期。
2018年,特朗普政府启动了对华贸易战,这场贸易战很快蔓延到其他领域,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跟随美国的步伐。
菲律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期以来,菲律宾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但菲律宾却突然转向支持美国。
菲律宾的转向清楚地表明,美国正在全力推进其“亚太战略”,这种战略不仅涉及军事和安全领域,还包括经济和外交方面。
就在立陶宛与中国关系陷入低谷之际,欧盟内部也在酝酿一项重大计划。
2024年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了“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所有欧盟国家对外国投资进行安全审查,同时还要对欧洲私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军民两用技术出口进行管控。
然而,这个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欧盟内部的强烈反对,据《南华早报》报道,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竟然有26个国家表示反对,只有立陶宛一个国家支持。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武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计划如果实施,将严重干扰企业的正常决策和国际投资流动,我们不能因为政治考虑而牺牲经济利益。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欧洲分支机构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该机构的发言人在一次记者会上说: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我们需要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技术交流,过度的管控只会损害欧洲企业的竞争力。
那么,为什么欧盟国家会如此强烈地反对这个计划呢?答案或许可以从德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中找到一些线索。
据统计,德国企业在中国的累计投资已超过3000亿元,涉及汽车、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2023年,中国对德国的投资也达到了348亿欧元,主要集中在芯片、医药和可再生能源等重要行业。
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这个巨大的市场,同时,我们也欢迎中国企业来德国投资,这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
与大多数欧盟国家的态度不同,立陶宛是唯一一个支持这个对华投资审查计划的国家。
这或许与立陶宛目前与中国的关系有关,自从“台湾代表处”事件后,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已降到最低点,双方的经济往来几乎停滞。
立陶宛外交部长加布里埃利乌斯·兰茨贝尔吉斯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们支持这个计划是基于国家安全考虑,虽然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已经很少,但我们认为这个计划对整个欧盟都是有益的。
但立陶宛的态度似乎并未得到其他欧盟国家的认同,许多分析认为,立陶宛的做法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的一个警示。
立陶宛的例子显示,过度政治化的经济决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其他欧盟国家显然不愿意重蹈立陶宛的覆辙。
与立陶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意大利,虽然意大利前段时间退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但到了2023年7月底,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却亲自访问中国,并签署了一系列工业、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计划。
梅洛尼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中国断绝关系。相反,我们希望在新的基础上发展更加务实的合作关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的这个对华投资审查计划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实施,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欧盟国家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的欧盟问题不是要不要审查对华投资,而是如何审查,需要一个既能保护欧盟利益,又不会过度干扰正常经贸往来的机制,这显然不太现实。
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的核心原则始终是互相尊重、不干涉内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多个场合重申:我们始终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但当一个国家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时,中国会采取强硬的立场,立陶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红线,中国也不例外。
欧盟内部对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也存在分歧,一方面,欧盟希望保护自己的经济和技术安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经济伙伴。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的对华政策,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也要与中国保持对话和合作。
这场围绕欧盟对华投资审查计划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经济和政治已经难以完全分开,如何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每个国家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的对华政策可能会逐渐趋于平衡,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有原则的务实主义”的对华政策逐渐成形,这种政策既坚持欧盟的价值观,又不会完全关闭与中国合作的大门。
信息来源:
欧盟对华投资审查计划,27国仅一国表态完全支持——观察者网 2024-07-30
立陶宛总统提议“台湾代表处”改名,“以稳定对华关系”——观察者网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