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田管织就“丰收网”宁陵75万亩小麦稳产有“方”

新晴宁陵 2025-04-24 02:46:35

科技田管织就“丰收网” 宁陵75万亩小麦稳产有“方”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谷雨雨淋头,遍地都是米。”春风吹过四月的豫东平原,宁陵县华堡镇成片连方的高标准农田泛起层层麦浪。植保无人机掠过青绿的麦穗,喷洒出细密药雾;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滴灌,滋润着孕穗的小麦。

“多亏农业专家给指导实施‘一喷三防’,今年穗粒数比往年多两成。”华堡镇史集村种粮大户路绪桥轻抚麦穗,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

这是宁陵县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生动缩影。当前,全县75万亩小麦正拔节生长,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多方联动筑牢防灾屏障

“赤霉病防治窗口期只剩5天,必须确保药剂直达穗层。”4月19日,宁陵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吕厚军带着农技团队,在张弓镇黄庄村永润农场的麦田现场指导。

面对今春复杂的气候条件,宁陵县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防控体系。当前,小麦正处在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小麦病虫害重点防控赤霉病、白粉病和麦蜘蛛、蚜虫为主,宁陵县小麦病虫害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部分地块部分品种根部病害偏重发生。

据统计,目前,宁陵县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3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面积19万亩、茎基腐病8万亩、白粉病4万亩和红蜘蛛17万亩、蚜虫15万亩。截至4月19日,已累计防治75.5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已防治17万亩、茎基腐病已防治7万亩、白粉病已防治4万亩、红蜘蛛已防治19万亩、蚜虫已防治16万亩,“一喷三防”综合防治面积7.5万亩。

“目前,我县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5月10日结束,主要是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防倒伏等。”宁陵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郝亚飞介绍,该县同步印发小麦赤霉病防控应急相关手册,全体农技人员全部下乡入村进行巡查指导,将防控指令直抵田间末梢。

智慧灌溉为麦田解渴

“过去浇地跑断腿,现在农田里都是智能灌溉设备,坐在地头就能轻松抗旱。”在华堡镇的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赵华如是说。

据统计,进入3月下旬,宁陵县农田累计受旱面积累计达到60余万亩。截至4月20日,全县已完成小麦浇水118.35万亩次,其中浇一水面积73万亩、浇二水面积31.85万亩、浇三水面积11.2万亩、浇四水面积2.3万亩。

记者从宁陵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全县小麦受旱面积下降至1.5万余亩,麦田旱情基本解除,小麦总体长势良好,为后续生长和产量提升筑牢了根基。

农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

在柳河镇时洼村麦田,农技人员吕厚军、郭红兰和卢华鹏等正与种粮大户时瑞杰交流,现场指导麦田管理技术要点。

入春以来,宁陵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开展“田间课堂”百余场次,将新技术送到地头。

面对小麦春季旱情和病虫发生态势,宁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浇麦与病虫防治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对小麦旱情、机井水电设施、病虫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推动抗早浇麦和病虫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结合宁陵实际,我们全局上下迅速行动,下派13个工作督导组,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以及全县抗旱工作调度,并组织102名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科学灌溉和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宁陵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亚介绍,该局及时印发《宁陵县2025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宁陵县2025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目前已累计发放技术明白纸3万余份、病虫情报3期,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0余场次,培训指导农民5000余人次。

夕阳西下,宁陵县高标准农田的自动节水喷灌设施正在作业,点点水滴飘落在麦苗上,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当前,宁陵县正抢抓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通过“人防+技防”筑牢最后一道防线,奋力夺取夏粮生产丰收。

采访手记:

麦田里的“定心丸”

行走在宁陵的田间地头,处处能感受到政府与农民“双向奔赴”的力量。

在张弓镇,记者遇见正为麦田“把脉”的县农技员吕厚军、郭红兰等。他们随身携带技术资料和记满数据的笔记本,“挨个跑乡镇、下村庄、到地头,一天至少走两三万步”。农技员的简单话语,背后却是科技助力麦田管理的支撑,让春管春忙的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在华堡镇,虽值周末,但全镇干部却都在岗在位,大家按分包片区直奔田间地头,看抗旱、督管理、问民情。春管的关键时期,宁陵县的党员干部全在为麦田管理奔波,这让守护“豫东粮仓”吃下了“定心丸”。

从精准防控到智慧灌溉,从一线督导到科技下乡,政府的担当与技术的温度,为万千农户吃也下了“定心丸”。

望着无垠的麦浪,我仿佛已听见丰收的序曲。(高会鹏)

0 阅读:0

新晴宁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