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年级数学,最容易让家长产生孩子很“聪明”错觉?

飞翔小钰 2024-12-23 03:28:23

数学这门学科,随着难度的提升,对于思维能力体现特别明显,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勤能补拙的难度越来越大,成为比拼绝对硬实力的学科。

但在低年级阶段不高的学习难度,以及大量的培训加成,却给了很多孩子家长很高的期待值,让思维能力一般的家长,也产生孩子是神童的错觉。

相比于语文和英语,数学所代表的理科思维,并不会很早的予以体现,语文能力在小学低年级就初见端倪,高年级已经大致定型,外力因素的影响极小,而英语作为累积性学科,愿意学习的孩子之间,成绩差距一直不会太大,这两门学科都不容易发生大起大落的现象。

但数学学科却是一个例外,虽然数学很体现思维能力,但在起始阶段的套路,却可以取代思维能力在做题能力上有所体现,现在的各种培优拓展,最主要的就是在数学学科,可以造就孩子学霸的假象。

但数学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小学和初中不大的学习难度,是为了高中阶段思维能力的厚积薄发,很多孩子过度的培训并不是提升思维能力,而是训练做题技巧,形成解题的信息差优势。

一些孩子课内成绩一般,但课外各种奥数培训做的飞起,在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思维能力更强,因为他们会做的奥数题,那些没有培训的优生不会做,但这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意义。

进入高中以后,真正理科成绩优异的孩子,基本和补习无缘,而当初那些依靠培训打造的神童,进入高中以后很快就泯然众人。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