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两封信表明态度后,美对华关税再涨,墨加两国联手围堵中国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3-03 21:05:49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距离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生效,还剩最后1天。

按照美国政府之前的说法,从明天起美国将对中国产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算上特朗普上任时加征的那10%关税,如今美国已经对我国商品加征了20%的关税。

而为了抗议美国的这种不合理行为,我国早在美国第一宣布加税之后就送去了两封信。

2月中旬,在美国商务部长以及贸易代表上任时,我商务部长王文涛分别亲自致信,一方面祝贺两人履新,另一方面以罕见直白的措辞强调,美方加征关税“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违背市场规律”。

信中援引数据指出,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已因前期关税缩水12%,若叠加新一轮加税,美国消费者承担的额外成本或超过500亿美元。

而这并非中方首次发声。过去一个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在记者会上批评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推行保护主义”,驻美大使馆亦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列举关税政策导致美国本土制造业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加剧的案例。

然而,美方的回应却是“战略性沉默”。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白宫内部评估认为,中方信件“更多是姿态性表态”,因此选择暂不回应,转而加速推进“盟友捆绑计划”。

2月28日,美国财长耶伦在公开采访中抛出一项新战略:要求墨西哥与加拿大同步对华加征关税,构建所谓“北美共同防线”,阻止中国商品通过“第三国转运”进入美国市场。

耶伦甚至暗示,若墨加配合,美国或对其豁免部分关税。这一提议立刻引发连锁反应——墨西哥政府当天宣布,正与美国磋商“针对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的特别关税措施”,加拿大前副总理弗里兰则向媒体喊话:“加拿大始终与盟友站在一起。

事实证明墨加两国这种“弃车保帅”的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

2019年6月,美国曾以“打击非法移民”为由,威胁对墨西哥输美商品加征5%关税。

彼时,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仅强硬表态三天后,便承诺向美墨边境增派2.7万名士兵“协助管控”,最终换取美国暂缓加税。

然而一个月后,白宫突然宣布关税“因技术原因仍需执行”,墨西哥的让步直接沦为一场空谈。

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有消息人士透露,当前美墨谈判的核心是要求墨西哥对中国汽车产业链“下狠手”。

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占墨西哥进口份额的34%,而墨西哥生产的汽车中有40%最终销往美国。

若墨方对中国相关产品加税,可直接截断中国车企“借道墨西哥”进入北美的路径。对此,墨经济部副部长德拉莫拉已放风称,将审查中国电动车及光伏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

加拿大的选择则更无悬念。作为美国“后院”,加拿大在经济、能源甚至国防领域长期依附美国。2022年,加拿大对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68%,而对中国贸易仅占4%。

这种失衡关系直接反映在政策上:从2018年配合美国逮捕孟晚舟,到2023年跟随美国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加拿大几乎在每项涉华议题上“亦步亦趋”。

美国拉拢墨加的背后,是一套精密的“成本转嫁”逻辑。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研究,若中国商品经墨西哥加工后出口美国,其关税成本可降低60%。

2023年,中国对墨出口额激增17%,其中约30%的商品最终流入美国市场。特朗普团队显然希望掐断这条“曲线通道”,但其代价可能远超预期。

对墨西哥而言,配合美国意味着自断臂膀。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电信设备、钢铁、化工产品的60%依赖中国供应。

若墨方对中国加税,本土制造业成本将飙升。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加西亚指出:“墨西哥的汽车工厂可能被迫停工——他们既离不开中国的电池,也离不开美国的市场。”

加拿大同样面临两难。尽管加拿大政府宣称要“减少对华依赖”,但其钾肥、大豆、木材等资源型产品的最大买家正是中国。

2023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价值24亿美元,占加拿大该品类出口总量的42%。一旦中加关系恶化,加拿大农民可能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而面对美西方的合围,我国的回应却显得冷静而强硬。商务部发言人近期多次强调:“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与完整产业链,绝非单纯的价格优势。”

一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29.9%,其中对美出口占比不降反升。

更深层的底气来自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以稀土为例,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

2023年8月,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军工企业一度陷入“库存恐慌”,雷神公司被迫推迟“标枪”反坦克导弹的生产计划。

此外,中国的反制工具箱远未见底。从限制关键矿产出口,到审查跨国企业的数据安全合规,再到对等加征关税,每一项措施都直击西方痛点。

这场关税博弈的本质,是美国试图以单边规则重塑全球化。然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从不是赢家游戏。

2018年特朗普对华发起“301调查”并加征关税后,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测算,此举导致美国损失约0.5%的GDP,并造成24.5万个就业岗位消失。

如今,美国试图将同样的剧本强加给盟友,但墨加的妥协空间已越来越小。

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宣布“美国正在赢得贸易战”时,纽约港的货轮正排队等待卸载来自宁波港的集装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因中国采购量波动剧烈跳涨。

这场21世纪最复杂的经贸博弈,早已超越简单的关税数字游戏,成为科技、产业链与地缘影响力的全方位较量。

历史总在重复相似的剧本:2018年贸易战未能阻止中国崛起,2024年的关税高墙就能锁住东方巨龙的腾飞吗?

当“美国优先”撞上“全球供应链”,究竟谁能承受更长久的阵痛?而当各国忙于筑墙时,谁又能率先打开新的大门?

参考资料:

2 阅读: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