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8成店铺无米可售,东京失足女站满一条街,日本今年怎么了?

开心每一瞬间 2024-08-30 15:49:50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今年初,美联储不断加息,导致日元汇率跌至谷底,收割走日本大量财富,好不容易等到美元降息了,本以为可以缓解贬值压力,可谁知日股却遭遇了“多空双杀”,股民们损失惨重。

到了近期,日本更是传出了“无米可售”“东京失足女站满一条街”的消息,搞得日本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也让人们不禁开始怀疑,日本究竟怎么了,难道日本民众的苦日子要来了吗?

日本经济衰退

自2021年岸田文雄出任首相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一片泥沼,支持率方面,他的表现堪称惨淡,从最初超过50%的支持率一路下滑,近期甚至跌破20%,非常有可能下台。

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成为岸田执政的一大败笔,据相关数据显示,日本GDP增长远不如预期,特别是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增长态势令人忧虑,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似乎已经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汇率市场的波动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冲击,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暴跌,使得曾经一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在经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失去的三十年”中,经济实力进一步衰退。

按照美元计算,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22年的接近5万亿美元,骤降至2023年的约4万亿美元。

随着通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开销也越来越大,而工资的上涨速度却无法跟上不断上涨的价格,使得居民的真实所得不断减少,而人们的日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民调结果表明,大部分日本大公司都对岸田文雄的政府没有足够的信任,而岸田文雄所推行的“新资本主义”也因其缺少策略与详细计划而饱受诟病。

他曾提议以加税来弥补国防支出增加额的“防卫增税”,饱受批评;后来,他又推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应对方案,宣称要以定量的税收减免来拉动消费、拉动投资、摆脱通货紧缩、减少国民负担。

这种在“增税”与“减税”之间的“朝令夕改”,不仅让民众对其政策失去信任,也使得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难解的困局。

日本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

当然日本陷入经济困境,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岸田文雄政府,这一现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新华社 2024-08-26 日本“大米荒”持续 大阪府呼吁投放储备米

人口老龄化是日本经济的一大顽疾,如今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老人,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8%,这不仅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推高劳动力成本,还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劳动力短缺限制了企业的扩张能力,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影响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同时年轻人对社会保障缺乏信心,提前规划养老,减少消费,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活力。

内需不足也是日本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上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繁荣,由于国内地少人多,只能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这大大削弱了国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减少了民众的就业机会。

1990年代初期,日本经历了房产市场的崩溃和“硬着陆”,造成了巨额资金流向金融业、国内消费乏力、发展乏力、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缓慢等问题。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数据等新兴领域,日本的发展迟缓,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而日本的滞后使得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结束,并限制了日本某些产业的发展,如半导体行业被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使得日本的产业体系残缺,难以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

而如今日本在科技创新方面逐渐失去优势,缺乏创新活力,无法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服务。

经济衰退引发的连锁反应

风俗产业“流莺”增多

在日本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东京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正在悄然兴起,每当夜幕降临,东京太久保公园等地,众多女性站成一排等待客人搭讪,“流莺”成为了这座城市夜晚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线。

这种现象的背后,与经济衰退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就业市场变得日益严峻,工作岗位变得稀缺,而工资水平也在不断下滑。

对于许多女性而言,寻找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她们被迫选择了一条看似无奈的道路——加入风俗产业。

尽管政府曾试图采取措施来抑制风俗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以及部分执法者的不作为,使得这些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风俗产业依旧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继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更为根本的是,政府在应对经济衰退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就业环境和提高民众收入,正是由于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才会导致风俗产业“流莺”的增多。

大米短缺危机

今年以来,日本大米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在大阪,已有高达80%的店铺无米可售,原本琳琅满目的大米货架如今却变得空荡荡的,仿佛一片被遗忘的荒漠。

伴随着这一现象的是大米价格的飙升,与上半年相比,大米的价格上涨了17%以上;而新米的价格涨幅更是惊人,达到了30%以上,每公斤的价格飙升至23.5元人民币左右。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不仅对当地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连锁超市首当其冲,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采购难题,其采购量只能达到平时的一半,为了应对这一状况,许多超市不得不采取了限购措施,但这似乎并未能完全平息消费者的恐慌情绪。

人们开始纷纷抢购大米,这进一步加剧了大米供应的紧张局面。

光明网 2024-08-27 供需紧张 日本米价创近20年最大涨幅

由于大米短缺,一些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也受到了冲击,产量减少,甚至面临停产的风险,国际市场对日本大米供应的担忧也在增加,可能会对日本的大米出口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的消极应对与掩饰

8月26日,大阪政府呼吁国家尽快投放储备大米来应对大米短缺问题,缓解民众日益增长的焦虑,但第二天来自中央部门的回应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人们的希望之火。

他们称已经了解情况了,但还是要认真考虑,因为今年的新米要比往年流通得更早,如果现在投放储备米的话,可能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干扰,这种敷衍的回应,让民众感到愤怒和无助。

据日本媒体深入报道,早在七月初,大米短缺的迹象就已经显现,但政府似乎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直至问题愈发严重时才给出了这样难以令人信服的解释。

日本政府不仅在应对大米短缺问题上显得迟钝,甚至有迹象表明他们在试图淡化这一危机。

岸田政府公开宣称,当前的大米短缺状况并不像外界传言那般严重,主要归咎于天气不佳导致的减产、地震预警引发的民众抢购行为以及外来游客数量激增等因素。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官方声明复杂,经过多方核实,虽然今年日本的大米产量确实有所下降,但降幅仅约为1%,远远不足以解释市场上出现的大规模短缺现象。

上半年入境日本的外国游客数量虽然达到了1700多万,但这相对于日本总人口超过一亿的事实而言,显然不足以在短期内消耗掉大量的粮食资源。

实际上早在四月份,大米短缺的苗头就已经初露端倪,而到了六月份,日本民间的大米库存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

政府这种掩盖问题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避免引发民众更大的不满和恐慌,但这种做法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降低,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观察者网 2024-08-28 “令和米骚动”将持续到年底?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呼吁民众不要抢购大米

结语

总之,在如今这个关键时刻,如何重建民众的信心,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成为了摆在岸田文雄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3 阅读:1196
评论列表
  • 2024-08-31 13:19

    日本萧条衰退了三十年,也该过苦日子了。

  • 2024-08-31 12:28

    大米一公斤23.5,跟韩国差不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