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伴随着文人骚客,伴随着社会发展,一路走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就是最普通的人家,家里来客来人,无论穷富,一般情况下都要上酒、敬酒的,所谓无酒不成席,酒体现着主人的热情,没有酒就好象缺少了灵魂,缺少了媒介,显得对客人不尊重,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两杯酒下肚,陌生的人很快也成了朋友,气氛变的十分融洽。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可谓县县有酒厂,处处飘酒香,特别是四川、安微、山东,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标王”基本上都是酒的广告,广告费彪升到上亿元,秦池特曲、孔府家酒(宴酒),“喝孔府家酒,交天下朋友”,全国有“十大名酒”,竹叶青、杏花村都在其列,茅台、五粮液当时价格还没有炒得这么高。
江苏名酒戏称“三沟一河”,即高沟、汤沟、双沟、洋河。我们当地却是泥池酒大受欢迎,泥池特曲、大曲、普曲是玻璃瓶装,几块钱一斤,酒厂门口还有散酒零售,质量都很好,大肚子、磨砂瓶、黑葫芦、大红袍、蓝东渡,是比较高档的,蓝东渡在全省曾风靡一时。
工作的地方离酒厂约200米,小县城范围不大,酒场每周五往外出酒糟,就堆放在墙外的路边,酒香四溢,醉了一路的行人和风景。后来,酒厂搬迁了,虽说厂区面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但因为搬迁破坏了窝池,酒的质量下降,加上领导层更换、经营管理不善,从一个纳税近3000万元的营利企业,最后竟破产倒闭了,让人十分惋惜。
由于当地酒厂倒闭,外地酒迅速填补了当地市场,各种酒纷纷登场,又如潮水般退去,洋河、张弓、黑土地、伊利特、剑南春、五粮春、百年迎驾、国缘、汾酒等等。
最初喝酒是用三钱的小酒杯,后来发展到醋盏、八钱杯、酒碗、玻璃杯(2两)、高脚杯(3两3),越喝越多,越喝越快。更有一段时间,冒出一斤哥、二斤哥、三斤哥,一个比一个能喝,一个比一个能吹!
随着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养生,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高度酒,大家都是敬而远之,能推就推,能不喝就不喝。八项规定的实施、公职人员工作日禁酒、严查酒驾(醉驾入刑、公职人员酒驾开除)等制度愈加严厉,也让大家形成了一个远离酒桌的好习惯。
对酒厂发展带来致命一击的是现在的年轻人,80后、90后乃至00后已改变了生活习惯,不喝白酒了,酒厂失去了潜在的消费群体。经济增长乏力,很多人收入下降,生活消费降级,也导致一部分人减少了酒类的支出,从当前商超、专营店、购物平台纷纷降价促销看,仍然改变不了酒的价量双减。从发展趋势来看,酒未来将会成为夕阳产业,酒厂的持续经营会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步,生命健康知识的普及,酒将会远离餐桌,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