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激增,都是甜食作怪?医生提醒:真正危险的是这7种!

张张科普 2024-10-27 04:56:3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很多人认为过度食用甜食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医学研究表明,除了甜食,还有7类"隐形杀手"正在悄然威胁着国人的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与血糖代谢紊乱相关的慢性疾病。血糖升高不仅与糖类摄入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体胰岛素分泌或利用出现障碍。临床实践发现,许多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前并非甜食爱好者,这说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远比想象中复杂。

医学专家提醒,以下7类食物和生活习惯比单纯的甜食更值得警惕:

高升糖指数的精制主食正在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白面包、白米饭等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建议选择全谷物、糙米等粗粮搭配,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中医理论认为,过食精白米面易伤脾胃,损耗气阴。

油炸类食品不仅热量高,还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临床研究显示,每周摄入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40%。

含糖饮料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这类饮品不仅含糖量惊人,还会抑制人体饱腹感,导致过量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10%。

加工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和饱和脂肪酸会干扰胰岛素正常分泌。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加工肉制品的人群,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升高。

不规律作息严重影响人体生理节律。熬夜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干扰糖代谢。中医认为,这会损伤阴气,导致阴虚内热,加重血糖紊乱。

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运动不足使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加重血糖代谢负担。每天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压力过大会刺激皮质醇分泌,导致血糖升高。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种状态下内分泌失调的风险大大增加。中医讲究情志调节,建议通过太极、气功等方式调节身心。

预防糖尿病,医学专家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全谷物为主,适量搭配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应占据餐盘的一半以上。中医养生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

保持规律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可调节气血。

重视睡眠质量,保持作息规律。中医认为,子时(23点至次日1点)是肝脏排毒的重要时期,应保证充足睡眠。

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关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饮食要细嚼慢咽,享受进食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消化吸收,还能提高饱腹感,避免过量进食。中医认为,细嚼慢咽可养护脾胃。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情绪。中医经络保健、穴位按摩也有很好的减压效果。

糖尿病一旦确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血糖监测是治疗的基础。需要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连续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要遵医嘱坚持。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等降糖药,必要时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可配合中药调理,改善症状。

营养治疗需要个性化定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并发症等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运动处方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和时间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运动性低血糖。

并发症筛查要定期进行。糖尿病可能影响眼、肾、心血管等多个器官,需要全面评估。

专家指出,除了这些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也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注意预防。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年轻人也要警惕。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患共同努力。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多数人都可以远离糖尿病的困扰。预防胜于治疗,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让糖尿病远离我们的生活。

结合中西医理论,糖尿病的防治应该更加全面和系统。西医注重精确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防治,中医强调整体调节和体质改善,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维护人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