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克龙的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惨败之后,马克龙就像是破罐子破摔了一样。
回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解散法国国民议会,提前进行国民议会选举。
这无疑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在欧洲会议的选举上,马克龙的复兴党,就败给了法国的右翼党派“国民联盟”。
这次的失败还历历在目,这个时候选举,不是准备将国民议会的席位提前送给“国民联盟”吗?
马克龙为什么明知道自己可能会败,还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呢?

01、马克龙已经意识到欧洲右翼思想日益严重,在不选举可能会尝失主导权
法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国民议会并非是由总统选出来的,并且权利很大。
国民议会拥有直接否任总理的权利,如果总统所在的政党,在国民议会中没有占据绝对性的席位的话。
那么法国将出现总统与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联合政府情况。
而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就会导致法国双领导的存在,分裂国家权利。
实际上,这件事情并非是没有可能的,并且在历史上就已经明确发生过了。
在1986年的时候,法国总理就直接高调和总统唱反调,直接从总统手里夺走了内政、国防的权利。
尤其可见,在法国,不管是谁上台,那么确保国民议会的席位,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即便是不能保证自己是国民议会第一大党派,但至少也要确保自己占据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国民议会这么重要的话,那么马克龙为什么会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来解散国民议会,进行权力洗牌呢?
其实,并非是马克龙想要提前选举,而是因为马克龙清楚,如果选举再不提前的话,那么自己可能会更加败的体无完肤。
马克龙所在的复兴党,其实是欧洲的左倾思想党派。
他疯狂的主张对外扩张,以及支持战争来换取国家利益,愿意站在大局的角度,做出一定的牺牲。
这个倾向,在俄乌冲突上表现的最明显。
马克龙之所以一直主张向乌克兰直接派兵援助,其实是想要获取法国在乌克兰驻军的权利。
马克龙一直想要援助乌克兰,也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大局上,为法国获取更多的影响力和好处。
但问题在于,这两个选择,都是在最大限度牺牲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法国大部分民众,在俄乌冲突上不但得不到一分钱,还需要为紧张的局势买单。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就直接前断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线。
直接导致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廉价的能源可以用。
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的影响,直接导致欧洲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获取更加昂贵的能源。
甚至法国能源监管委员会还刚刚宣布,准备在七月份的时候,再将天然气的价格上涨12%左右。
这下子,民众彻底忍受不了了,直接网络喷子,不断在法国的社交媒体上抨击马克龙以及复兴党的不作为。
毕竟你说得再好,人家民众都是看不到的,大多数人只能够看到自己的钱包子便扁了。
而在这个想法的影响下,无论是法国的右翼,还是欧洲的右翼,都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力度。

且不说法国的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直接在法国内部的选举中获得了胜利。
就说欧洲至关重要的欧洲议会选举,最终获得胜利的,也是意大利的极右翼“意大利兄弟党”,以及西班牙的保守党“人民党”。
右翼和保守党的想法都一样,都是反对战争,反对援助乌克兰。
认为应该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发展国内经济。
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话来说就是:你自己都快吃不起饭了,还有心思去管别人怎么样?
可见,现在整个欧洲的风气就是右翼保守思想严重。
基本上可以预见,如果不是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提前进行选举的话,那么再拖一段时间,到时候国民议会的席位基本上就都成了法国的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
到时候,马克龙就更是没有丝毫胜算可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马克龙现在的做法虽然是有些冒险,但无疑是在众多选择中,胜算最大的一个。
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马克龙的党派想要反败为胜,显然是有些困难的。

02、马克龙想用极右翼党派的力量,来制衡欧盟主席冯德莱恩
如果说,马克龙对于法国的极右翼人士是反感的话,那么对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是骨子里的厌恶。
马克龙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指责冯德莱恩的胡作非为。
甚至称欧盟这个大团体里,已经混进来的“敌人”。
马克龙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冯德莱恩在很多措施方面,已经存在了严重的媚美的思潮,严重不符合法国的左右逢源的方针。
在俄乌冲突刚开始的时候,欧洲各国还在观望,法国甚至还在犹豫到底又不要来一手抄底直接支持俄罗斯。
结果这个时候,作为欧盟主席的冯德莱恩,直接和拜登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整个欧盟都团结期待对付俄罗斯。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欧盟虽然大方针上是一起的,但关键的决策,其实还是要议会来开会决定。
大家其实还是存在左右逢源的可能性。

结果谁能想到,美国竟然会直接炸掉北溪管道,导致整个欧洲的能源紧缺。
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对于美国的情感已经直线拉低。
关键时刻又是冯德莱恩站了出来,声称:“即便是欧洲的利益受到损失,这也是我们赢得胜利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话一出,气得马克龙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当着欧洲所有政要的面,直接指责冯德莱恩有私心,称冯德莱恩其实是“美国人”。
毕竟冯德莱恩一家子9口人,出了她自己之外,其他都是美国国籍,谁知道她这是不是在“精忠报国”。
马克龙说出这个话,可见她对于冯德莱恩的容忍地已经很低了。
在马克龙看来,他宁可让右翼的那些党派当选,也不愿意再看到冯德莱恩的嘴脸。
毕竟人家右翼再怎么说,好歹也是心系欧洲,想要让整个欧洲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这个时候他解散议会,其实也是在对国际上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他能够容忍法国存在右翼分权的情况。
只要关键时刻,大家能够一致对外就行。

03、马克龙想要以退为进,实现与极右势力的共治
在法国历史上,其实出现过总统并非议会第一大党的存在。
这种情况无一例外,都造成了法国的权利分裂。
两党互相攻讦,导致法国一度国力都开始变得有些衰退。
这种情况,显然不是马克龙想要看见了。
甚至如果按照现在的民众支持度来看的话,如果真的出现总统和议会分权,马克龙大概率是玩不过议会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前不久的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日上发生的事情。
众所周知,这次的纪念日法国没有邀请俄罗斯,反而是邀请了乌克兰的泽连斯基。
但这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小风波。

泽连斯基听说欧洲有这种盛会,自然是想要参加的,于是给马克龙打电话说想要参加诺曼底登陆的纪念日。
面对这种情况,一直以来想要拉拢泽连斯基的马克龙,自然是愿意的。
但问题在于,国民议会死活不同意,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次连俄罗斯都没有邀请,就是因为害怕这次盛会卷入到俄乌冲突风波中。
结果这个时候你邀请泽连斯基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明摆着挑事吗,这你还不如直接邀请普京,好歹人家俄罗斯当年在诺曼底上是出过大力的。
马克龙和国民议会吵了好几天,结果愣是没有出来一个结果。
泽连斯基见此,便直接说,你们也别为我的事情吵架了,这样吧,我决定在6月6日直接访问法国。
诺曼底纪念日在6月6日举行,泽连斯基也在6月6日访问法国。
这打的是什么注意,大家都再明白不过。
没办法,马克龙只能顺势邀请泽连斯基。

然而这一邀请,就直接坏事了,泽连斯基直接将这场盛会当成自己获取支持的舞台。
气得法国民众直接破口大骂。
但泽连斯基不在意,这些年他挨顿骂还少吗,况且人家回到乌克兰之后,你法国再怎么骂也人家也听不到。
法国民众一看到这个情况,直接转头骂马克龙,毕竟在名义上,泽连斯基这个麻烦,还是马克龙亲自邀请过来的。
这下马克龙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所以马克龙想要和极右势力实现和平共治的局面,以后马克龙作为总统不好出面的事情,可以直接推着极右翼人士去当挡箭牌。
不得不说,马克龙不愧是老政治家了。
太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