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洒满地板的周日下午,有人忙着在咖啡馆聚会,有人则躲在书店的某个角落。
在广西南宁的一户人家里,廖进正专心调试他家的音响系统。
对于外行人来说,廖进的“家庭音乐厅”看起来只是一个装满昂贵设备的房间,但对于懂行的人,这里是一个不二的音乐殿堂。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家中安置这样一个音乐厅呢?
廖进的音响历程:从农村小伙到娱乐圈元老廖进,这位南宁人,发展音响爱好的故事有些不一样。
他从一个农村小伙成长为南宁娱乐圈的元老,这其中有多少故事可以追溯呢?
他对音响的热情其实早在孩童时期就显露无遗。
当时,不少对于音乐和影音表现有要求的人,还在为一台收音机而欣喜若狂时,廖进已经开始琢磨如何拆装这些“神秘”的设备了。
虽然一开始,这只是兴趣使然的一场小游戏,但廖进的好奇心却一步步把他带入了更为专业和成熟的声光世界。
多声道系统的魔力:完美展现古典乐的层次与情感在廖进的家里,多声道音响系统是故事的主角。
这个系统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播放的音乐更响亮,而是为了让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得以完美展现。
每当廖进播放一首贝多芬或马勒的作品时,他的朋友们时常会聚到他的“家庭音乐厅”,一边品咖啡,一边感受音乐中的每一份情感波动。
这种音响配置,不仅仅是在播放音乐,而是试图还原音乐厅的声音环境。
廖进会说,“你可以听到每一个乐器的位置、声音的方向”。
对于不追求单纯追求声压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无比亲切的体验,它让听众宛如坐在交响乐团的指挥席,能够分辨音乐的层次与每一个音色变化。
家庭音乐厅构建的秘密:廖进的空间与设备选择创建这样一个音乐厅并非易事。
廖进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他并没有选择在一个完美比例的房间里搭建音响系统,相反,他要面对一个传统上容易产生驻波的方正房间。
这要求他进行更为精细的声学处理。
通过在墙面设置吸音板、改变墙壁的角度,廖进成功地克服了声波干扰的问题。
同时,廖进对设备有着严苛的选择标准。
他选用了精良的音箱和播放设备,这些都经过他的亲自调试,以确保每一件设备的音色能够完美融合。
至于布线和设备间的连接,他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图纸上反复修订,直到他认为达到最佳效果为止。
廖进的听音房:挑战音响配置的极致与平衡廖进对于音效的苛求并没有止步于设备和房间的构造中。
他总是愿意尝试新的调整方法,无论是音箱的摆放位置,还是吸音材料的选择,他都希望能够找到更优的方案,来提升音效的表现。
有趣的是,廖进自己都觉得“有搞哥”的称号名不虚传,因为他总能捣鼓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来。
每当音响系统在播放一场恢弘交响乐时,廖进便会全神贯注地关注空间内低频的变化。
为了达到想要的声音效果,他甚至在房间内不断移动音箱位置,以找到那个绝佳的声波点。
尽管有人质疑如此精准的配置是否真的有必要,但在廖进看来,将自己的家变成这样一个心灵和听觉的避风港,是他最大的乐趣。
而他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他的朋友们乐在其中。
结尾:音响,不仅仅是器材的组合
有人说,音乐是我们的生活解药,而廖进的“家庭音乐厅”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人暂时抛弃生活中的琐事,专注于音符的世界。
在廖进的故事中,音乐与他完美地结缘,不但让他的耳朵享受到了丰富的听觉盛宴,更多的是让他的生活充满意义。
音乐厅的建设过程,就像是在用每一个细致的音符编织生活的乐章,与其说廖进在设计一套音响系统,倒不如说他在构建一个心灵的港湾。
对于许多人来说,音乐可能就是生活背景的一部分,而对于廖进而言,它却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从未停止对更好音质的追求,而这种对声音的执着,不正是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美好事物的独特表现吗?
我们或许无法复制他的“家庭音乐厅”,但至少可以在他的故事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热情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