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4):一代传奇落幕,米格29-米格35

明鸿羽 2023-08-25 22:14:01

在冷战期间的军事战机领域中,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北约华约两大集团都围绕着制空权的归属展开了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人吸取总结越南战场的经验教训,美国提出了F-X战斗机计划(后来发展为F-15战斗机)。苏联领导人意识到,新的美军飞机将会对苏联现有的所有战斗机都形成巨大的技术优势。

70年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年份:1974年,F-15战机进入服役,同年F-14战机进入服役;1978年F-16战机进入服役,相较于以上这三位哥们的如雷贯耳,以及早在60年代初期就已经大批量服役的F-4战机,在1972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的米格23就显得有些冷落无名,势单力薄了。

苏联欠缺的是一款在各方面性能都相当均衡的战斗机,具有优异的运动性和高性能的航电系统。对此,俄国参谋本部发出“先进战术战斗机”(Перспективний Фронтовой Истребитель,ПФИ。简称:ПФИ,拉丁字母转写:PFI)的需求案,其中诸项性能要求相当高,包括高航程,优异的短场起降能力(包括使用简易机场的能力),高敏捷性,超过两马赫极速和重武装。

当时参与竞标的有苏霍伊、米高扬和雅克夫列夫三家设计局,其中雅克夫列夫设计局为了集中精力攻关垂直起降战机项目而退出。然而,苏联认为先进战术战斗机的价格会太昂贵,生产数量将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在1971年将这个项目拆成两种。于是苏联参照美国的三代机发展,将PFI计划一分为二,研发重型战斗机与轻型战斗机,两者在使用上相互补充,搭配作战。竞标中仅剩的两个设计局分别担任了重型、轻型战斗机项目,苏霍伊设计局研发苏-27系列,而米高扬则推出了米格-29系列。米格-29将担负苏联空军相当大比例的作战任务,也首次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项目被米高扬设计局高度重视。

米格-29战斗机:

1972年苏联军方正式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设计局内部最初称之为“计划-9”,最终命名为“米格-29”。

当时苏联空军为米格-29战斗机定下的基本设计指标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内,摧毁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标。可见米格-29最初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研制的,后期的改进型号逐步具有了空地攻击和反舰能力。具体到空优作战任务方面,苏联空军通过分析其空战经验和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要求米格-29必须既能胜任机动格斗,又能进行超视距空战。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提出了多个方案。

1977年10月6日,在朱可夫斯基试飞中心,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V·费多托夫驾驶原型机进行了首飞。米格-29的批量生产于1982年开始在莫斯科进行。第一架量产型号于1983年8月在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交付。1984年经国家接受检验后,米格-29开始进入前线航空部队。初期生产、试飞和改进工作延续到85年。86年首批出口型号也已交付。1985年2月装备了空地攻击电子吊舱的第14架原型机9-14号由托克塔·奥巴基洛夫驾驶首飞,揭开了米格-29多任务改进计划的序幕。苏联/俄罗斯空军共装备了超过800架米格-29,在专供苏联空军数年后,米格-29于1987年启动了出口量产,外销也达到500架。据称截至1995年1月,俄罗斯已生产1216架米格-29单座型和197架双座型,合共1413架。

米格-29的海外用户包括了阿尔及利亚、孟加拉、保加利亚、查德、古巴、捷克、厄立特里亚、埃及、德国、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马来西亚、蒙古、缅甸、朝鲜、秘鲁、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苏丹、叙利亚与也门。另外,苏联解体时,前加盟共和国亚赛拜然、白俄罗斯、哈萨克、摩尔多瓦、土库曼、乌克兰、乌兹别克亦自前苏联空军分得了大批数量。这些飞机状况不一,其中许多至今仍在其新用户的手中服役。

1986年7月,苏联以一队米格-29访问芬兰。直到这时,米格-29才正式公诸于西方大众。 1988年9月,苏联以两架米格-29参加范堡罗国际航展,首次亮相可以用技惊四座来形容,当年,这种具有优秀气动外形的双发战斗机令西方国家大吃一惊。

范堡罗国际航展上的米格-29

米格-29机身长度为17.32米,翼展11.36米,高为4.73米,翼面积为38平方米,原型机于1977年10月6日首飞。由于诞生自同一个研制计划(PFI),米格-29在设计上与苏-27存有很多相似之处。米格-29机身主要是铝合金材料与一些复合材料,采用翼身融合的升力体气动布局,矩形进气口,两台RD-33涡扇发动机宽间距布置,垂尾位于发动机喷口两侧。米格-29空重11吨,最大起飞重量约18吨,速度可达2.25马赫,虽然没有采用电传操控系统,但米格-29仍具有相当优秀的机动性与敏捷性,低速段的盘旋性能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机动状态转入另一机动状态。以至于常常有人将其与F-16一同代入,盘点两者在空中格斗中的优略。

米格-29设有7个外挂点,并装有一门30毫米口径的GSh-30-1机炮,用于近距离自卫。起初米格-29的研发定位是一款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尴尬的是,米格-29的作战半径实在是太小,最大航程仅1430公里,甚至被调侃为“机场守护者”。苏联的国土疆域广阔,对作战飞机的航程要求高,米格-29的制空作战用途逐渐被替代,转而担负对地打击的作战任务。因此,米格-29在很多情况下会使用火箭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等空对地弹药执行任务,也可以发射R-27、R-73、R-77空对空导弹,用于自卫或短程的制空、防御。

米格-29“支点”自1982年开始服役以来,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升级,形成了多个型号和变种。其中最重要的有:

米格-29A(9.12):最初的生产型号,也是最基本的型号,主要用于空中优势任务。

米格-29A

米格-29B(9.13):在米格-29A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源雷达干扰器和内油容量,提高了干扰能力和航程。

米格-29S(9.13S):在米格-29B的基础上升级了雷达系统和飞控系统,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

米格-29UB(9.51):双座教练型,也可用于作战任务。

米格-29K(9.31):舰载型,为苏联海军研制,具有折叠机翼、尾钩、加强起落架等特点。

米格-29M(9.15):全面改进型,采用了全新的机身结构、发动机、雷达、航电等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和多任务能力。

米格-29M

米格-29SMT(9.19):在米格-29M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出口型,增加了驼背式保形油箱和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米格-29SMT

米格29K/KUB(9.41/9.47):新一代舰载型,为印度海军研制,具有全玻璃座舱、数字电传飞控、法佛龙雷达等。是基于米格-29M的舰载机型号,加固了起落架,机翼改为折叠机翼,为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研发,目前成为了俄罗斯与印度海军的航母舰载机。

印度米格29K

米格29KUB

米格-29M2(9.17):米格-29M的双座型,也可用于作战任务。

米格-29M2

米格-29SM(9.13SM):在米格-29B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型,增加了空地精确制导武器和雷达定位和告警系统。

米格-29SD:“支点”-C,米格-29的低成本版本,以替换早期的米格-29A,体积、重量和载油量进一步增大。

秘鲁的米格-29SD

米格-29UPG(9.61):在米格-29SMT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型,为印度空军研制,增加了头盔显示器、雷达干扰机、雷达告警器等西方设备。

米格-29UPG

米格-29N:“支点”-C,以米格-29SE为基础的出口型号,使用RD-33-45发动机,换装了新型雷达,加装了空中加油设备。1994年向马来西亚出口16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教练型。

马来西亚的米格-29N

在其服役的高峰期,米格29曾贵为华约国家的-先进前线战斗机。时过境迁,其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俄罗斯空军目前装备大约120架米格-29,其中大部分配属到了普里沃尔日斯克、阿尔玛维尔和库斯切夫斯卡亚等3处训练基地。俄空军本有3个团级规模的一线米格-29作战单位,但有两个已于近年换装苏-30SM,驻库尔斯克一哈利诺的第14战斗机团成为仅存的一个“支点”团。有意思的是,该团所使用的还是由阿尔及利亚“退货”的一批米格-29SMT。

俄空军的其它米格-29单位还有库宾卡的“雨燕”特技飞行表演队,以及派驻亚美尼亚艾瑞布尼的一个中队。另外,俄海军装备有一批米格-29K舰载机。

“雨燕”特技飞行表演队

米格-29成功外销到许多国家,但由于各国训练差异及构型等诸多原因导致各国的米格-29作战表现表现不一。

作为苏联的加盟国,乌克兰曾经继承了一支庞大的战斗机部队。就米格系列而言,1992年的乌克兰空军及防空部队一共拥有190架米格-23系列,80架米格-25系列和多达255架的米格-29系列战斗机,其中米格-23和米格-25早在21世纪初就已退役,所以目前乌克兰剩下的现役米格系战斗机只有米格-29。这批米格-29可分为两种型号,即早期生产的9-12型和1986年后生产的9-13型,后者的主要改动之处在于增大了油箱容量和载弹量,新增了“栀子花-1”有源雷达干扰器。

米格-29 MU1

自2000年起,乌克兰国防部就曾研究过升级米格-29机队的可能性,最终在2007年找上了利沃夫国家飞机维修厂,让其负责米格-29的升级和翻新工作。升级型号被称作米格-29 MU1,单机升级费用为500万美元,其中包括对机身和发动机进行大修和翻新的费用。

可惜的是,原型机的雷达在部队使用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因此2012年至2016年间升级的米格-29并不能被称作正统意义上的MU1:这些战斗机只升级了通讯系统,并涂上了进口自法国的数字迷彩。直到2016年,利沃夫厂才解决了雷达方面的问题,截至2022年战争打响前至少升级了17架米格-29至MU1标准。另有数一架米格-29MU1被升级至MU-2标准,具备对地精确打击能力,能够使用Kh-29T光电/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和光电/电视制导的KAB-500KR炸弹。

米格-29MU2

米格-29 “支点”曾是东欧地区最主要和能力最强的战斗机,虽然华约解体后,曾有西方军事评论员认为欧洲的米格-29在短期内就会消失,但“支点”依旧,如今在多个东欧国家——其中不乏“新北约国家”的空军中仍保持着不下150架的装备和库存量。

其中整体状况最好的,要算是波兰的“支点”机队了。作为北约成员国,波兰的米格-29通常承担快速反应警戒任务(QRA),此外,“支点”也是波兰为数不多的空对地攻击平台。有意思的是,波兰在1990年拥有的米格-29数量在东欧国家中位居末流,如今却是除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外的头号“支点”大户。波兰在苏联解体之前获得了12架米格-29(9架单座和3架双座),在那以后则抓住两次有利机会,用相当划算的代价扩大了“支点”机队的规模。

波兰空军米格-29

第一次是在1995~1996年,波兰空军以11架国产PZLW-3A多用途直升机,从捷克空军手中交换了10架“支点”(9架单座和1架双座)。第二次是从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波兰“购买”了22架德国空军的米格-29,德国人急于出手这批机况相当良好的飞机,给波兰开出的象征性价格为每架1欧元。

东德空军曾装备有米格-29A和米格-29UB,在德国统一后,北约对其进行了大量测试。北约的空战训练表明,在超视距作战中,米格-29因航电设备落后,与F-16对抗时往往处于下风。因为F-16装备有更先进的雷达和AIM-120空空导弹,能够占据较大优势。在视距内空战中,米格-29和F-16将会变得势均力敌,有时米格-29战机可能会占据上风。因为米格-29是世界上最早配备头盔瞄准具的战斗机,同时拥有优秀的机动性能,装备的R-73(AA-11“射手”)空空导弹搭配NWU-2M头盔瞄准具时具备非常强大的近距空战能力,可在近距空战中力压F-16,直到F-16装备JHMCS头盔瞄准具和AIM-9X空空导弹后,米格-29才失去了这种优势。

印度曾在喀什米尔卡吉尔边境冲突出动米格-29。掩护幻影2000投下激光制导炸弹并维持空优。该分队Indian Fulkrums是著名的“北印之鹰”(北印病鹰)。他们做了许多升级和引擎现代化修改。印度空军改进并成功测试Mig-29发射R-77导弹。可以确信所有印度米格-29实施修改可发射R-77,同时也可以兼容印度自制Astra导弹。

1991年1月17日美国空军四架F-15C战斗机(№85-0125、№85-0107、№85-0108号机)以AIM-7M空空导弹击落三架伊拉克空军米格-29;1月18日,两架F-15C(№85-0122和№85-0014号机)击落1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9;在此期间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9以R-27R空空导弹也分别击落了一架美国空军的B-52G轰炸机和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旋风式侦察机GR.1A;此外也有一定数量的伊拉克米格-29被击落或被摧毁于机场。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宣称一共击落11架米格-29战斗机。虽然没有完全得到确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不对等的空中较量中,米格-29战斗机损失惨重,且并没有能够夺取战场制空权。实际上,在现代空战场上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米格-29战斗机并不是输在了自身的性能上,而是输在了空战理念上。装备米格-29战斗机的参战国家往往在信息化的空中作战体系上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因此,主要原因不是输于平台,而是输在体系上。

20世纪80到90年代,由于之前的三十余年里,“米格”战斗机出口数量巨大,屡屡与美国战斗机对垒,名声在外,地位显赫。而苏霍伊设计局的产品,尤其是国土防空战斗机,如苏-9/11、苏-15等则受到苏联保密制度的限制,不能出口外国,名气远不如米格机。但是冷战后,俄罗斯取消了对苏霍伊战斗机出口的限制,面对先天条件好的苏-27的强大市场攻势,米格-29无法像其前辈米格-15、米格-21等那样再次在国际战斗机市场独领风骚,外销量少得可怜。米格设计局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难之中。

绰号:支点

空重:11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0000千克

机长:17.37米

机高:4.73米

翼展:11.4米

机翼面积:38平方米

发动机:两台RD-33加力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为2×81.4kN(8,300kg)

最大速度:2.3马赫(2,817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2100千米

作战半径:600千米

升限:18000米

武器:米格-29翼下有七个挂点,机翼每侧3个+机身中轴线下一个。米格-29A以及后续型号使用的标准配置武器包括:R-27R1、R-27E、R-73空对空导弹;S-8(80毫米口径)、S-24B(240毫米口径)火箭弹及相应类型的发射器、250千克、500千克航空炸弹,最大载弹量2500千克。一门30毫米口径Gsh-301(ГШ-30-1)机炮,携带350发30×165毫米高爆燃烧弹和穿甲曳光弹;重50千克,翻修寿命为2000发。

乘员:1人

产量:1413架

米格-29

米格-29挂载方案

米格-29

米格-29

米格-31战斗机:

在1979年,当时一款新锐战斗机横空出世,它的性能超越了同时代所有战斗机,尤其是在高空高速方面,可以在2万米高空飞行,同时可以用3马赫速度飞行,比当时一些导弹的速度还要快,至今很多导弹的速度是亚音速,跨音速和高亚音速,可想而知这款飞机给世人带来的震撼,果不其然,在西方发现这款战斗机后,一度以为苏联航空领先西方十几年。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格25战斗机。

米格-31是在米格-25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一代截击战斗机。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197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交付部队试用,1981年正式交付部队。1984年,苏联防空兵正式确定改进米格-31,计划分三次完成米格-31的改进工程:第一阶段改进型为米格-31M,第二次阶段改进型称作米格-31BM。第三阶段改进型为米格-31SM。米格-31M改进目地是加大飞机的作战半径、全面提升航电水平,增强多目标交战和远程高速侦察能力;1988年已开始研制的米格-31BM是米格-31M的进一步改进型,其改进重点是改善飞机的座舱系统,使其具备拦截隐身超低空超声速巡航导弹的能力。

米格-31BM

米格-31SM

原计划1995年开始研制并在1999年开始服役的米格-31SM由于苏联解体而搁置。为保持空军的战斗力,俄罗斯将米格-31再次列入俄空军改良装备的名单。第一阶段改进内容包括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在第一阶段改进基础上,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还将对米格-31SM进行第二阶段改进,以使其在未来的10~15年内仍能保持较高的作战能力。第二阶段改进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航程、加装新式机载设备和武器以及进一步降低维护费用等几个方面。

米格-31目前可以称之为是全世界范围内现役战斗机中飞行速度最快的一款机型,似乎是没有之一。该机的飞行速度虽较米格-25(3400公里/时)略逊一筹,但3000公里/时的时速(约为马赫数2.83)也足以“傲视群雄”,甚至连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F-22也不是它的对手(在速度方面,F-22的最大速度为2410千米/时)。在这种飞行速度下,一般的常规导弹可能都追不上这款战斗机。

米格-31不仅飞行速度快,而且自身重量那也是相当的大,如果纵观军用航空史的话,米格-31的最大起飞重量可稳坐战斗机重量排名的头把“金交椅”(美国的SR-71“黑鸟”并不属于战斗机范畴)。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46.2吨,这个重量比一般的中型客机还要重,比如我国的ARJ-21最大起飞重量为40.5吨。

在机身材料上该机摒弃了让世人“惊掉下巴”的全不锈钢材质,转而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据称米格-31是全世界首款钛合金战斗机,全身钛合金的使用率达16%左右,另有33%的铝合金以及明显少于米格-25战斗机80%的不锈钢(约为49%的镍钢合金)和约2%的复合材料。

米格-31强化了航电设备,尤其是加装了世界上首款机载无源相控阵雷达!该型雷达为“扎斯隆”(Zaslon S-800),由吉霍米洛夫研究所在1975年研发,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的搜索范围可达200公里左右,能够跟踪10个目标,并引导战机配备的空对空导弹对其中的4个进行攻击。

米格-31雷达

在武器配备方面,米格-31较米格-25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该机可携带最多超9吨的有效载荷。其中最为著名的装备为由“三角旗”导弹设计局为其量身定做的R-33超远程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最大射程约为12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3.5,可允许使用高度为2.5~2.8万米左右,整体弹重为490千克。

R-33超远程空对空导弹

自2011年起,俄军对其现役米格-31进行升级,主要针对雷达、武器系统等。升级后的米格-31BM搭载的R-37M“暗箭长空”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射程已经达到了300公里,长达7米,该导弹在米格-31全速飞行时,在发射的一瞬间就取得了超过2马赫的初始速度,所以其才能拥有6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这样的空对空导弹从发射到命中只有1分钟左右,敌机甚至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装药量巨大的R-37M使用破片杀伤,不可逃逸区巨大,达到了30公里,一般而言,被这个导弹锁定,除非导弹自己故障丢失目标,否则是肯定要被击落的。

R-37M“暗箭长空”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

米格-31是第一款具备完全自主作战能力的战机,火控和通信系统格外强大和先进,为此米格-31才选择了双座设计,另一位飞行员专门负责雷达和火控系统的操纵。

米格31原型机在1975年进行首飞,于1979年批量生产,截至目前为止米格-31战机共生产了500架以上,并且在俄军服役多年,曾经在1977年的一次试飞任务中,达到了37,650米的绝对最大飞行高度。在4分11.78秒内爬升到35,000米的高度记录。

在苏联时期,华沙条约国都没有得到过米格-31战机,所以在这些前华沙条约国倒向北约的时候,也没可能将这款飞机的底细泄露给北约。而且当时,这款米格-31战机也没有部署苏联的欧洲部分,所以如波罗的海三国这样分裂出去的苏联加盟国也没得到机会染指米格-31。所以,现在俄罗斯也算是“因祸得福”,反而保全了米格-31的“神秘”。米格-31 反而成了北约最不了解的机型了。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空军保留了50架。在基础型号中,有40架升级为MiG-31BS标准。大量米格31被俄罗斯继承,并长期在俄罗斯空军中担任重要的空中拦截任务。在俄罗斯的升级下,米格31采用了技术水平更高的航电系统,现代化信息作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空中优势更为突出。

到2020年,100架飞机将升级到米格-31BM标准。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大校尤里·巴尔科表示,这次升级将使飞机的战斗力提高数倍。 俄罗斯副国防部长尤里·鲍里索夫于2015年4月9日告诉记者,2014年交付了18架米格-31BM。 俄罗斯军方将获得130多架升级版米格-31BM,首批24架飞机已经交付。

2020年6月24日,俄罗斯红场阅兵仪式中,米格-31战机,首次携带着匕首超高音速导弹飞过红场,此导弹攻击性能高,有着10马赫的飞行速度,可以搭载核弹头进行对地打击,或攻击大型水面舰艇,目前很少有防空和反导系统,可以将其成功拦截,即使是作为当今世界防护程度最严密的美国最新型伯克级驱逐舰也无法抵御匕首导弹的攻击。

挂载匕首的米格-31

米格-31成为了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以携带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战机。俄罗斯研发的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对西方国家的防空系统是非常大的威胁,而在被搭载于米格31战机上之后,利用米格31自身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匕首导弹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最大射程超过了2000公里远,让西方更不敢小瞧这款战机的威力了。

现在俄乌战场的局面就是俄罗斯占据了空中优势。但乌克兰并不甘心将天空拱手相送,于是在前线布置了一个让俄罗斯空军还是很头疼的防空网,也就是说,即便俄罗斯空军占据了优势,但也不敢在前线太放肆施展空军优势,至少在低空是不敢放开手脚的攻击地面目标。

但米格-31BM让乌克兰觉得如鲠在喉,米格-31BM这种设计用于高空截击的战斗机,已经用它搭载的超远程R-37M空对空导弹击落了好几架乌克兰的战机,是俄罗斯拥有各型战斗机中击落乌克兰飞机效率最高的战机(不考虑刚刚开战的一周)。更关键的是,无论是速度、航程还是高度,乌克兰翻遍了机库也找不到一款可以与米格-31BM比较的飞机,也就是说,在面对米格-31BM这种不讲道理的超远射程的导弹袭击,乌克兰竟然找不出来反击的手段。

缺乏高性能战机,同时缺乏可以对高空飞行器构成威胁的防空系统,乌克兰实际上就对米格-31BM是无计可施的状态。现在乌克兰恳求美国放行F-16的急迫心情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了,因为只有F-16使用的AIM-120C/D导弹有可能会威胁到米格-31BM。

绰号:猎狐犬

空重:11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9700千克

机长:22.688米

机高:6.15米

翼展:13.464米

机翼面积:61.6平方米

发动机:两台D-30F-6加力涡扇发动机,2 × 151.9千牛

最大速度:2.83马赫

作战航程:3300千米

作战半径:720千米

升限:24000米

挂载重量:8000千克

武器:1门23mmGSH-6-23六管机炮(备弹260发)或30毫米GSH-6-30六管机炮,备弹260发(前机身右侧下部整流罩内);4枚AA-9中距空对空导弹(机身外挂架);2枚AA-8空对空导弹(两翼)

或者:4枚R-3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4枚R-37远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4枚R-77中程空对空导弹

乘员: 2人

产量:500多架

米格-31

米格-31

米格-31

米格-31

米格-1.44战斗机:

冷战结束之初,美国里根政府设想了一种能够在21世纪与苏联在地区冲突中拥有压倒性制空权的下一代空中战斗机。该计划被命名为 ATF(高级战术战斗机)计划,旨在开发一种高性能战斗机,以压倒苏联的 Su-27 系列战斗机并取代现有 F-15C。

这些情报信息很快便反馈到了苏联情报部门,苏联空军对美国空军要求的性能以及将要制造的新飞机的预期性能感到吃惊。当时苏联的看法是将隐身技术应用到先进战斗机上,在未来的空战中将苏联战机将难以与美国空中力量抗衡,在苏联空军的要求下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开始研发能够压制YF-22和YF-23的下一代隐身飞机。

起初米高扬设计局同时展开MFI和LFI两个项目,前者是一种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后者是一种轻型战术战斗机,按照要求两种飞机要尽可能多地实现零配件通用,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后勤压力。随着研发的深入,苏联很快发现五代机不可能是便宜的东西,在有限的预算下裁撤了LFI,MFI项目发展到后来就是米格1.44战斗机。MFI将融合许多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的特性,如超级机动性、超音速巡航、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以及一定程度的雷达信号降低技术。

与美国此时将目光聚焦在隐身技术上不同,苏联虽然在雷达隐身技术上也进行了探索,但对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上仍然强调更强的机动性。因此无论是苏霍伊设计局还是米高扬设计局,仍然坚持走高机动性的路子。

为了让米格-1.44战机拥有优秀的机动性能,米高扬设计局在它的气动外形设计上下了很多功夫,最终设计出来的米格1.44战机气动非常复杂,采用了近距耦合鸭式布局、非常规三角翼、双垂尾等设计,全机可动翼面的数量多达18处,可以做出非常多的翼面转动组合,令米格-1.44战机的确拥有非常出色的机动性能。

相比米格-1.44美军的F-22则更重视隐蔽出击,出其不意,鸭翼设计不好容易影响隐身,综合之下美军使用了普通的常规布局。在使用上,米格-1.44不仅要争夺制空权,还要支援苏联陆军作战,因而在初始设计上就要求具备多用途性能,除了内置弹仓外,米格-1.44还拥有十多个外挂点。而F-22设计时就没有这么多要求,能够空战就OK,经过后期的逐步改进,F-22才有了使用弹仓携带SDB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当然,美苏在五代机上也有殊途同归的地方,比如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发动机矢量技术。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的应用是可以缩短战机中途的飞行时间,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任务地点。在五代机之前,大部分战斗机都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但战斗机使用加力推力飞行时油耗急剧增高,任务半径会迅速缩短,因此非紧急状况下战斗机很少开启加力飞行。早期战斗机的最大加力推力时间连5分钟都坚持不住,到第四代战斗机也没有太大改观,所以在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上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超音速巡航”这个概念。

米格-1.42/44MFI三角鸭翼驱动角估计在 40° 和 45° 之间,座舱盖和挡风玻璃设计外形让人联想到 米格-29 系列,但总体上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ATF 原型非常相似。据了解米格-1.42/44MFI机身所用材料由30%的复合材料、35%的铝锂合金材料和30%的钢合金材料组成。最初,计划通过采用 AL-41F 发动机来确保发动机输出功率,基于强大的发动机输出,米高扬设计局计划米格-1.42/44MFI实现2.24马赫的超级巡航能力,并通过发动机喷嘴上下移动15°来确保相当大的机动性,但由于发动机的研制被推迟,最终还是采用了AL-31发动机进行试飞。

米格-1.44

刚推出来的时候,大概是因为从外形上看不出太多隐身措施,但外界又认为与F-22对抗的战机不可能不考虑隐身,因此一度传闻米格1.44上采取了等离子隐身技术。在隐身能力上的缺陷也决定了它的总体作战效能与F-22比起来肯定也还是有差距,无法满足与F-22这类飞机对抗的需要。但无论如何,缺钱的尴尬导致米格1.44的研制进度严重滞后,即使后来能够研制成功,恐怕也将远远落后于时代。

米格-1.42/44MFI预计航程可达4500公里,巡航的作战半径为1500公里。此外,为了提高隐身性能,苏联空军战斗机首次采用内置弹仓,大量使用吸收雷达波的RAM涂料,并将进气口设计为S形导管,搭载的雷达采用了当时性能最高的N014 PESA雷达,具有探测420公里、同时跟踪20个目标、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的能力。

在武器挂载方面米格-1.42/44MFI也很强大,可挂载苏联空军使用的所有型号的空对空和空对舰武器,内部弹仓有12个挂载点和8个外部挂载点,N104PESA 雷达可以锁定6个目标并对其中的 2 个目标进行打击。当时的竞争对手YF-22的内部弹仓是基于8发导弹制造的,因此米格-1.42/44MFI能够在火力上取得优势,也就是说,米格-1.42/44MFI是一款集90年代所有尖端技术于一身的飞机,单架成本必然高于SU-27系列战机。

对当时苏联来说,米格1.44虽然谈不上是革命性的,但也至少是前所未有的。1991年苏联在经过严格的审查后开始建造第一架原型机,此时的米格1.44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风洞测试,一些重要的系统也已经经过检测,原型机将演示战机的气动设计和飞控系统,然而原型机尚未建造完成苏联就走向了终点。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一个从前苏联那里继承债务的新兴国家,没有能力操控一支庞大的尖端力量。苏霍伊设计局紧盯当时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向俄罗斯空军提出了Su-27的改进型Su-35作为下一代战斗机。另一方面,米格-1.42/44MFI 是米高扬设计局的雄心勃勃的项目,作为90 年代尖端技术集于一身的新型战斗机,每架飞机的生产和维护成本对于初出茅庐的俄罗斯来说太昂贵了。1994年12月,米格1.44实现了第一次地面高速滑行试验,不过在吃饭都成问题时代要维护该机的运转很困难。之后由于缺少资金项目再次进入停滞,直到1998年在筹集到少量资金的情况下,才得以再一次重启研制进程。

1999年1月,米格-1.44向俄军高官及部分驻俄使馆武官,以及记者进行了地面展示。2000年2月,米格-1.44战斗机终于开始脱离地面,盼来期待已久的首次试飞,并进行了短短的18分钟飞行。虽然首飞时间不算长,但历经10多年在仓库中等了很久,米格-1.44至少已经飞起来部分实现了当初的目标。

经济不给力再加上米高扬设计局已经没落,严重缺乏资金支持无力再战,因此久拖未决的米格1.44项目从最早相对先进到已经落伍。各种原因累加,在首飞后并没有迎来更多的测试,而是出人意料再次沉寂并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2002年,苏霍伊公司获选主导研制“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FA)的发展,负责研制T-50原型机,米格-1.44从此再无下文,只在2015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又进行了一次静态展示。“米格1.44”只是外界对它的称呼,它的正式称呼是米格公司的“产品-1.44”。

绰号:米格-1.44

空重:18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5000千克

机长:19米

机高:4.5米

翼展:15米

机翼面积:

发动机:两台AL-41F推力矢量加力发动机,2 × 175千牛

最大速度:2.6马赫(3185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4000千米

作战半径:

升限:21555米

挂载重量:

武器:1门GSh-30-1型30毫米机炮,备弹250发,R-73M(AA-11“射手”)近距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R-77M(AA-12“蝰蛇”)中距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K-37远距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K-74近距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乘员: 1人

产量:1架

米格-1.44

米格-1.44

米格-1.44

米格-33战斗机:

米格-33(Mig-33),实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歼击机。米格-33是前苏联计划参照F-16设计思想研发的单发轻型战斗机,由于前苏联电子技术落后,无法在单发轻型战机安装足够的作战设备,以实现现代作战所需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和多用途作战能力,最终导致米格-33流产。

米格-33的气动外形与米格-29相比变化不大,但作战效能有大幅度提高。米格-33的首架原型机米格-29M于1986年4月25日首飞,1991年和1995年曾又先后两次计划作为俄罗斯首批标准多用途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但均由于资金困难而未能实现。

在设计方面,米格-33在气动设计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精心设计的翼身融合体。米格-33的主机身和机翼内段之间呈圆滑过度(即流行的翼身融合设计),机翼内段前端形成边条,后掠角73.5度。机翼外段前沿后掠角42度,展弦比为3:5,2度下反角。翼身融合体带来的升力占总升力的40%。外段机翼上有液压控制的副翼。全翼展宽度的液压控制前沿襟翼分成三段,由计算机控制与后沿开缝襟翼共同工作,以提供更好的机动性能。副翼俯仰范围为25度到-15度。垂尾采用双垂尾方式,分别位于机身中线外1690mm处。垂尾向机身外侧倾斜6度,前沿后掠角47度50分,方向舵偏转角为±25度。全动平尾后掠角约50°,操纵面上均无调整片。垂尾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平尾和操纵面选用的是金属蜂窝构件。总的来看米格-33的外形和苏-27相似。

米格-29M2

米格-29M2是米格-29M的发展型,是米高扬设计局为竞争马来西亚的订单而改装的双座型战斗机,最初的型号是由于米格-29MRCA上发展过来的,设计局论证了矢量喷口,使用RD-33发发动机,并改装喷口使之能从任何角度旋转15度米格-29M2型改进的MIG-291的缺点,性能得到提高。在资金不足等的问题使计划多次中断,共生产6架试验机。

米格-29M2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续航距离增强,对地攻击能力加强;换装了更强的发动机;换装了具有电子机器武器系统装备;维持全天候攻击能力;改造机身机体构造的设计,使机载燃油增加;发动机内燃能力大幅度的增加;水平尾翼面积加大,速度和控制系统更加方面;改造舵角,使其能够防止气流剥离;装多的流行脉冲雷达空中对空和空中对地两用雷达。

米格-29OVT

米高扬设计局正在继续对米格-29M2进行改进:改型之一是超高机动性的多用途战斗机“米格-29OVT”。由于使用可转向喷管和数字遥控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能。该机的发动机推力矢量可在任何平面和任何工作方式下偏转。这一飞机可在各种复杂作战和气象条件下和主动电子干扰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米格-29M2型机的飞行员可同时使用空空和空地武器,进行集群行动,从低空进入,打击防御良好的目标。飞机配备了甲虫-M先进雷达,遥控系统,在驾驶舱内安装有5个液晶多功能显示器。该机与米格-29K型机的通用率达85-90%。

绰号:超级支点

空重:1668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3000千克

机长:17.3米

机高:4.7米

翼展:11.4米

机翼面积:

发动机:两台PII-33K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2x86.2千牛

最大速度:2500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2000千米(不带副油箱)、3200千米(带副油箱)

作战半径:

升限:17000米

武器:左侧边条翼根内装一门30毫米机炮,共9个外挂架

乘员:1人

产量:6架原型机

米格-33

米格-33

米格-35战斗机:

2005年的莫斯科航展上,米格公司宣布自筹资金启动米格-35战斗机项目,为争取在印度的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招标中胜出。

2007年初米格公司改装了一架米格-35D技术演示机,该机改装自米格-29M2型154号双座机,后者在2002-2006年期间对米格-29M的全新气动设计、先进座舱和新型航空电子系统进行了广泛测试。154号机在2006年安装并测试了OLS-UE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然后又测试了安装在右侧进气道下方的OLS-K光电吊舱。

米格-35

2007年初,该机又装上了“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米格-35D技术验证机对新型雷达进行了各种地面和飞行测试。2007年6月29日,米格公司在参加印度宣布的126架多用于作战飞机(MMRCA)招标中首次使用了米格-35这个编号,该机基本上就是米格-29K舰载战斗机的岸基型、取消了着舰钩和机翼折叠机构,然后装上有源相控阵的“甲虫-AE”雷达,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升级为OLS-UEM,并具有吊舱形式的OLS-K空地光电瞄准系统。

2009年,为了参加MMRCA的评估和竞争试飞,米格公司制造出两架米格-35原型机961号单座机和967号双座型,分别改装自一架米格-29K早期型和米格-29KUB型947号。2009年10月,两架米格-35原型机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其中包括高温和高原试飞。两架米格-35在斋沙默尔进行了外场测试,在拉贾斯坦邦沙漠进行了高温测试,在雷赫空军基地进行了高原测试。

米格-35原型机961号

米格-35 967号双座型

2010年4月,米格-35进入武器测试阶段。印度空军飞行员在俄罗斯参加了茹科夫斯基测试基地和阿赫图宾斯克试飞中心进行的“甲虫”-AE雷达的作战演示和米格-35实弹打靶,其中包括发射RVV-AE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投掷制导炸弹,所有武器都命中目标。

“甲虫”-AE雷达

2011年4月,米格-35战斗机被最后淘汰出局。虽然最后败给法国“阵风”战斗机,但米格公司并未放弃米格-35项目,又继续制造出两架原型机。其中,米格-35UB型747号双座型原型机在2011年12月24日首飞,米格-35S型741号单座型原型机在2012年2月3日首飞。米格公司的这两架原型机频频现身世界各大航展上,试图获得出口订单。最后,俄罗斯国防部在2014年订购了两架米格-35预生产型,即米格-35S型702号和米格-35UB型712号。

米格-35S型702号

米格-35UB型712号

米格-35S型741号单座型原型机

米格-35UB型747号双座型原型机

俄罗斯空天军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上将在卢霍维齐的米格-35发布会上宣布,该机“将在未来几年中取代俄空天军的所有现役轻型战斗机”,等于是为米格-35的量产做出了保证。俄空天军计划等米格-35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试飞后下达一份30多架的订单。

米格-35是一种号称“4++”代的多用途战斗机,该机拥有改进的飞行性能、最新的俄制航空电子设备,以及种类繁多的空空和空面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和经典“支点”差不多,内部却是架完全不同的飞机。

与米格-29基本型相比,米格-35具有如下改进:通过先进多频谱火控系统和武器,提高了战斗力。通过放宽纵向静稳定度的气动布局、三通道四冗余数字线传飞控系统和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机动性。通过加大内部和外部载油量和增加空中加油能力,增大了航程。通过降低雷达和红外特征、最新的自卫套件、冗余飞机系统等,提高了生存能力。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和设计解决方案,并集成系统健康监测和故障预测功能,提高了可靠性。

米格-35的实用升限为16000米,起飞性能好,航程3500公里,最高速度达到2100公里/小时音速。两台总推力高达 18,000 kgs 的 RD-33MK 发动机具有两个平面驱动的推力矢量。外部最大有效载荷为6吨,战斗机的起飞重量可达24.5吨。然而,重要的是,米格-35的最小起飞距离只有190米,允许在航空母舰上用作舰载战斗机。

米格-35可以使用目前现有的所有类型的航空武器,包括R-37M高超音速导弹或激光武器,以及远程打击手段(X-35、X-31和新的X-38导弹),可防区外打击。战斗机的外部悬挂点数量为 9 个,可以放置重达 500 公斤的炸弹。还有一个35毫米的机炮。

米格-35挂载

米格传奇总设计师的儿子奥瓦内斯·米科扬说:"新的米格-35战斗机不仅吸收了米格飞机固有的最佳品质,而且获得了这种性能的全新功能"。战斗机在可靠性、维修和更新方面完全符合21世纪的标准,它不仅空越突出,而且还能够解决远距离侦察、巡逻、打击地面和水面目标的任务。同时,米格-35是一种独产自主的飞机,不太依赖地面指挥,可以成群和独立地运作。

米格35的另一个宣传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机载航空电子系统,新飞机不仅配备了智能化座舱,原先的机械仪表版也被先进的液晶多功能显示器取代,这虽然使飞机的外观上时髦了许多。但只能代表末端显示技术的进步,而不是整机航空电子水平的进步。此外,飞机还装备了能够探测隐身目标的像控阵雷达、火控系统,还整合了经过改进的光学定位系统,可在关闭机载雷达的情况下对空中目标实施远距离探测。虽然这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技术,但还是可以判断出该飞机比苏联时代更强了。

米格35最初的目标是挽留现有使用现有米格29的国家的更新需求,但也渴望俄罗斯军队能将其引入。然而,尽管做了各方面的营销努力,但是对外销售依然存在困难,甚至落后于苏-35。2017年考虑到米格作为俄生产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俄罗斯空军决定引进24架飞机,截至2020年包括原型机在内共生产了14架,之后总体产量也一直提升不上来。2018年至2020年间,俄空军计划接收共计30架米格-35战斗机。

米格-35曾试图卖给拥有传统苏联战斗机用户如印度和埃及,都宣告失败了,即便是已经进入了合同签订阶段的埃及最终还是选择了米格29M。然而,米格35将继续冲击阿根廷、秘鲁、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和缅甸的战斗机市场,米格-35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考虑到俄罗斯空军目前部署的主力飞机是苏35,而未来计划引进的跟多的苏57,米格35将陷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如果俄当局不愿意拯救米格的话米格 35有可能被迫放弃。

绰号:支点-F

空重:11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9700千克

机长:17.3米

机高:4.73米

翼展:12米

机翼面积:38平米

发动机:两台克里莫夫RD-33MK加力涡扇发动机,2 × 55千牛(最大推力);2 ×88.3千牛(加力推力)

最大速度:2.25马赫

作战航程:3100千米

作战半径:1000千米

升限:17500米

挂载重量:7000千克

武器:1门30毫米Gsh-30-1,备弹150发;R-60、R-73、R-77空对空导弹;AS-14、AS-17空地导弹;KAB-500L、KAB-500T精确制导炸弹;

乘员:1人(单座型) 2人(双座型)

产量:30架

米格-35

米格-35

米格-35

在80多年的历程中,米格设计局的作品一度成为了苏联空军的代名词,一度是美军飞行员的噩梦。可惜在冷战末期和冷战结束后,米格不断衰落。米格-29之后苏联空军的主力再不是米格战机,而是苏霍伊旗下的苏-27、苏-30、苏-34、苏-35、苏-57等战机。乏善可陈的米格-35一直不温不火,米格设计局在经费欠缺下,举步维艰,2021年年末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正式批准了米格并入苏霍伊的有关事宜。这意味着从此“江湖”再无米格。一代传奇,走到了它的终点。

8 阅读:1453
评论列表
  • 2023-08-28 15:30

    雅克局是个灰常有个性的设计局,一般来说,TsAGi在苏联航空没计界相当于计委,给出大致基本气动布局形式,再由各设计局自行再完善,战斗机项目体现得更明显,从苏9/米格21到苏27/米格29,基本如此。但雅克局就不爱接受TsAGi的意见,YAk45继续保持雅克局老传统——两个巨大的发动机吊舱硬是又挂在了机翼上……

  • 2023-09-19 08:57

    亚塞拜然……湾湾的文章吧

  • 2023-08-28 00:01

    机动性没得说,敏捷性就差了,耳目没那么灵敏,反应也比西方战机慢半拍

  • DCDC 1
    2023-10-11 18:35

    大概三十年前,看过一部日本漫画,主角是一位女飞行员,座驾就是米格29,红色涂装,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可惜不记得作品名字了

明鸿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