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欲对中国船只征收百万美元港口费,能否以此振兴美国造船业?

逯子talk 2025-04-06 07:53:37

曾经雄霸海洋的美国,如今却面临造船业衰落的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高额靠港服务费,最高可达100万美元。

甚至,只要船只是中国制造的,无论船队所属国家,都将根据“中国制造”的占比缴纳50万至150万美元不等的费用。

此举一出,引发全球关注,人们不禁要问: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

这真的能重振美国造船业,并打击中国吗?

特朗普雄心勃勃,计划通过此举重振美国造船业,甚至有意在白宫成立专门的“造船办”。

他念念不忘昔日美国造船业的辉煌,渴望重现海上霸主的地位。

回顾历史,16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都曾凭借强大的造船业掌控海洋。

对特朗普而言,重振造船业不仅关乎经济,更关乎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

他或许也从英国历史上的《海运法》中汲取了灵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过航运法的合理性,认为其有助于提升本国造船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今日美国与昔日英国处境迥异,简单的效仿能否奏效?

今日的中国,早已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头羊。

自2010年起,中国在造船完工量、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上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0%。

全球每下水两艘船,就有一艘产自中国。

上海长兴岛,这个被誉为“造船岛”的地方,三大造船厂平均每五天下水一艘新船,昼夜灯火通明,工人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现代工业的壮丽画卷。

中国造船业的成功,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从自主造船、钢板生产到轮船发动机组装,都可以在本土完成。

这其中,既有高端工程师的技术保障,也有蓝领工人的辛勤付出,更有大量资本的投入。

反观美国,造船业早已衰落,其造船能力与中国相比微乎其微。

美国甚至需要将航母送往日本或韩国进行维修,本土的航母建造和维修能力捉襟见肘。

更重要的是,在造船技术领域的三颗明珠——航空母舰、大型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中国是目前唯一能够同时建造这三种高端船型的国家。

这种情况下,美国想要通过施压迫使各国船队放弃与中国合作,无异于缘木求鱼。

货物很可能被转运至加拿大、墨西哥等周边国家,最终增加美国自身的运输成本。

世界航运理事会曾预测,特朗普的这项政策可能影响几乎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船舶,每年给美国消费者带来高达3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美国出口的运输成本也将翻倍,港口交通甚至可能转移至加拿大和墨西哥。

因此,这项政策一出台,最先反对的便是美国企业。

许多行业高管认为,此举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造船业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它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在国民经济的116个产业部门中,造船业与其中的97个紧密相连,被称为“海上基建”。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持续发展。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贸易的增长带动了对船运的需求,为中国造船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

美国曾经拥有140万个造船业工作岗位,在设计、技术、生产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为了降低成本,美国将民船产业链转移至日韩,而日韩又进一步利用东南亚的劳动力。

到2024年,美国造船业的劳动力已不足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没有民船产业的基础,军工产业也难以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拥有13家海军造船厂,如今只剩下4家。

几十年的去工业化导致美国仅剩下高端设计能力,基础制造能力甚至不如一些中国二线船厂。

特朗普的苦心可以理解,他希望能够重振美国制造业,保障国家安全。

但是,时代已经改变,简单的复制历史经验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共赢才是最佳选择。

强行采取对抗措施,只会加剧经济运行成本,扰乱全球供应链,最终对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特朗普的这一政策,以及中美两国造船业的未来,您有何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0 阅读:22

逯子talk

简介: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留言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