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贺带你看《促醒者》第二期。
作为一部医疗剧,《促醒者》一开播就广受好评,这部剧以九院医疗队伍中中医和西医观念不同为背景,讲述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离奇自杀后,他的徒弟韩西林和儿子丁远志从外归来加入九院,借此调查丁学坤去世真相,牵扯出医疗腐败不为人知的秘密的故事。
这部剧是为数不多的群像剧,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不是单单为了衬托主角安排的摆设。剧中司徒院长、丁学坤、林主任、王恒之等等几位角色人设都不错,题材也非常新颖,尤其很少有在医疗剧中加上悬疑的色彩,医生也不再是光“救死扶伤”呆板的形象。
“化瘤丹”是全剧的一个中心点,在九院所有医护管理者内部最大的矛盾就是它是否上市的问题。
韩西林的母亲于墨葭是化瘤丹的发明者,她完全根据中药配方研制出来,服用完很少有副作用,对治疗脑胶质瘤又很有成效,后期由丁学坤和于墨葭共同对化瘤丹进行了一次改良,这个药经过实验,已经完全达到上市标准,对脑胶质瘤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化瘤丹一上市,九院不管是在名誉方面还是利益方面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可以为万千胶质瘤患者送去福音。所以以司徒和韩阔海为主的一派,主张尽快进行双盲临床实验,然后根据实验效果,获得批文,让化瘤丹上市,为九院赢得荣誉,为患者带去福音,并且还能让全员创收,皆大欢喜。
而双盲实验一开始,丁学坤和于墨葭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原来双盲实验是选取50个脑胶质瘤患者,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服用化瘤丹,一组只进行简单的常规治疗,通过对比,最后来证明化瘤丹对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作用。
这50个脑胶质瘤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的是几个孩子的父亲,有的是刚刚成年的少女,还有的是3岁孩子的母亲,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现在他们却需要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将获得通过服用胶质瘤治疗病症的机会,是非常残忍的一件事。而这件事最残忍的地方,就是他们明明都有机会获得治疗,而九院却想把他们当成小白鼠一样进行实验。
丁学坤和于墨葭想尽力地去救他们每一个人,于是反对胶质瘤上市计划,给每一个来九院治疗脑胶质瘤的患者一个平淡的生存的权利。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三方都有利的一件事,丁学坤和于墨葭作为药物的发明者却迟迟不允许它上市的原因。只要这个药上市,那就证明背后会有25个生命作为实验对象失去生命来验证这个药的效果。在旁观者来看,他们只是为医疗事业献身的人,而对每个家庭来说,他们都是唯一不可取代的爱人和亲人。
化瘤丹不上市是给所有来九院治疗脑胶质瘤患者最大的公平。
丁学坤的死因成为全剧最大的迷雾,它一直笼罩在韩西林和丁远志的头上挥之不去,尤其是在韩西林调查即将出真相的时候,周围总有人给他送来迷惑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所有都指正一个方向,那就是丁学坤死亡并不是因为抑郁症自杀,而是畏罪自杀,他也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云淡风轻,而是一个极其贪财,贪图享乐之人。
韩西林对丁学坤的品行非常清楚,虽然所有证据都指正丁学坤不仅用了创立的医疗基金里的钱享乐,甚至还打起了偏远地区医院的主意,假意要医院筹资给自己,他利用这些钱去安排九院的医生来做交流医生和购买医疗器械,最终偏远地区的院长也没等到丁学坤兑现承诺。
这些都是韩西林了解的丁学坤不为人知的一面。
其实根据化瘤丹未上市这件事,足以看清一个医生的本性,像司徒和韩阔海等人都是以追求高回报来看待化瘤丹,而只有于墨葭和丁学坤是站在一个医生对待病患的角度去看这件事,化瘤丹上市会给丁学坤带来更大的利益,他都选择了放弃,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财。
丁学坤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医者,而正是因为他的正直让他在这个污浊的九院里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和格格不入,最后也因此被逼的走投无路,只能以自杀方式了此一生。
《促醒者》这个名字既是对患者的促醒,也是对医护人员的促醒,更是医院的管理者的促醒,它既有医疗故事的温情与感动,又有中医“传承”在里面,不得不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喜欢请关注胡贺探剧,更多《促醒者》人物走向和剧情分析持续更新中。
医疗剧都被拍成悬疑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