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基础认知与功能探索
目标:熟悉DeepSeek界面、基础功能与教学场景适配性1. 核心功能速览- 智能备课:利用AI生成教案、习题、案例分析(输入学科+知识点+难度)。- 互动问答:模拟学生提问场景,测试AI解答逻辑(如数学推导、历史事件分析)。- 作业批改:上传学生答案(文本/图片),体验自动批改与错题反馈功能。2. 教学场景适配- 文科类:尝试生成阅读理解题、写作范文或历史事件多视角分析。- 理科类:测试公式解析、实验设计建议或错题分步讲解功能。3. 实战任务- 用AI生成一份10分钟的课堂小测验,并导出为PDF。- 模拟学生提问:“如何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 记录AI回答的关键点。
第二天:高阶功能与教学融合
目标:掌握个性化教学工具与数据分析1. 个性化教学支持- 学情分析:上传班级成绩数据,获取AI生成的学习弱点分布图。-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水平生成差异化的练习题(标注难度等级)。2. 互动课堂设计- 用AI生成课堂讨论话题(如“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利弊”),并获取正反方论点参考。- 创建虚拟辩论场景,用DeepSeek扮演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模拟。3. 效率工具整合- 将生成的教案一键转换为PPT大纲(使用DeepSeek插件)。- 设置自动批改作业的规则(如扣分项权重、评语模板)。第三天:实战演练与优化策略目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建立优化闭环1. 问题诊断与解决- 场景模拟:输入真实学生作文,分析AI批改建议与人工批改的差异。- 错误纠正:当AI生成内容有误时,使用“反馈-修正”机制训练模型(如提供权威资料来源)。2. 教学闭环设计- 课前:用AI生成预习材料(短视频脚本+3个关键问题)。- 课中:实时调用AI进行知识点拓展(如“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浮力原理”)。- 课后: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含错题本+推荐学习路径)。3. 安全与伦理- 检查AI生成内容是否存在偏见/错误,设置内容过滤关键词(如暴力、敏感话题)。- 与学生使用边界讨论:明确AI工具的使用规范(如禁止直接抄袭AI生成的作文)。
效率提升技巧1. 快捷键:Ctrl+/ 快速唤醒指令模板(Windows),Command+/(Mac)。2. 自定义指令库:保存常用指令如“生成初中物理电路图错题解析模板”。3. 协作共享:创建学科组共享文件夹,同步优质AI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这3天的系统学习,您将能够将DeepSeek转化为教学中的智能助手,显著提升备课效率和教学互动性。建议每周花30分钟复盘AI生成内容的质量优化,逐步打造个性化教学AI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