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今天继续写写《星际穿越》,这部电影2014年上映的,在中国网友眼中绝对是科幻片的代表,但是每每谈到这部电影,争议也比较大,比如其中一点:爱穿越时空。
这个支持的就说它如何如何,反对的就说这一点很搞笑什么的。
我认为,硬科幻不等于完全符合现实,就像人家构建世界观,你要像解题一样去读题顺从题目设定才能解出答案,不是说枯萎病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因为人家重点压根就不是枯萎病,某些方面你不能说人家就是降神,硬科幻也是科幻科幻就有故事,故事就需要架构基础规则。
所以,这些基础规则,甚至完全可以不合理因为他们的作用就是用来限制角色和故事的发展,《星际穿越》里的表现就是枯萎病怎么导致火种计划和移民。你要接受了这个设定,再去独立思考再有限条件内,怎么样通过硬科幻达成这两项指标,而后穿越时空的设定就是其硬的部分。
尽管存在祖父悖论和弦理论下时空穿越并不确定能行,但就出现了我幻想他可以,并且如果合理的情况下主角会触发怎样的奇迹,之后就是人理性和感性的碰撞了,硬科幻的魅力就此而来。
所以不要说什么枯萎病割裂,这么喜欢什么都合理的话,那也是一种幻想,毕竟现实有时更无理取闹。我也可以这样解释片子,枯萎病有原因还有一种方法查出病因,但结局是人类死光了也做不到,就算查明了,人类有星际航行的能力也做不到。
如果我是导演把这些放进去可能会让你更理解,但是电影有那么多篇幅讲吗,观众们会看吗,他需要这么多吗?最后的取舍就是一笔带过。与其抓这种重点,不如思考故事永远是传达想要传达的,其他东西过于深究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人还在纠结影片中关于“爱”的部分,那你来说一说爱是什么呗。人类为什么会有爱,爱的基础应该也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活动,那么进而问到人类为什么会有思维,大脑极端地看来也就是一坨肉,一坨肉为什么能产生思维活动?为什么能有自我意识?为什么能诞生智慧?
好多人可能看到“爱”就马上联想到自己看过的狗血爱情片,或是有色彩地联想到“用爱发电”事件,进而觉得“爱”很low很不靠谱。但影片中也确实是因为爱,男主才会前往未知的太空,也确实是因为爱,墨菲才会回到小时候的房间去拿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男主选择牺牲自己进入黑洞,而送布拉德去埃德蒙顿星球、老布兰德及一众科学家穷尽一生投入在太空探索、进入太空的科学家们面对困境,也没有选择等死,而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迸发出了强大的动力去完成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壮举。
正是爱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进化,正是爱贯穿了影片的发展,爱的力量确实被量化了。
男主对于墨菲不管在不在同一时间,不管墨菲是小孩子时还是成年后,亦或是垂垂老矣的时候都有爱的推动,还有A计划后空间站中的人类和B计划后,埃德蒙斯星球上的人类发展成更高维生物的人类,也因爱而联系在一起,爱确实穿越了时空,这些都没问题啊。
进而再说到思维活动,这里我联想到平行宇宙假说有一句话“当你面临选择时,不管你最后做的什么选择,所有选择都发生了”,你在做选择前是不是要考虑选择之后的发展场景,那么你脑子思考的画面是不是就是平行宇宙的场景,或者说当你晚上做梦或白天做白日梦的时候,平行宇宙就在你脑中诞生了。
更高的维度可能不是能被肉身感受的长宽高三维空间,更高的维度可能就是一种精神意识,平行宇宙可能不是一种实质存在,它可能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可能就诞生于你的脑中,每个人的一个念头,一次思考就能产生出很多个平行宇宙,也可能这种念头能催生出另一个实质的三维空间,使平行宇宙以实体的形式出现。
人类探索的一切未知可能都在你的脑中,所以思维活动不能小看,而“爱”作为一种非常具有能量的思维表现,为何会被你们所鄙夷呢?
科幻最大的看头,一是脑洞大的设定,二是因这些设定诞生的不同于现实的社会,三是在这样的设定下发生一些现实中几乎绝无可能的事(包括特定环境下的人物情感,比如本片中的“爱”,流浪地球中的“责任”)。
科幻之所以叫科幻,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第一点中“脑洞”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的设定之所以从各种设定中脱颖而出大概是因为它足够真实,在享受故事时潜意识会相信其中的事,很有可能发生但又不同寻常, 如何能让观众既感受到真实,又感到惊奇就成了作品的最大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要同时有这两种感受,不仅需要作品本身足够优秀,还需要观众有足够的科幻素养,所以观看门槛比较高,没有“科”素养的普通观众,只能品到“幻”的魅力,想要从科到幻,大致有两种方法,改变社会环境,改变科学环境。
前者容易带来“惊奇”,后者容易带来“真实”。
根据观者不同,“惊奇”与“真实”的最佳配比就不同。
所以对一个科幻作品“软硬”的争论只是有人觉得配比合适,有人觉得有些偏颇,实际上并没有意义。再者就是剩下两个,仅仅对于一个故事的评价了,比如有人认为末世只有男主一行人拯救世界未免太过儿戏,人类历史受制于几人不符合马哲认识世界的逻辑。
我也承认这是美国意识形态局限下电影最大的缺点,但是有人说这部电影以“机械降神”,什么乱七八糟的意识形态来渗透我们,这一定是巨大的污蔑。永远都是老掉牙的一套说辞不过是看了几个故作高深的说法,便拿来为自己标新立异的孱头。
也就是对我来说,这个缺点瑕不掩瑜,完全不影响它成为我心目中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之一。 最后就是更加老套的“爱都能穿越时空了,这还科幻?”能说出这种话的显然是没有度过青春期的中二少年,总想装出一个纯理性,纯科学,无念无欲的人设。似乎科幻就不能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了,亲情友情爱情,大爱小爱在ta眼中如同空气。
最后,更加老套的“爱都能穿越时空了,这还科幻?”,我始终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显然是没有度过青春期的中二少年,总想装出一个纯理性,纯科学,无念无欲的人设。似乎科幻就不能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了,亲情友情爱情,大爱小爱在ta眼中如同空气。
有些人喷《星际穿越》不算硬科幻的时候能举的例子是《龙蛋》《索拉里斯星》《盲视》,还有莱姆之类的作品,而不是《流浪地球》这种在大刘自己作品里都算偏软的,那他们可能真的喜欢硬科幻,否则就是跟风在装了。
和《星际穿越》对比,确实有可比一样硬或更硬的科幻,如罗伯特福沃德,莱姆,格雷格伊根的作品。 还有一个更适合拿来对比的,卡尔萨根的《接触》 ,《星际穿越》的幕后指导是基普索恩,本身就与卡尔萨根关系匪浅。
在他写的科普读物《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一书中都有提到。 《接触》改编的电影《超时空接触》,和《星际穿越》也有制片上的联系,马修麦康纳还都主演了。 在科幻影视界这个整体硬度就不太如小说界的领域,《星际穿越》的硬核程度已经是最接近专业的了。
就算真以其他作来批判它,也应该是上述这些科幻小说领域里的硬核作者的作品。
其实多数网友真不关心硬科幻不硬科幻,他们真正关心的就硬不硬,影响他们装不装,答案从来都是这么简单。
咋地,诺兰经不得批评?我至今不明白他是怎么拨动手表指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