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曾经的东北军少帅,终于在美国纽约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青年伙伴吕正操。老友相聚,除了闲话家常外,更重要的就是回顾曾经的峥嵘岁月,回忆往昔意气风发。
然而,在谈论起这个话题时,两人皆是一脸惆怅。当年,张学良因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囚禁一辈子。曾经的意气风发少年郎,终究被时光璀璨成了九旬老朽。吕正操虽然参与了抗日救亡战争,但后来也始终没能再见到张学良。
这次重逢,张学良半是感慨半是疑惑的问老友:当年东北军失散,你怎么跑周恩来那边了?
见到少帅问这件事,峥嵘半生的吕正操思考片刻,淡淡说了一句话,令张学良唏嘘不已。
那么,吕正操究竟说了什么?
美国相逢自从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后,曾经雄踞东三省的少帅张学良,就成了笼中雀。蒋介石虽然不苛刻他吃穿用度,但却一直将他囚禁在别墅中,不得与外人相见。
这种不见天日的囚犯时光,张学良一过就是54年。直到1990年,已经89岁的他,才终于恢复人身自由。
但这时候的自由,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江山早已旧貌换新颜,哪里还容得下旧社会军阀之子?何况他本身也已经垂垂老矣,说不定哪天就会撒手人寰。想要做什么,都已经力不从心。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见一见还没有去世的旧日老友,延续中断几十年的情谊。
而仅仅比他小了三岁的吕正操,就是这个老友。
1991年5月29日,在美国纽约一间公寓楼中,两个分别整整半世界的老友,终于再次做到了一起。
虽然都已经是看管时间风云的老人家,但吕正操从来没有忘记过张学良。这次相见,他并没有遵照美国的习惯,与少帅喝咖啡闲聊天,而是带来了祖国特产的上好碧螺春,并亲自为张学良冲泡。而碧螺春,曾经是张学良最爱喝的茶叶。
一杯茶叶入肚,那股淡淡的陌生感随即被冲走,两位老人的话匣子,也终于彻底打开。
“正操啊,怎么比约定时间来的晚?”张学良看着吕正操,没有丝毫曾经的军阀架子。
吕正操有些抱歉的笑了笑:“来的时候堵车了,美国这里车多,你也知道。所以就晚了一点。”
张学良了然点头,不甚在意的笑了笑。
随后,吕正操也关心起了张学良,询问他在这里吃得惯与否,住处是否称心意。张学良一一作答,还就自己吃不惯美国牛排的事情调笑了一番。
话头一旦挑起,想停下来就难了。两位老人手拉着手,不断讲述着半个世纪中,各自的人生经历。一直讲到太阳落山,星空漫天,仍不肯停止。
晚上,城市安静了许多。张学良再也忍不住心中好奇,向吕正操询问:“正操啊,当初东北军失散后,你怎么跑到周恩来那边了?”
不怪张学良如此好奇,东北军被蒋介石打散混编时,刚到1937年。日本还没有展开全面侵华,名义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才是最高合法政府。凡是称霸一方的军阀,不管在心里是否认可,至少明面上都要和蒋介石保持一致。这也是当年围剿苏区时,各支军阀部队都出手的原因。
相比起来,那时候的我党,被蒋介石困在延安,苛刻的封锁政策,让延安一度连吃饭用的碗都买不到。并且因为刚刚爬雪山过草地,又赶上张国焘叛变,部队减员很厉害,怎么看都是一个相对“弱势”的存在。吕正操作为东北军中的一员干将,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国民政府的高官厚禄,到延安去吃苦。
吕正操
为何加入共产党?1991年,分别54年的张学良和吕正操再度相聚,张学良问吕正操:你当初为什么跑周恩来那边了?
在听到少帅的问话后,吕正操长叹一口气,随后说出一段话:
“少帅啊,自从西安事件之后,东北军失去领头的,人心惶惶,群龙无首。我不愿意看到国家被日本人侵略,蒋介石又在抗日这件事上来回摇摆。没办法,我就带着队伍跟共产党走了,此后一直在敌后开展抗日活动。”
听到吕正操这话,张学良顿时唏嘘不已。
当年的事,虽然已经过去,但造成的影响绝对不是一时的。
那时,张学良作为没有什么政治根基的小白,接过父亲张作霖的东北军大帅位子后,就被几个跟着父亲打天下的人给架空了。尤其是那个杨宇霆,在张作霖活着时,就是东北军中的一员干将,功劳之大,已经到了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地步。
等张学良上位后,这位军师更是毫不掩饰的展示着自己的鄙夷。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军中的大事都是由此人做主,张学良经常被他看作是无知小儿。这对于一个想要大展拳脚,救国救民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耻辱。
尤其是在西安事变发生前不久,杨宇霆母亲过寿,张学良带着夫人去贺寿。在场的宾客们,居然先给杨宇霆行礼,而后才给他行礼。还要等杨宇霆发话后,才敢开席。
这些生活上的小事也就罢了,关键在大政方针上,杨宇霆也经常跟张学良对着干。
当时,张学良就认为应当联合起来对抗日寇,但杨宇霆军阀心理作祟,舍不得东北军的坛坛罐罐,一直跟蒋介石保持着一定距离。
直到后来张学良动用雷霆手段杀了杨宇霆,重新掌控东北军,这才有资格和蒋介石谈联合抗日的事情。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居然比杨宇霆也查不到哪儿去。日本自1931年就已经在咄咄逼人了,蒋介石还在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别别扭扭不肯对日宣战。这种态度,实在让人大失所望。
无奈之下,张学良最终不得不和杨虎城一起,发动兵谏,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
此事过后,蒋介石虽然名义上答应了联合抗日,但是在行动上,仍然相当别扭。
为防备东北军做大,他撤去东北军番号,将三个番号全部给了共产党。同时将里面的高层分化,要么拉拢要么打压,将底层士兵打乱顺序,编排到各个部队中,致使东北军难以再拧成一股绳。
如此作为,让一些一心抗日的将领们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其中,就有吕正操。
明明日本鬼子已经在家门口猖狂,蒋介石居然还在搞内斗,这种行为,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望之不似明君”。
西安事变中,也有吕正操的影子。虽然他不是直接参与者,但在此期间也曾多次和共产党人接触,了解了不少共产党的理念,并非常认可。这为他后面跟共产党离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各自经历1991年,张学良再见青年学伴吕正操,问他:当初你为什么跟周恩来走了?
吕正操将当年发生的事情,仔仔细细告诉了张学良。
原来,在张学良被囚禁后不久,蒋介石就开始对东北军实施分化行动。大量东北军被打乱混编,他所在的东北军第647团,也岌岌可危。
但即便到了这种时候,他仍然在暗中支持我党的行动。不少地下党员在他的帮助下得以保全自身,就连他的妻子,也放下官太太架子,主动奔走在社会各界,想办法为延安边区政府筹措枪炮弹药。
吕正操夫妇俩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东北军中,一些已经投靠了蒋介石的军官注意。这些人将情况反映上去,蒋介石随即就要打乱647团编制。一旦失去了这支部队,等待吕正操的,很可能就是国民党的大牢。
为了自己,也为了手下兄弟,吕正操果断与我党北方局联系,请求加入共产党的抗日阵线。北方局很快就同意了他的申请。
此后不久,吕正操就率部起义,成了八路军新编691团团长,正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5月,经过上层的批准,吕正操顺利加入共产党。
吕正操
在此之后多年,吕正操一直奔走在战斗一线。
华北地区沦陷后,吕正操率部赶赴前线,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与日军展开三场战斗。在其中一场战斗中,更是以较小伤亡代价,击毙日军七百多名,有力打击了河北省内的日寇力量。
1938年,吕正操又带着任务,在河北地区参与创建冀中军区。军区成立后,作为三纵司令员,吕正操带领部队和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先后与敌人作战一百多次,并将抗日根据地扩张到几十个县城,总覆盖人口达七百多万人,为后方提供了良好的后勤补给基础。
在这之后,他又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反扫荡等一系列战争,均取得傲人成绩。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积极投身于剿匪事业,同时在铁道部担任要职,有力保障了铁路运输的恢复和使用。
此后几十年,更是一直活跃在铁路事业上,为党和国家做出了伟大贡献。直到八十多岁时,还在为两岸关系奔走。这次到美国见张学良,其实也是想为两岸关系做一点帮助。
吕正操的解释,让张学良唏嘘不已。几十年中,他一直被困守在别墅中,虽然不愁吃喝,但却与外界基本失去联系,如同一个华贵的囚犯。吕正操是他年轻时的学伴,又是陪自己一路走了多年的战友,最终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分东北军走上了正确道路,实在超出他想象。
将埋藏心底最深的话说完后,两位老人已经没什么执念了。此次分别之后,就没有再见过。
2001年,张学良去世,2009年,吕正操也去世。这对儿分别了半个世纪,在人生尽头才堪堪见了一面的好朋友,终于可以永远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