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霍去病,汉武帝那时候的超级大将,简直就像中国历史上的传奇英雄。这家伙天生就是打匈奴的料,军事才能超群,打起仗来路子野得很,老爱深入敌后,玩些出其不意的招数。他智取祁连山,把河西走廊给拿下了,还跑到狼居胥山去祭天。说到汉武帝跟匈奴干仗那会儿,霍去病的名声最响亮。
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居然干出了一件奇怪的谋杀事情,而且他杀人的手法也相当特别,直接在皇帝面前就动手了。
公元前118年那会儿,汉武帝带着一群将士到甘泉宫打猎。没想到,霍去病瞅准机会,一箭就把他的手下,郎中令李敢给解决了。汉武帝呢,直接下令对外说,李敢是让鹿给撞死的,硬是把这事儿给压下来了。
霍去病为啥要对李敢下手呢?要是没了汉武帝的庇护,这事儿到底该咋算呢?
【一、漠北之战 李广自刎】
霍去病要收拾李敢,主要是为了给他舅舅卫青,也就是当时的大司马出口气。这事儿得追溯到漠北之战那会儿,“飞将军”李广自个儿了断了。
汉武帝一共当了54年皇帝,其中有43年都在跟匈奴大打出手。漠南那一仗,把匈奴逼得跑到了漠北。河西之战打完后,汉朝就掌控了河西走廊,还设了酒泉等四个郡。说到最关键的一仗,那就是漠北之战了。汉武帝为了这场仗,把最厉害的两位将军,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都派上了战场。
公元前119年那会儿,卫青和霍去病各自带着五万精锐骑兵,后头还跟着好几十万的步兵和后勤大军,一行人声势浩大地往漠北进发。就连“飞将军”李广也按捺不住,非要加入这场大战不可。
李广现在已经过了六十岁,他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赢过不少战斗,但始终没有被封侯,这成了他心里最大的不痛快。为了争取到这次可能最后一次能立功封侯的机会,李广不顾自己上了年纪,主动要求上战场。汉武帝考虑到这位老将军的面子,就让他做了卫青手下的一名前将军。
出发之前,汉武帝叮嘱卫青,让他尽量别让李广去正面战场拼命,原因是李广岁数大了,而且运气一直不太好。
进了漠北地界,卫青的军队就撞上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卫青见状,立马调整了人员安排,让大将公孙敖打头阵当前将军,又叫李广带着人从东边悄悄绕过去包围敌人。
卫青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得听汉武帝的话,照着做。二是卫青心里也有点小算盘,他的好朋友公孙敖曾经救过他的命,而公孙敖最近丢掉了侯位。所以,卫青想帮公孙敖一把,让他有机会立功,重新获得侯位。
李广跟卫青争辩起来,他强调自己以前就是前将军,现在六十好几了,打了半辈子仗,好不容易碰到跟单于对上的机会,说啥也得冲在前面,就算死在单于手里也愿意。可卫青就是不肯答应,态度特别坚决。李广心里头那个憋屈啊,但军令如山,他也没辙,只好带着手下往东边去了。
说起来也真是运气不佳,东路实在是太远了,而且李广的部队里连个带路的都没有,结果半道上就走丢了。另一边,卫青正和匈奴打得火热呢,匈奴单于一看汉军那么猛,吓得撒腿就跑,卫青想追都追不上。等李广好不容易跟大军碰头,仗都打完了。
李广一回军营,卫青立马就派人去探望他。不过,因为李广错过了打仗的好时机,让匈奴单于给跑了。卫青身为大将军,肯定得问清楚这到底是咋回事,还叫李广写份报告,好交给皇上。
李广这人,又倔又爱面子,说啥也不愿低头。他讲,自己岁数这么大了,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在居然得去面对那些搞文案的官吏。可要是真不去,这打仗耽误了的事儿,又咋能逃脱责任呢?
琢磨来琢磨去,李广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绝路。于是,在羞愧和愤怒的情绪交织下,绝望的李广选择了自我了断,这位一代名将就这样消逝了。说到底,李广的死,还是他那性格惹的祸。李广一走,全军上下都哭得稀里哗啦,老百姓也都为他的离去感到可惜。
漠北战役里,汉朝军队赢了个大满贯,战绩超赞。卫青带着队伍干掉了接近两万敌人,还一把火烧了赵信城。霍去病那边更猛,歼灭了七万敌军,并且在狼居胥山上举行了祭天仪式,然后就胜利回家了。仗打完以后,卫青和霍去病都被提拔为大司马,两个人一起管起了大汉朝的军事和政治大事。
从那以后,匈奴人就跑到漠北老远的地方去了,漠南这块地方再也没有他们的王庭。匈奴带来的边境威胁算是大体上解决了,这给西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腾出了空间。
【二、李敢寻仇 卫青隐忍】
漠北大战那会儿,霍去病功劳最大,他手下的兄弟们也跟着沾了光,得了不少好处。其中有个叫李敢的,是霍去病麾下的校尉,还是名将李广的第三个儿子。李敢在那仗里打得勇猛,表现相当抢眼,因此被提拔为郎中令,还被封为了关内侯。
李敢听到老爹过世的消息,心里头难过极了。后来又听说卫青在打仗时突然换了将领,他一下子就火了,觉得老爹的死肯定是卫青搞的鬼,把责任全推到了卫青身上。
后来,他瞅准时机找卫青算账,动手打了卫青一顿,而卫青却没有反抗,结果被打得受了伤。
其实,李广的死跟卫青关系不大。那时候临时调兵遣将,虽说卫青心里有点小九九,但主要还是听汉武帝的。要说有错,也只能说李广运气不佳。
虽说李广去世这事儿,跟卫青没啥直接关系,但心地善良的卫青心里头还是过意不去,为李广的走感到非常可惜。他没法跟李敢解释,调走李广是皇上的主意,因为他得顾着李广死后的面子。他懂李敢没了爹的痛苦,对李敢干的那些事儿,他既没揭发也没报复,而是自个儿憋在心里头,选择了忍气吞声。
很明显,卫青是个真正品德好的人。他严于律己,懂得大局为重,对李敢充满了同情,给了他极大的宽容。
【三、武帝包庇霍去病】
那时候的法律有规定,李敢这样地位低的人冒犯了大司马这种大官,按理说是得受到法律惩罚的。但卫青大人有大量,没跟李敢计较。可这事儿传到霍去病耳朵里,他气得实在是忍不住了。
霍去病是卫少儿的孩子,而卫少儿呢,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也是卫青的姐姐。这样一来,卫青就成了霍去病的舅舅,卫子夫则是他的姨妈。所以说,霍去病和卫青,他们都是出身贵族,是皇亲国戚。
霍去病年轻气盛,哪能看得下去舅舅被一个手下欺负。所以,他就直接在甘泉宫动手,把李敢给射杀了。
漠北打了场大胜仗后,汉武帝带着手下的将士们跑到上林苑去打猎。当他们走到甘泉宫那儿,霍去病突然拉满弓,对准李敢,“唰”地一下就把箭射了出去,箭直接插进了李敢的要害部位,李敢一下子就倒在地上,含恨死了。
霍去病跪在汉武帝面前认错的时候,汉武帝心里头对霍去病那股子冲动和不顾一切的劲儿,肯定是气得不轻。可他呢,也没照着规矩来,非要给霍去病治罪,反倒是吩咐手下的人,对外头都说,李敢是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鹿角给撞死了。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儿,就被遮掩过去了。
李敢那可是个身手不凡的勇猛战将,说他被鹿给撞死了,这话听着实在不靠谱。可汉武帝的权威摆在那儿,谁也不敢吱声反对。结果呢,李敢这个出身武将世家、本该在战场上大展宏图的新星,没死在敌人手里,反倒是在自己这边没了命。
说起来,李敢之所以会丧命,主要还是他自己太冲动、太鲁莽了。他那个性格,简直就是继承了他老爹李广的固执和蛮不讲理。他一口咬定是卫青害死了他老爹,也不问清楚缘由,就直接去找卫青的茬,还动手打了大司马。要是真追究起来,这可是个大罪啊。
卫青放了他一马,但霍去病可不会轻饶。霍去病没选择去告发,而是自己动手,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问题。霍去病之所以敢这么大胆,还不是因为他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武帝特别关照霍去病,难道是因为他是皇后娘娘的外甥?其实不是这样的,皇家里哪讲什么亲戚情分啊。后来太子刘据和钩弋夫人被害,不就证明了这点嘛。
汉武帝特别看重霍去病,觉得他是个能担大任的人才。虽说那时候匈奴的问题算是基本摆平了,但隐患还是埋着,说不定啥时候匈奴就又能闹腾起来。霍去病呢,就是大汉朝手里头对付匈奴的一张王牌。要知道,士兵好找,将领难寻,汉武帝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自个儿拍板决定,把这事儿给压下来了。
【结语】
中国古代时候,有些罪行严重到不可饶恕,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大逆”、“大道”和“不敬”这三种重罪的说法。其中,“大逆”主要是指那些毁坏皇室宫殿、宗庙等严重损害皇家尊严的行为,“不敬”呢,就是冒犯皇帝,不尊重君权的行为。至于“大道”,那时候它大致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故意杀人罪,是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
李敢身为朝廷的大官,还是打匈奴的英雄,被武帝亲自封为关内侯。没想到,他竟在大白天被霍去病一箭射死了,这事还偏偏发生在皇上眼皮子底下。这种恶劣的事情,简直就是大不敬、大不道的罪行。要不是汉武帝罩着霍去病,他这条命恐怕就难逃一劫了。
但霍去病似乎天生就与这份厚重的皇恩无缘。他在杀掉李敢的第二年,就是公元前117年那会儿,突然间就得了急病,人就没了,去世时也才24岁,正值青春年华却早早离世,真是让人可惜可叹啊。
汉武帝当上皇帝那会儿,霍去病刚好来到这个世界。等他把匈奴打得节节败退,立下大功后,却早早离世了。感觉他这一辈子,就像是专门为了打跑匈奴而来。因此,后来的人们都说,霍去病就是生来对付匈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