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不见黛玉,是亲情还是无情?贾政又是为何?

栖鸿看红楼 2024-07-09 18:22:08

黛玉进贾府,主动提出拜见两位舅舅,是她懂礼守礼的表现。虽然两个舅舅都没有见面,但是到两位舅舅屋里分别走了这一遭,礼已是全了。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算是没有任何缺陷。

可是,是为了什么,作者安排两位舅舅都不与她相见?贾赦说的“不忍相见”是真的重视亲情吗?贾政斋戒,又是真是假?如果是真,为什么王夫人不提前告诉她?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原文。

从艺术上来说,不“见有见的亲切,不见有不见的亲切,直说横讲,一毫不爽”、“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见贾母是一样写法,见三春是一样写法,见王熙凤是一样写法,见宝玉又是一样写法。如果再加上没什么戏份的见贾赦、见贾政,还一定得分开来写——赦政的身份,不可能坐在一起等着黛玉拜见——未免重复啰嗦、有失精彩。

就像宝玉跟着贾母长大,却一定要安排宝玉“今日庙里还愿去了”、一定要与三春纨凤避开、一定单独写一出“宝黛初见”一样,黛玉没见到舅舅,有艺术上的考虑。

为了艺术而安排舅甥没有见面,作者又找了什么借口?这个理由安排得是否合情合理?

贾赦为人,“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黛玉来拜见,贾赦虽然可以让姬妾们回避,却回避不了一脸酒气。顶着一脸酒气接见丧母未久的外甥女,好看吗?

近来网上看到一些网友认为贾赦重情重义,和贾敏感情深厚,以至于贾敏一死,贾赦伤心得都“不忍相见”了。

嘿,长点脑子吧,为妹妹早逝而伤心,是巴不得要见见妹妹的遗孤呢,还是“不忍”和外甥见面呢?不见外甥,独自伤心,做个悲伤的美男子——你说的,真是贾赦吗?

我们可以参考另一个例子。第二十四回贾赦生病,宝玉奉命探望,“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的话,次后便唤人来:‘带哥儿进去太太屋里坐着’。”别人哪怕是起身要走,也还“又说了两句闲话”;哪怕是上门讨说法,也“说了些闲话”才转入正题;哪怕是“不好意思只管坐着”,也“又说了几句闲话”才走。而贾赦这里,就一句闲话也没有,说完正事就撵人:“去太太屋里坐着”,不就是委婉的“从我眼前消失”吗?

至于“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之类看似关心的闲话,你以为真是贾赦对黛玉的谆谆教诲、殷切关心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王熙凤不在家,有人来拜访,“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连王熙凤自己也好奇:“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结果平儿是“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云云。

能干的仆人,有义务、也有责任替主子说些应酬话。王熙凤未必打算“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但平儿自作主张这样说了,不仅不违规、不犯禁,反而是得力心腹的表现。

贾赦这里传话的,倒不一定是什么能干得力的心腹。不过对远来的晚辈亲戚说几句“不要伤心想家”、“不要外道”之类的关心话,别说荣国府里见多识广的老嬷嬷,就是你我,也不是什么难事。

贾赦不见黛玉,是冷酷,是无情。那么贾政呢?

贾政不信神佛。但据王夫人所说,他不在家,是去参加“斋戒”之类、带有一定神佛色彩的活动。看起来似乎很不可靠。

可是别贸然下结论。我好像记得,当年蔺相如完璧归赵,也曾向秦王提出“斋戒五日,然后才把和氏璧交给你”的要求。难道是蔺相如、或者秦王很崇信神佛吗?

斋戒除了宗教色彩之外,也有官场、朝廷中正式仪式的含义。贾政的斋戒,应该是官场活动之一。所以脂批说“点缀官途”,也侧面透露出贾政用心公务的特点。毕竟,他是偌大的贾府里唯一一个认真做官的。

既然斋戒是真的,为什么王夫人不提前告诉黛玉,要害她白跑一趟呢?

第一,即使知道贾政不在家,黛玉也必须走这一趟,否则是失礼的表现。古人的礼仪,有时就这么虚伪。

第二,黛玉离开贾母,是由邢夫人带往贾赦屋里的;来贾政屋里,是从贾赦屋里过来的;“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上车去了方回来”。这中间,黛玉并没有派人通知王夫人。

又有人说王夫人不在屋里等着、却晾着黛玉等她,是给黛玉下马威。这又是宫斗思想作怪了。事实上,黛玉去拜贾赦的时候,“邢夫人答应了一个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王夫人还留在贾母屋里。是黛玉到了贾政屋里、王夫人听到报信、才急急从贾母屋里赶回来的。

如果真有“晾着黛玉”的想法,王夫人完全可以派人传话:“告诉姑娘,二老爷斋戒去了,再见吧。请姑娘回老太太屋里用饭。”用得着特意跑回来招待黛玉吗?

把黛玉和王夫人对立起来,根本上就是错的。黛玉不过是来贾府小住的亲戚晚辈(林如海这时还没死,过一段时间肯定要接女儿回去的),既不值得赦政兄弟、邢王妯娌拉拢收买,也不值得她们敌意针对。

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尽一尽招待晚辈客人的义务罢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