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贸易战”还在僵持,双方谁都不肯先让步。美国原本指望中国主动打电话谈判,但中国态度很明确:要谈可以,但美国得先拿出诚意。结果,美国等不到中国的"台阶",转头就去找日本帮忙——想让日本多买点美国大豆,缓解自己的压力。
说白了,美国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之一,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额仅去年就高达128亿美元。但如今,由于关税政策的影响,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已失去价格优势。数据显示,美国大豆到岸价为1026美元每吨,而巴西的才580美元每吨左右,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导致中国买家纷纷转向其他供应商。
面对这一困境,特朗普急需找到新的出口渠道,来缓解国内的农业压力,但他又不愿意"低头"主动找中国谈,于是想了个办法——让盟友帮忙消化库存,而日本就成了首选目标。
近期,美日双方互动频繁,日本主管经济方面的大臣,仅一个月内就两次访美,双方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据日媒报道,东京方面正考虑增加采购美国大豆和大米,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日本在贸易问题上向美国示好。毕竟日本并不是大豆消费大国,但突然要增加进口,显然是在帮美国解围。
但日本这么做,真的划算吗?毕竟美国大豆现在比巴西的贵很多,日本买美国大豆等于多花钱。再就是,特朗普的胃口可不止大豆,接下来很可能要求日本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让步。
而更为重要的是,美日贸易逆差很大,仅去年就达到9万亿日元,美国一直想削减这个数字,所以日本这次让步,可能换来更多的压力。说白了,日本这是在"割肉喂鹰",短期可能缓解美国的压力,但从长远看,美国只会要得更多。
而反观中国,我们之所以不急着谈判,主要是因为手里有牌:
第一:中国市场庞大,我们可以找其他国家买大豆,比如巴西、阿根廷,美国农民反而更着急。
第二:中国制造业体系完整,即使美国加关税,很多产品还是得从中国进口。
所以,中国始终不慌,并坚持一个原则:谈判可以,但必须平等,美国不能一边挥拳头一边要好处。从目前来看,这场“贸易战”,可能还会僵持一阵子,但美国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是,美国农民和商界都在施压,希望特朗普尽快解决贸易问题。另一方,日本、欧洲盟友不可能一直当"接盘侠",美国最终还是要和中国谈。
总之,这场贸易战,中美都在消耗,但中国更有耐心,而美国却在急着找"接盘侠"。虽然这场博弈还在继续,但有一点很清楚,美国想靠施压和霸凌,是换不来真正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