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局来了!不需要转账、也不用输密码,骗子就能轻松转走你的钱

神秘占卜师 2024-11-30 15:47:1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娱乐当下说

编辑|娱乐当下说

你以为你很安全?

新型屏幕共享诈骗正在掏空你的钱包

你可能觉得自己对电信诈骗见怪不怪,验证码不给,链接不点,卡号密码更是不可能泄露。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新型的屏幕共享诈骗套路厉害,连个人信息都不用你提供,就能让你损失惨重。

你以为的铜墙铁壁,在骗子眼里形同虚设。

不信?往下看。

科技飞速发展,既带来了便利,也让新型诈骗手法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把双刃剑。

诈骗案例深度解析:骗局设计与技术手段的结合

案例一:利用虚假赔偿诱导屏幕共享

张先生网购后,有人打来电话说快递坏了,要给赔偿。

张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客服”指示下载了云会议软件并开启了屏幕共享。

然后,那名“客服”让张先生挑一张存款比较多的银行卡来当收款账号,电话就挂了。

全程没有转账操作,张先生也没有泄露任何密码。

然而,不久后,他卡里的11万元不翼而飞。

原来,“客服”通过屏幕共享实时监控了张先生的操作,获取了他的银行卡信息和支付密码,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转账操作。

内部渗透,伪装公司领导实施诈骗

公司群里有人分享了一份政府下发的财务新政文件,大家赶紧看看学习一下。

黄会计点开文件,屏幕突然被不明所以的人偷偷看到了。

那家伙悄悄观察了好几个月,熟悉了黄会计的日常工作流程,还偷看了她和老板的私下聊天记录。

时机成熟后,骗子伪造老总的微信账号,以老总的口吻要求黄会计转账80万元。

黄会计信以为真,完成了转账。

事后,真正的老总却表示毫不知情。

黄会计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

利用FaceTime伪装110,实施洗钱诈骗

朱丽接到一个FaceTime视频通话,来电显示“110”。

有人冒充警察,说朱丽可能涉及洗钱,让她帮忙调查一下。

对方准确地说出了朱丽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甚至开卡信息,并出示了“刑事逮捕令”。

朱丽被吓坏了,按照“警察”的指示下载了“开会宝”和QQ,并开启了屏幕共享。

警察让朱丽把微信和支付宝上的钱转到银行卡里,再把这些支付工具解绑了。

在“警察”的不断催促和恐吓下,朱丽最终转账了50万元。

事后,朱丽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

案例四:二手平台交易骗局,利用虚假客服实施诈骗

一个14岁的中学生想在二手网站上卖账号,对方却说要见面交易。

接着,那个冒充客服的人说需要保证钱的安全,让一个中学生下载个会议软件,还让他打开屏幕共享。

有客服引导,一个初中生的妈妈支付宝被刷走了3万多块钱。

技术手段对比分析

这个案例里,骗子动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来行骗。

他们通常会使用合法的远程会议软件,例如“开会宝”、“云会议”等,这些软件本身并非恶意软件,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此外,他们还会利用FaceTime等视频通话功能伪装身份,并通过病毒植入等方式获取受害者的电脑控制权。

骗子正是利用这些看似正常的软件和功能,实施了隐蔽性极高的诈骗。

心理策略分析:利用受害者心理漏洞实施诈骗

骗子深谙心理战术,他们会伪装成客服、警察、法官等权威人士,利用人们对这些身份的天然信任,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理。

他们会使用伪造的警服、警号、政府红头文件、官方机构信息等,营造一种权威的氛围,让受害者深信不疑。

制造恐慌与焦虑

有些骗子会通过吓唬、威胁的方式,让受害者感到害怕和紧张。

他们会声称受害者的账户异常、资金被盗、涉嫌犯罪等,并以冻结账户、法律制裁等后果相威胁,促使受害者在恐慌状态下迅速做出错误的判断。

利用同情心与信任

有些骗子就是靠着让人同情和信任来行骗。

他们会编造一些悲惨的故事,博取受害者的同情,或者假扮成热心人,提供帮助,从而获取受害者的信任,最终达到诈骗的目的。

分批转账,掩盖犯罪事实

为了避免引起警觉,骗子通常会采用分批转账等手法,逐步蚕食受害者的资金。

他们会以各种理由,例如验证身份、解冻账户、缴纳罚款等,要求受害者多次转账,并承诺事后返还。

这种分批转账的方式,可以延缓受害者发现被骗的时间,也增加了追回损失的难度。

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构建多层次反诈防线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诈骗手段,我们必须构建多层次的反诈防线,才能有效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骗能力

安全意识是最好的防盗锁。

咱们得加大力度普及防骗知识,让大家都能识破新花样诈骗,提高警惕。

要了解骗子的常用套路和话术,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各种诈骗陷阱。

对不熟悉的联系要多留个心眼,别随便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

警惕之心是守护财富的利剑。

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网络消息时,要保持冷静,不轻易点击链接或下载软件,特别是对方要求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时,更要提高警惕,坚决拒绝。

切记,没有任何机构会通过视频展示来确认问题或处理事务。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避免过度分享

个人隐私就像钱袋子,咱们得像爱护钱袋子一样小心维护。

别轻易在网上填问卷或者发朋友圈时透露自己的隐私,少晒私事。

在公共场合刷手机或玩电脑,得留心四周,别让隐私泄露了。

上网填信息时,别啥都说,小心点,别暴露太多个人资料。

在公共场所不要登录银行APP,也不要进行网购,小心信息被别人偷走。

定期检查账户信息,及时发现异常

经常查看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的账单,能帮助快速发现任何不寻常的事。

一旦发现不明转账记录或其他异常情况,要立即联系银行或相关机构进行核实,并及时报警。

运用技术手段,增强设备安全

技术手段可以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推荐大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样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骗术,学会怎么防骗。

经常升级系统软件和防病毒工具,能更好地保护设备,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捣乱。

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完善反诈机制

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可疑交易的监控,完善反诈机制,例如人脸识别、风险评估等,可以有效降低诈骗风险。

咱们得跟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快马加鞭地互通信息,一块儿狠打击电信诈骗这帮坏蛋。

构建反诈生态,守护数字安全

新型屏幕共享诈骗,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挑战,它利用技术手段和心理策略,对我们的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得提高警觉,强化防备心理,学会有效保护方法,这样才能保护好咱们口袋里的钱。

咱们得齐心协力,一起打造反诈的和谐社会。

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金融机构要完善反诈机制,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媒体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个人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骗能力。

咱们齐心协力,就能建立牢固的反诈骗壁垒,守护好网络空间,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心。

屏幕共享的风险不仅仅局限于金融诈骗:除了金融诈骗,屏幕共享还可能被用于其他类型的犯罪活动,例如盗取个人隐私信息、传播恶意软件等。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谨慎使用屏幕共享功能,并确保只与信任的人共享屏幕。

当心社交陷阱,很多骗局都靠它起家。

那些骗子会用各种手段,比如装成别人、制造紧张感、利用别人的好心,来让上当的人做他们想做的事。

所以,大家得提高警觉,别轻易听信不熟悉的人说的事情,尤其当涉及到钱或者个人资料的时候。

积极寻求帮助: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了诈骗,或者不确定某个请求是否合法,应该立即寻求帮助。

可以联系银行、公安机关或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或者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

关注最新的诈骗案例:骗子的手段constantlyevolving,新的诈骗案例层出不穷。

要时常留意新出现的骗术,这样能更有效地防范诈骗。

别存侥幸,觉得诈骗离你很远?其实,谁都有可能被盯上。

别存有侥幸想法,得随时提高警惕,这样才好防骗。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例如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等。

举报诈骗行为:如果你发现诈骗行为,应该积极举报,帮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

可以通过拨打110或其他举报渠道进行举报。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反诈防线,守护我们的数字安全,保护我们的幸福生活。

防范意识比防盗锁更管用,时刻保持警觉是守护财产的强盾。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反欺诈的坚实盾牌!

新型屏幕共享诈骗无需转账和密码即可转走钱财。通过张先生网购赔偿、黄会计公司转账、朱丽 FaceTime 伪装警察及中学生二手平台交易等案例,展示了骗子利用虚假赔偿、伪装身份等手段,借助合法远程会议软件、视频通话功能及病毒植入等技术行骗,并采用权威性欺骗、制造恐慌焦虑、利用同情心信任及分批转账等心理策略。防范需提高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下载,保护个人信息,定期查账户,运用技术手段如下载反诈 APP 等,还需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各方齐心协力构建反诈生态,守护数字安全。

网友评论:这新型诈骗太可怕了,手段真是防不胜防。以前觉得自己警惕性高就没事,现在看来还得不断学习新的防骗知识。那些骗子利用各种心理战术,太狡猾了。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别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涉及到钱财和个人信息的时候。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些案例,提高防范意识,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打击力度,让这些骗子无处遁形。不然,我们的财产安全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