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光明顶之战毫无疑问是最精彩的段落,尤其是张无忌初出江湖,就用逆天的表现,赚足了武林声望,并且一跃成为明教教主,这简直就是武侠版的爽文本文。不过,光明顶之战其实还有一个更为阴森恐怖的章节,那就是成昆偷袭明教七大高手。这一战,差一点让明教直接覆灭。
不过,这一战虽然算是偷袭,但也让最尴尬的一个人浮出水面,无法再裸泳——冷谦。当时成昆其实只是利用双方交手的机会,用幻阴指一把制住了杨逍,韦一笑,说不得,周颠,彭莹玉,张中六人,而冷谦在旁观战,并未被吸入到乾坤大挪移的结界中。所以,制住六大高手之后,成昆立马和冷谦来了一场纯粹的,一对一的正式交手,不涉及任何偷袭成分。所以,这一战的结果,就能完全体现两人的真实差距。要不怎么说,这一趴,其他六人都有理由说自己未必弱于成昆,继续潜水,唯独冷谦只能裸泳呢。
好,下面只剩一个问题了,双方打了多少招,具体差距到底几何?这一点,金庸没有回避,这是原文——这时冷谦已和那人拆了二十余招,眼见不敌。杨逍大急,见冷谦右足踢出,给那人抢上一步,一指戳在臂上,冷谦身形晃动,向后便倒。
二十招,就是冷谦和成昆的差距。
其实这个细节没什么可以过多解读的,本身两人的差距就很大。不过,作为一个数据敏感者,我想的是,为何金庸要设定二十招这样的差距呢?为何不能再多一点,让冷谦打上三四十招再败;为何不能更少一点,让冷谦在成昆手底下只走七八招,就束手就擒?
也许,二十这个数据,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刻画层级差距的刻度。
喜欢看金庸小说的朋友,大多也喜欢看三国和水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国和水浒,也涉及众多的打斗场面,也可以进行论武。当然,三国和水浒当中,论武的数据主要是回合数,但这和武侠小说里的招式数量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不管怎么说,数据体现出来的差距,是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
举个例子,两个一流武将对打,也许是五六十合起步,打到一百合以上也不足为奇。但一流对二流,或者三流,就有可能形成秒杀局面了,最多三四合,就有分晓了。林冲和秦明不管怎么打,想分出胜负,都不可能是七八十合之内的事。
但也有人高出秦明一个级别,史文恭。
史文恭送给秦明征战生涯中唯一一场实打实的败绩,而史文恭获胜,用了二十回合。
无独有偶,水浒中还有一个例子,方腊手下的顶级武将司行方,斩杀梁山的插翅虎雷横,同样用了二十回合。
三国中也有一例,河北第一名将颜良,二十回合击败了徐晃。
可见,二十回合这个数据,已经被罗贯中或者施耐庵玩得明明白白了,甚至已经约定俗成地作为分级标准了。即,两个不在同一级别的武将交手,二十回合,足以分出胜负,不用再多了。
徐晃是曹魏这边的名将,但他和关羽,张飞,吕布这些三国顶级武将还是有一定差距,而颜良虽然短命,但实力绝对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所以,二十回合,给双方定位了。
司行方的实力,应该对位梁山五虎将,自然,也就强过雷横一个级别。所以,司行方二十回合斩雷横,也就相当于关胜林冲二十回合赢雷横,没有违和感。
秦明虽然贵为五虎将,但架不住史文恭是水浒中的顶级武将,和卢俊义一个级别。所以,两人还是差了一个级别。二十回合,就把两个级别的差距刻画出来了。
具体到成昆和冷谦,成昆肯定是杨逍这个级别的高手,甚至还要稍微强一些。这个级别的高手包括空闻,空智,空性,杨逍范遥,四法王,灭绝等等。而冷谦虽然是五散人中最强的,但从级别上,他还达不到杨逍这个程度。如果说杨逍是一流,那么冷谦就是二流,两人差着一个层级。而中间差,用二十回合就可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