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关系修好了,普京熬出来了,接下来俄美将“分割世界”,中国则靠边站。
这种舆论在当下的国内网媒日益兴盛。
自媒体关于中国关系报道
有自媒体报道,俄罗斯改变了宣传论调,不再称中国为盟友,而是指责中国背叛俄罗斯。还有的大肆炒作耿爽的观点,“若中国真援俄,战场就不是这样了”。不少人认定,中国没有真心援俄。俄罗斯对华有戒备心理,以前“掉头向东”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如今美俄关系修复了,俄罗斯转头向西是大概率的事儿。
这些议论,自打美调节俄乌冲突后更加明显。
2月18号,美俄代表团在沙特首都利亚德举行会谈,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双方谈得“不错”。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则表示,美俄就四项原则达成了一致,包括涉及修复美俄外交关系、为结束俄乌冲突找到方案等。
美俄沙特会谈
此前,特朗普与普京通话90分钟。特朗普发推表示,乌克兰想收回失去的土地“不太可能”,想加入北约“不切实际”,这话明显是向着俄罗斯说的。
不管俄乌冲突何时结束,俄美两个大国关系修好是肯定的。
舆论认为,特朗普此举是“联俄抗中”的战略考虑,因为美国把中国列为头号的战略竞争对手。这一点在国务卿鲁比奥的讲话和行动中表现得非常充分。
1月15日,鲁比奥接受了美国参议院长达5个小时的确认听证会质询。纽约时报认为,相较于在谈论其他问题,鲁比奥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情绪最为激动且滔滔不绝,称中国用“欺骗”和“谎言”的方式成为超级大国。1月21日,特朗普就职后第2天,鲁比奥在华盛顿召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会议,反对“任何试图以武力或胁迫手段改变台海现状的单方面行动”。
俄美关系好了,俄中“背靠背”关系会受挫吗?俄罗斯骨里子是亲欧的,没有了美西方压力,俄还会“掉头向东”吗?
联系近一个时期俄罗斯对华的“不厚道”表现,确实加重了人们的这种疑虑。
中欧班列
第一件事,查扣中欧班列货物
俄罗斯2024年10月颁布1374号令,将之前的313号令禁止过境的380项货物清单扩充到420项,新增了机械类、电子类用品以及迷彩色衣物,主要针对军民两用物资,并强化海关检查力度。
据悉,中方有超过1000个集装箱被俄方以“审核加强”为由扣留。而俄方海关开箱检查手续繁琐,磨磨蹭蹭,致使中欧班列运输时间从10天延长至两个月以上,不少企业被迫支付高额滞期费,甚至面临订单取消风险。
三一重工和TCL每月反港口滞留费就高达千万。华为、大疆巨额商品被扣,金额超过17亿美元。与此同时,隆基绿能的光伏产品交付延误,直接导致3800万美元违约金支出,公司还面临客户流失的潜在威胁。
物流公司不得不转向替代路线,如跨里海“中间走廊”,但该路线需经多国中转,成本增加30%-50%,且受红海局势影响时效不稳定。
由于俄罗斯海关的执法尺度“扩大化”,部分非禁运商品因“连带审查”被扣,引发的中欧贸易争端大大增加。
破冰船
第二件事,从印度订购破冰船大单
据印度《欧亚时报》报道,在有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级造船工业伙伴国的情况下,俄罗斯绕开中国,从印度采购四艘非核破冰船,总价值超过600亿卢比(约7.5亿美元)。
中国的造船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显示出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而印度造船业在全球排名连前十都进不去,突然就接到了这么大一笔订单,而且还是技术要求很高的破冰船!这让印度上下“嗨上天”了。他们觉得这是印度造船业实力的体现,甚至还说这是对中国造船业的“重大挫败”。
还有,俄罗斯卖给中国的原油是80美元一桶,而卖给印度的却是35美元一捅。这一信息,又也被不少人拿出来炒作。
图门江大桥
第三件事:俄朝图门江公路大桥
图们江出海口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历史上曾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重要通道,因不平等条约被俄朝侵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尝试恢复使用权未果,目前俄朝共同使用,但基础设施限制通航。
俄乌冲突后,俄朝军事合作得到快速提升。俄乌商定新建图们江大桥,距离俄朝铁路桥仅400米,暗示着俄罗斯可能希望将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结合,打造一条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大动脉,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战略物资运输提供了新的可能。
俄罗斯和朝鲜联手修建图门江大桥,看似是区域合作的“大手笔”,实则暗藏玄机。这座大桥横亘在图门江上,桥梁预计长830米,但桥梁的设计高度仅为8米,低于现代船运所需的净空高度标准,影响大型船只通行。
这相当于把我们东三省的出海口给堵了个严严实实。这哪里是合作,分明是卡我们脖子的“小动作”!
东北三省的人民一直盼望着能从图门江走向世界,如今只能“望洋兴叹”。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查扣中欧班列货物、订购印度破冰船、修建不能通航的图门江大桥等,是否意味着中俄关系出现倒退,俄罗斯有“掉头向西”的倾向?
中欧班列示意图
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看这个问题,则是另一番景象。
先说查验中欧班列货物,其实这是俄罗斯应对俄乌冲突,国内经济疲软的无奈之举。
俄乌决突后,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陡然上升,每天要烧掉4亿美元。对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国广东省的俄罗斯而言,是个很大的负担。更残酷的是,美欧对俄实施上万压制制裁,外资撤离迅速,俄罗斯贸易瘫痪,卢布贬值严重,物价飙升,民众生活困苦不堪。
俄方对中欧班列的严查,既有查封运往欧洲的军用两用物项的考虑,又有从中谋利的“小九九”。货物被扣,同时还要交纳高额滞港费,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繁忙的中欧班列
据从国铁集团获悉,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9,392列,发送货物207.72万标箱,平均每月超11万箱。如果2024年10月以来有超1000标箱货物被查验,那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主要是正常抽验之事。磨磨蹭蹭,办事效率不高,是俄罗斯的通病,海关概莫能外。
对此,我们在积极协调俄方放行的基础,也给俄罗斯施了一些颜色。如山东港口集团暂停受美制裁油轮进港,而这些“影子油轮”大部分是运输俄罗斯原油的。
造船厂
在订购印度破冰船问题上,要看到,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造船业供应链和资金链受到严重冲击,难以独立完成大规模船舶建造计划。与此同时,全球主要造船国家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的船厂订单已排至2028年,难以承接俄罗斯的紧急需求。而印度造船业虽技术上存在差距,但劳动力成本较低,且有政策优惠支持,能够提供相对经济的解决方案。
还有,俄罗斯卖给印度石油,或使唤起了大量的卢比,这些钱又花不出去,只能选择在印度消费,通过订购印度的破冰船,可以消耗手中的卢比储备,同时降低造船成本。印度造船厂的报价和融资条件对俄罗斯具有吸引力。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俄罗斯从印度能够破冰船,是顺理成章的,可以理解的。
普京访华
再有,图门江新建公路桥问题,去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时,承诺对图们江出海口事与朝对话。俄朝之所以急于修建图门江公路大桥,是想尽快打通两国军贸交流的通路,特别是便于朝鲜的兵力和弹药运到俄境内。现在俄乌冲突有熄火迹象,这座公路桥没有修建的急迫性了,相信在三国的协调下,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至于俄罗斯会不会“背刺”中国,我赞同军事专家刘晓非的看法,不排除普京会认为中国没有提供特朗普那样的支持,两国关系会小幅度降温。但是由于和欧洲的冲突还在,加上天知道特朗普过几年走人以后美国态度又会怎么变,所以俄罗斯也会选择维护与中国的关系,做个兜底。
现在中俄有分歧是正常的,只有中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不跟随美国或者俄罗斯,能够通过更加鲜明的态度,更有力的行动,比如武器销售、战略合作,让更多国家觉得自己受到威胁的时候,还有中国可以提供支持和保护,那它们才有第三个选项,就是通过中国寻求安全保证,不需要在美俄之间二选一。
中乌外长会谈
我们在联合国呼吁欧洲参加俄乌会谈的主张,王毅外长与乌克兰外长的会谈,强调“支持所有促进和平的努力”,既认可美俄谈判的合理性,又呼吁欧洲发挥建设性作用,都可以看作是对俄罗斯的“点拔”。
最后,关于中俄关系会不会走下坡路?我们交给AI系统做深度思考吧,经Kimi查阅69篇资料,深度分析后认为,中俄关系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超越了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中俄贸易额在俄罗斯贸易总额中占比超过30%,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两国在能源、金融、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未来还将在结算渠道、去美元化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这种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为两国关系提供了强大支撑。
AI智能回答
中俄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保持密切协作,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两国在多边平台如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内协调配合,推动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这种战略协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俄关系的改善等外部因素也不会对中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是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战略选择,不受第三方因素的干扰。
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坚实根基,两国在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方面不断深化,进一步巩固了民意基础。
综上所述,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并将继续沿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于俄罗斯办事“不地道”,中国人不能“养虎为患”,不排除这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炒作。真要这么干,就着了美国的道,他们的目的就是离间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