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84年,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到核武器研究第九所视察时,与诸位专家的合影照,他们隐姓埋名几十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奠定祖国安全基石,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朋友们,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站在最左边的是于敏,他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1960年,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于敏开始参与氢弹技术的研究探索,而就从那一年,他的名字和身份成为绝密整整28年。当时研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只有他从未留过学,但他却能带领团队,仅用两年八个月,就研制出我国第一颗氢弹。
在研制过程中,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计算的繁复,但当时全国仅有一台电子管计算器,其使用时间几乎都分配给原子弹的计算,他和工作组的成员,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来算,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当时设备条件远远超过我们的法国,研究氢弹早先于我们数年,结果是我们的氢弹都成功爆炸了,他们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为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耗费了八年零六个月,而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80年代末,于老因为身体原因逐渐退出研究领域,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2019年于老病逝,享年93岁。
第二位是陈能宽,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陈老早年留学美国,仅用三年就荣获耶鲁大学的硕士及博士学位,1955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一家三口返回祖国,五年后,陈能宽奉命参与“两弹”的研究,这个秘密连自己的妻子都隐瞒了25年,2016年,陈老病逝于北京,享年94岁。
第三位是我们最熟悉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他17岁考入西南联大,后来赴美留学,26岁就获得普渡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被大家称为“娃娃博士”,而就在获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登上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于1950年回到祖国的怀抱。8年后他被秘密任命为中国原子弹研究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他回家对妻子说要工作调动,无法照顾家人,连通信也会很困难,得到妻子的支持后,他一走就是28年。
这些年中,他亲身经历核试验32次,亲自指挥15次,一次空投核弹试验,核弹装置未被引爆,为了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原因,邓稼先不顾危险,当场捧起含有放射物的碎弹片观察分析,造成放射物侵入他的身体,1985年邓老患上直肠癌,一年后病逝,享年62岁。
站在第四位的是开国上将张爱萍,他18岁入党,1944年彭雪枫大将牺牲后,他接任新四军四师师长职务,后来指挥作战时负重伤,被送往苏联接受治疗,1949年回国不久后奉命组建华东海军。建国后历任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副总理、国防部长等,60年代担任原子弹试验总指挥,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2003年张将军病逝,享年93岁。
将军身边的是周光召,他18岁考入清华物理系,毕业后转入北大研究院,1957年被派往苏联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工作,在成果取得突破进展的时候,他婉拒挽留他的朋友,毅然奉命回国,开始了十多年的隐姓埋名的工作生涯,为祖国两弹的理论设计中做出贡献,1996年,国际编号为346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他身边的是开国少将张震寰,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从一名学子,成长为功勋赫赫的开国大校,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六十年代,张震寰参与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后来他又参与领导了国防科技发展方面的多项试验,1994年张震寰病逝,享年79岁。
最后一位是刘柏罗,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1938年开始参与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研制工作,建国后他在钢铁、冶金、国防科委等多个部门任职,1962年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组织协调工作,1988年获授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病逝,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