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所呈现出来的在感官层面上的东西,全世界范围内基本一致,你打的是篮球、乒乓球,我打的也是篮球、乒乓球,你玩的是游泳和跑步,我玩的也是游泳和跑步,大家的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每个国家体育活动背后的运行逻辑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就拿中国与美国来举例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我们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是借鉴了前苏联、东欧等国家所创造的模式,集中相对的人力物力,有效配置竞技体育资源,努力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目标很简单粗暴,就是为了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类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中取得佳绩,这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它的初衷是迅速提高国际威望,甩掉“东亚病夫”的标签,在当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有着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它们的竞技体育逻辑是,一项运动首先有着很多的参与者与观赏者,高水平运动员会被组织在在一起,成立俱乐部,举办联赛以满足观赏者的需求。竞技体育追根溯源就是为了被观赏,比如古罗马斗兽场。所以在美国,竞技体育并不与国家荣耀联系得如此紧密,更多是为了满足观众,满足美国庞大的体育市场,扩张美国的体育产业。
两国的体制各有其优劣之处,简单来说,市场机制益于运动项目的推广,因为职业选手往往出自民间俱乐部,出自校园,是从地方基层慢慢的,靠着自己成绩的突出,逐步成为职业选手,在这一路上,如果没有良好的民间体育氛围是非常难做到的 ,就像欧洲与南美的足球。
而举国体制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拿奖牌,其次可能才考虑到大众体育的氛围方面,拿乒乓球选拔举例,它的流程大致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将各省最优秀的小孩集中选拔到一个集体中,即我们所说的国家队,然后由国家队出教练,出设施,出医疗保障等等,举国体制因此天然的在全方位都会比市场体制在奥运大赛出成绩方面更有优势。因为像跳水、举重、射击等项目,国外普及率不高且没有职业联赛,而且多是技巧性项目,符合中国人身体特点。我们这些项目靠“国家打个人、专业打业余”的方式因而能在国际赛场长盛不衰。
在这里并不想讨论两种体制的优劣,虽然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不断饱受着群众的质疑,但,在几十年前,对于一个急需提高国际威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中华民族,一个还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欠发达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举国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若取消了举国体制,我们的奥运金牌数量可能会一落千丈,民族自信心将会受挫,虽然许多人可能不这么觉得,认为金牌与自己似乎毫无关系,但真到了那个时候,民间的体育文化氛围会是什么样,大概率只会比现在更加不如。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传统的举国体质对运动员的培养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目前的世界体育格局,因此我们的体育制度需要改革,但也不能全然否定之前的功绩,若以前不是靠举国体质的成功,我们又怎能在国际赛场多次击败举办职业联赛多年且实力强劲的德国、瑞典、法国等国家,并在民间形成较为良好的乒乓球氛围,且每每提起乒乓球,总会内心油然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不论你是否承认,但举国体制的功绩我们都不能抹杀,我们需要的是继续深化改革,在原本的优势基础下找到更为合适的制度,来更好地推广好的竞技体育项目,愿你我共勉。
乒乓网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