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十年边境战争,越军341师上校副参谋长阮春山为何选择投诚?

野史记录 2025-01-23 18:44:57

1982年,中越十年边境军事冲突已经进行了数年,越南军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导致中越边境居民饱受其害,军事冲突愈发激烈。越军此举虽然令人不齿,但越军的实力却不容小觑,他们深得我军游击战的精髓,当年令美军也被迫深陷战争泥潭多年。

突然投诚

为此,中越边境战争愈演愈烈,双方在战场上展开明暗角逐。但在此时,却突然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时任越军341师上校副参谋长的阮春山,正式向我军投诚,为我军带来了大量的越军军事部署情报,引起一片哗然。

阮春山所在的341师,乃越军精锐部队,立过很多战功,曾被越南政府授予过“英雄部队”的称号。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以后,341师被调往最前线,是越军在前线最锋利的“爪牙”。 在如此一支部队中,阮春山担任上校副参谋长,对341师所有的军事部署和行动计划都了如指掌,足可见阮春山的在军中的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阮春山突然向我军投诚,这一点令越军高层始料未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阮春山投诚意味着什么?341师在边境长期的军事部署和行动计划全部都可能泄露,除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大规模变更部署以外,很多进攻计划也要提前执行或者取消,对越军前线的作战影响甚大。

越军高层怎么也想不明白,阮春山在军中的地位不低,收入也很高,为何会突然选择向我军投诚?其实,不仅越军高层有这样的疑问,我军之中很多人也都有这个疑惑。大家都是军人,互相之间最是了解,在两军交战之际,突然选择投诚之举,他到底是图什么?这一切,还要从我军的一次“眼镜蛇行动”说起。

生死兄弟

所谓的“眼镜蛇行动”,并非是军事行动,而是情报行动。早在阮春山投诚的两年之前,我军时任边防15团侦察参谋的赵维华,在情报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当时对此并未有所准备,只是在一次与公安局局长黄洪兴例行工作期间闲聊,得以在黄洪兴的引荐下结识了周贤考。

这位周贤考是越南人,当时在越南游击队担任军事顾问,虽然看似没什么实权,但周贤考却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阮春山的结拜兄弟。

周贤考和阮春山之间,有着过命的交情。周贤考的家境贫困,自幼生活在一个偏僻小山村中,长大后参军报国,却始终没机会进正规部队,只能在老家的一支游击队里打游击。但这样的作战环境,依然没能磨平周贤考对战斗的渴望,终于迎来了一次与正规军联合作战的机会。

彼时,阮春山在越军步兵1师3团担任连副,恰好也参加了这次联合作战。周贤考与阮春山当时并不认识,在对法军的清剿行动中,阮春山所在的部队负责主攻,而周贤考则主要承担协助的责任。

不过,周贤考此行却表现突出,凭借自己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对阮春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此战的过程却并不顺利,双方激战过程中,周贤考的左臂意外中弹,受了重伤。从周贤考的左臂后来被截肢的情况来看,周贤考当时的伤情非常重,若没有人及时给他救下来抢救,很可能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

就在这个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阮春山杀了过来,硬是顶着法军的火力网给周贤考救了下去。虽然周贤考最终没能保住左臂,却因此保住了性命,自然对阮春山感激万分。此战结束以后,阮春山跟随部队离开了,但两人之间的情谊却并未就此中断。

周贤考左臂截肢之后,失去了作战能力,被迫离开作战部队,被安排到后勤部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此期间,周贤考与阮春山一直保持联系,相约于春节见面。

春节期间,阮春山如约而至,在周贤考家对饮,席间二人相谈甚欢,周贤考趁机提出结拜请求,得到了阮春山的同意,两人遂在当晚结拜为兄弟。他们这种结拜,与我们了解的那种结拜还有一定区别,因为他们属于傣族,对这种结拜十分重视,很多时候结拜兄弟和亲兄弟无异。

大义之举

因此,两人分别之际,周贤考取出了最珍贵的传家玉佩送给阮春山。阮春山接过玉佩以后,发现玉佩上刻着四个字——“兄弟同心”,从此与周贤考的感情愈发坚定。后来越军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终于挑起了战争,周贤考继续在游击队工作,而阮春山则随军到了前线。

两人在此期间仍未中断过联系,所以情分并未生疏,往来书信中甚至还会谈及心意。两人在阮春山抵达边境后,曾经约过一次密谈,两人彻夜长谈,阮春山表现出对越军挑起战争这件事的不满。

其实,当时不仅阮春山对越军此举不满,毕竟中国此前为了帮助越南抗击侵略者,不仅在军事上支持,还勒紧裤腰带送去大量的粮食。如今越南突然反目,甚至采取了军事行动,令我国边民大量伤亡,实在是不智之举。

只不过,在国家大势的裹挟下,周贤考和阮春山这些军人也无可奈何,只能静待时机。周贤考对阮春山的心意和处境十分了解,偶然结识赵维华后,仿佛看到了一丝光明。赵维华对周贤考坦诚相对,阮春山也通过周贤考送来了不少情报,“眼镜蛇行动”就此展开,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

所以,阮春山的投诚看似突然,实则是久经考验之举。双方接触了大概两年多时间后,阮春山经受住了考验,终于迎来了投诚的好时机。

为了迎接阮春山投诚,赵维华没少费心思,因为此事的好处很大,但风险也着实不小。正所谓兵不厌诈,万一阮春山这两年都在伪装,这次给我军来一个突然袭击,届时损失定然不小。

为此,阮春山设计了“三道防线”,一个是派5人夜间接应,一个是亲自到场确认对方身份,最后一个是安排一个排的兵力,若对方有诈就消灭,若对方诚心投诚就保护起来。在赵维华的精心布置下,阮春山顺利摆脱越军的追击,安全投诚到我军,不仅提供了大量有用情报,而且还引来不少越军军官效仿投诚,当时被我军称为“阮春山效应”。

0 阅读:15

野史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