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重磅规划通过:未来10年,重在沉淀

城市研究员 2024-12-18 14:27:25

12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对外发布。

这意味着,合肥未来十年的城市发展格局已正式出台。

其中有些定位调整,似乎值得推敲。

根据《规划》,提炼出几条重点内容:

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功能定位: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应该说,批复后的《规划》对合肥未来发展是有着极大促进的。

比如围绕以“创新引领的全国典范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发展愿景,合肥肩负引领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任务。

因此,合肥将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其中,中心城区将建设为近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巢湖城区、庐江县城、长丰县城建设成为合肥市辐射皖江、带动皖北的桥头堡;下塘、合巢、合庐三大产业新城做大做强,打造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中小型城市,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规划范围包括4个行政区、4个县、1个县级市,国土面积约1144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2%, 其中,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

参考合肥行政辖区现有1.14万平方公里,可以发现,规划面积并没有改变。

不过,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现在常住人口937.0万人。

而根据《规划》,合肥将以成为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目标,到2035年,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成为真正的千万人口城市。

围绕《规划》提出的“塑造‘1412’城市中心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核四心的城市主中心、十二个城市副中心(其中中心城区九个城市副中心)”

其中,“一核”指的是“骆岗公园”;“四心”是指“天鹅湖中心、老城中心、东部新中心、滨湖中心”。

骆岗公园被称为合肥市的“城市封面”,也是世界最大城市公园

九大城市副中心:运河新城、蜀西湖、空港中心、庐阳北部、北城、经开、少荃湖、肥东和睦湖、肥西。

此外,还将重点发展“包河、淝河、卓越城、柏堰湖、蜀山东、高新、运河南部、紫蓬、潭冲河、紫云湖、长临河、肥东老城、淮海大道、王岗、电机厂、三十头、科学片区、北城”18个大片区中心。

不仅如此,合肥的东部新中心还将提升,与天鹅湖、老城、滨湖同级;蜀西湖与运河新城、少荃湖同级;南部将围绕骆岗公园,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

总体来说,合肥未来的城市建设是一种钻石型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塑造高端公共服务设施的全新区域。

被合肥人引以为傲的“环城公园”,在《规划》中也被提到,重点是依托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河流,串联重要节点,打造城市新“翡翠项链”,成为未来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规划》还提出,将以“一心(量子中心)、一谷(科大硅谷)、一镇(以滨湖金融区、高新区基金集聚区等为主载体的金融小镇)、三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国际交流和成果展示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区)”为重点,聚力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

同时,以“一城”(滨湖科学城)“两廊”(融入G60科技创新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走廊)为格局,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重点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现象级产业地标。

在交通上,拟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1155”行动计划,建成及在建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城区快速路500公里、轨道交通500公里。

未来将实现合肥与长三角城市高铁联系通道,建设1小时覆盖全省、2小时紧密联系长三角的高铁网络,协同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与此同时,还将以长江经济带为基础,推进合肥-南京、合肥-武汉、合肥-安康、合肥-温州等高铁建设,打通向西快速通道,加密向东通道。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规定》对未来合肥发展有了清晰且明确的定位,也为合肥经济加快发展添了一把“火”。

不过,仔细研读后也发现,有些“火”烧得是挺猛,有些经过比较,似乎烧得并不旺。

此次《规划》,合肥在能级定位上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上则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听着觉得没啥,是吧?

可对比下同类省会城市,就咂摸出不同。

比如和南京、杭州相比,这两个省会城市都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对比之下,合肥的交通少了“国际”的定位,制造业少了“全国”。

别看只是表述上的微妙之差,但未来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甚至自身外延拓展,就是天壤之别。

或许合肥确实从国际知名度来说,不如南京和杭州,但还有一项“科技创新”,应该是不输于这两座省会城市的。

在新《规定》中,合肥只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与南京与杭州均为同一能级。

要知道,合肥这些年可是一直被称为“科里科气”。

依靠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研究所、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合肥在核聚变、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光存储等科技创新领域成绩,有目共睹。

而且纵观2025年国家对各省定位中,安徽可是唯一被提到“科技创新”省份。

国家对各省定位

可问题是,这么高的定位落到合肥,为何没有更具高起点的表述呢?

毕竟,除了合肥,安徽省内其他城市是很难承接这个“科技创新”定位的。

一般来说,对一座发展型城市,高定位也是高要求,既是对城市未来规划有指引作用,也是对当下发展的科学总结。

可《规定》中,合肥两个功能定位有些降低,甚至原地踏步,实在令人不解。

或许,这与中央层面更审慎务实看待城市发展,也与合肥前几年过快发展带来的一些影响有关。

2016年,GDP仅5660亿的合肥,在国际批复的功能定位中,突然从“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跃升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变化之大,令人侧目。

合肥风光

那时的合肥刚加入“长三角城市朋友圈”,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并不像如今这般光鲜亮丽。

甚至,当时的合肥体量不要说与跨入万亿的南京、杭州相比,就连同梯队的郑州(7315亿)、济南(6738亿),都有些差距。

能给出的解释好比学校老师,为了鼓励中等成绩的学生,特意颁发了一个“学习进步奖”,以资鼓励。

好在合肥后来也确实不负众望,通过“投行化”的招商引资新路,以及孵化许久的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产业,成为中国城市经济的“黑马”。

“集”在后来的表述中被替换为“急”‌,图片来源:屋顶研究

伴随合肥的声名鹊起,各类追捧合肥以产业引导基金为龙头的招商引资故事渐渐多起来,俨然将合肥变成了经济领域的“网红城市”。

许多城市闻风而至,抄“合肥模式”作业逐渐成为各地一大特色。

但大部分城市都没有意识到,单纯跟风模仿,或许只是东施效颦,徒劳无功。

就像合肥政府始终拒绝被冠以“赌城”名号一样,合肥的龙头企业、明星项目的落地,绝不是简单地拍脑袋、掷骰子的赌博。

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成功企业背后,其实是合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基于产业发展需求,一路延伸缺链补链。企业缺啥,就投啥,实际上是经过了漫长的铺垫和养护,靠的是耐心和专业,而不是运气。

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合肥

换句话说,“合肥模式”对每个城市能否有促进作用,考验的是学习城市能否见贤思齐,从中找到和栽培真正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而不是某个“押宝”企业。

可惜的是,许多城市只看见“合肥模式”充满戏剧性的动人故事,以为是靠钱就能砸出会下蛋的“金鸡”。

在“合肥模式”刺激下,各地纷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共有283支,总管理规模近3.9万亿元。

这些资金是不是真的能吸引来有潜力的企业且不说,这种政府揣着钱袋子下场,深度介入企业经营,是否会影响市场竞争公平?

同时,政府前期将手伸入市场后,又能否像合肥那样,以股权置换形式,客客气气退出,让市场恢复应有的自主性?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看上去很美的“合肥模式”,囫囵吞下可能就真会“卡脖子”了。

与此同时,合肥虽然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傲人成绩,但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内,与上海、苏州等地还有着明显差距。

就连近在咫尺的南京,合肥制造业只有家用电器、整车装配、电子元器件可以拿出手,而南京电子、石化、钢铁、汽车、电力产业不仅种类齐全,很多也对合肥形成碾压。

2023年,合肥工业总产值为4642.21亿元,南京却是1.53万亿,几乎是合肥的2倍。

因此,《规划》将合肥未来定位“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2023年杭州的工业总产值为4355亿元,却被定位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杭州数字电商发达,也是与当年鼓励合肥一样,发个高等级头衔鼓励一下?

至于合肥在《规划》中被定位成“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不知是不是考虑到“合肥模式”中,有很大部分是被热炒的“高科技”,制造业尚无法立即跟上,有意希望合肥“缓一缓?”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

换句话说:

新《规划》中的合肥,不是某些功能给降低了,而是之前定位太高,如今需要再“沉淀”一下。

不管怎么说,《规划》是每座城市发展的指引,但绝不是城市发展的上限。

对于合肥,方向有了,构架也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鼓足干劲,加速城市发展脚步,让经济体量继续迈上新台阶,让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有更多融合,也让城市民生有着更为显著地改善。

一句话,《规划》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有人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社会福利有了更多提升,成为一座有温度、有高度的城市,那才是我们期待的城市未来。

3 阅读:1306
评论列表
  • 2024-12-19 20:34

    说的天上有地下无,

城市研究员

简介:发现城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