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时光长河的幽僻角落,总有一些记忆如璀璨星辰,镌刻着童年的纯真与美好。旭日升饮料,于许多人而言,便是这样一抹难忘的亮色,曾经在大街小巷熠熠生辉,却又在岁月更迭中悄然消逝,徒留无尽怀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旭日升冰茶宛如一阵清新的风,迅猛地席卷了大江南北。1996 年,其销售额突破 5 亿元,一举占据茶饮料市场 70% 的份额 ,成为当之无愧的 “国民饮料”。那时的街头巷尾,无论是繁华都市的便利店,还是乡镇集市的小卖部,都能看到它那标志性的橙黄包装。放学途中,与小伙伴们满头大汗地跑到小卖部,掏出几毛钱,迫不及待地拧开一瓶旭日升冰茶,猛灌一口,瞬间,那清爽酸甜的滋味在口腔中蔓延开来,暑气与疲惫一扫而空。冰爽的口感里,柠檬的清新与红茶的醇厚完美交融,独特风味令人欲罢不能,仿佛为炎热夏日打开了一扇清凉之窗。

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 1998 年,“旭日升” 冰茶的销售额飙升至 20 亿元。全国 48 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年产量超 30 万吨,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让品牌深入人心。在当时,喝上一瓶旭日升冰茶,不仅是解渴,更是一种时尚潮流,成为朋友间分享快乐的纽带。无论是课间休息时你一口我一口地传递,还是家庭聚会餐桌上的必备饮品,旭日升冰茶都承载着无数温暖欢乐的瞬间。

然而,如同绚烂的烟火总有消散之时,旭日升饮料的辉煌未能长久延续。将其消失归结为 “天灾”,从宏观市场环境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饮料市场蓬勃发展,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饮料巨头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本土新兴饮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确实给旭日升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类似不可抗的 “天灾” 侵袭。但深入探究,这并非导致其消失的核心原因。

真正让旭日升走向没落的更多是人祸。产品创新层面,当消费者口味逐渐多元化,对健康、低糖等特性愈发关注时,旭日升却未能及时调整产品配方,始终围绕传统冰茶口味打转,在产品品类拓展上也毫无建树。反观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果汁茶、无糖茶等新品类,抢占市场份额,旭日升因自身创新滞后,错失发展良机。
企业内部管理堪称重灾区。管理层决策失误频出,1999 年市场份额从 70% 滑落至 50% ,管理层却将此归咎于 “季节性波动”,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此后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01 年从年初的 70% 跌至年底的不足 30% ,市场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 30 亿元降到不足 20 亿元,管理层仍未痛定思痛,调整战略。在渠道管理上,旭日升原本的销售渠道依赖经销商,随着市场变化,新兴零售模式兴起,它却未能及时优化渠道,导致产品铺货受阻。资金链方面,过度依赖广告营销,忽视产品研发与渠道建设投入,当销售额下滑,资金回笼困难,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最终无力支撑企业运营。
2002 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曾经随处可见的它,在超市货架上的陈列空间越来越小,直至最后,悄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如今,当我们漫步街头,寻觅童年熟悉的味道,却再也难寻旭日升的踪影。但它留下的记忆,却如影随形。那越升越高又渐渐消逝的旭日升,成为一代人童年的珍贵符号,代表着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真挚纯粹的友谊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热爱。它的故事,宛如一首怀旧的歌谣,在岁月的流转中,轻轻吟唱着往昔的美好,提醒我们那些消逝在时光里的纯真与快乐,永远值得铭记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