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表明,德国的犹太人对德国的认同感非常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完全认同德意志民族和文化,并全心全意的献身于德国国家事业。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整个战争期间有9.6万德国犹太人为了德国奔赴前线。
其中1万人是志愿者,3.5万人获得勋章,2.3万人得到晋升,1.2万人阵亡。
1910年德国犹太人的总数计算为53万人,这意味着有15.66%的德国犹太人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争。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已经有了一千多年仇恨犹太人的社会氛围,这其中宗教因素是最直接的原因。
尽管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对犹太人极度厌恶,但在希特勒掀起种族决战之前,帝国高层以及德国人对于犹太人还是非常友好的。
这也是德国犹太人之所以高度认同德国的原因。
那么当时德国犹太人为了得到“祖国”的认可,做过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当时德国犹太人对于德国的认同程度,是用排斥东欧的犹太人来完成自己的国家认同。
也就是说,德国犹太人通过鄙视东欧犹太人,进而证明自己的是德意志良民。
请看《魏玛共和国犹太人的德国认同》中的一段记载:
高度的德国认同,甚至使犹太人内部发展出对东方犹太人( Ostjuden) 的歧视。
“Ostjude”这种观念起源于19 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这个词语才流行。
但是,对东欧犹太人广泛的消极的观念早就有了。
东欧犹太人被看作肮脏、吵闹和粗鲁的,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文化落后的,居住在丑陋的、不合时宜的隔都中。
很大程度上,对东欧犹太人的这种看法是由于西欧尤其是德国犹太人制造和传播的。
以便于将他们自己与这些不幸的、未解放的东欧兄弟区别开。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德国犹太人恨不得通过仇恨东欧犹太人,从而将自己开除犹太人的身份,好好做一个德国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加上一战中优良的表现,让德国犹太人觉得屠刀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希特勒要杀也是杀东欧的犹太人,他们是德国人。
历史的悲剧在于,他们低估了希特勒政权的下限。
认为排斥自己的东欧犹太同胞就能够让自己获救,只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衰落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
《魏玛共和国犹太人的德国认同》中写道:
强烈的德国认同感也使得魏玛时期的多数德国犹太人在反犹主义浪潮面前能够保持克制。
部署在社区的犹太人自我防卫小组试图促使犹太人远离街道,社团领袖和拉比也号召要克制。
在节日和犹太家庭节日他们被警告要收敛庆祝活动:避免在公众面前招摇。
节日服装、祈祷书和宗教物品明显地拿在手中可能会激发反犹主义情绪。
妇女被要求在衣着和首饰上要稳重不要招摇。
通过这种麻痹自己和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行为,德国犹太人始终对德国的反犹运动保持克制。
他们认为希特勒只是想屠杀东欧犹太人,跟自己没关系,只要做好德国人,安分守己,不去惹是生非就能够安然度过。
历史的幽默在于,直到死去才会幡然醒悟。
当希特勒的屠刀落下他们才真正明白,不管你是德国犹太人还是东欧犹太人,都是希特勒眼里该死的犹太人。
德国犹太人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
第一:想要效忠一个国家,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愿意认同你的民族。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德国犹太人为了得到德国的认可,甚至愿意仇恨和排斥自己的同胞。
如果通过排斥、仇恨东欧犹太人就能让自己成为德国人,德国犹太人显然很乐意这么做。
这就好比很多海外的华人和企业,通过鄙视自己的祖国,鄙视中国人,来与我们划清界限,一心一意做外国人,诚然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和自由。
但这样做外国人就会认同你?
我想外国人一定觉得很好笑,并乐见此事。
第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通过种族识别而不是国家认同来制造压迫是愚蠢的行为。
纳粹屠杀犹太人,除了激起德国民族主义高潮外,德国获得了什么好处?
从1933年1月开始,希特勒给德国科学带来了重大损失。他把许多科学家,特别是犹太人或被视为政治敌人的“纯血统”德国人中的科学家赶出大学、科学院和其他科学机构。
到了1935年,反犹太的纽伦堡法颁布后,很多人被迫离开了大学讲台、研究所和研究实验室。
移居国外的科学家近312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100人,德国失去了约35%科学潜力。
在丧失的科学人才中,很多都是世界闻名的杰出科学家,曾为德国科学大增光彩, 不少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当然,大部分德国犹太人只是小市民、医生、文学家等等,他们渴望做一个德国人,平稳度过一生,这样并没什么错,却因为希特勒的残暴就丢掉了工作和生命。
德国屠杀犹太人的行为,对德国没有任何好处。
反而让美国捡了爱因斯坦、哈珀等科学巨匠。
所以,希特勒的做法实在愚蠢至极,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国家和政权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残暴和愚蠢。
俄罗斯为什么不效仿中国的改革开放?斯大林想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什么?中苏关系为什么会闹掰?有四个原因!斯大林为什么要对苏联的开国元帅们痛下杀手?苏联贪腐有多严重?为什么说苏联灭亡史就是苏联官员的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