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明天的雨水节气就要来了。
明天(2月18日),太阳位置刚好到达黄经330°,我们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雨水不仅标志着春天的深入,还是农历春季的重要节点。

古人云:“山山能作雨,物物皆呈春。”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真正开始了,万物开始复苏。
而这个节气,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特别是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健康和生活习惯。
今年的雨水节气,正好落在农历正月二十一,是民间所说的“雨水逢单”,很多人会在这时调整生活,迎接春天的到来。
过去,我们老一辈人有不少与雨水节气相关的生活智慧和习俗,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尤其是那句“1要拉,2不做,忌3样”,它背后的含义和我们今天应该注意的事。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习俗和讲究,是否能帮助我们在春天的开始,保持健康,顺利过春。
一、雨水节气“1要拉”所谓“1要拉”,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们先说说“拉保保”这个习俗。
在四川地区,每年雨水节气这一天,许多家庭会带着孩子去找个干爹干妈,俗称“拉保保”。
这个习俗表面上看似有些迷信,认为孩子能得到保护、能健康成长。
其实,这种习俗背后是古人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希望孩子们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四川,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习惯,只是形式不同。
古人认为,春天是一个新的开始,万物复苏,孩子也应该在这个时节获得更多的祝福和庇佑。

在一些地区,雨水节气时,很多人会通过这种方式,向亲朋好友表示感谢和祝福。
在四川,还流传着“回娘屋”这样的传统,已婚的女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这种“拉保保”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祈愿平安,它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家庭中的长辈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雨水节气时进行这样的仪式,带着满满的爱与祝福,不妨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珍惜家庭和亲情。
二、雨水节气“2不做”接下来是“2不做”,意思是在雨水节气时,建议避免做这两件事,既然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想知道是什么吧?
1、不做过早脱掉棉衣的事。
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特别是雨水节气时,气温虽然回升了,但常常还会出现冷空气。
这个时候,如果你在上午感到阳光明媚,温暖舒适,但到了下午气温骤降,再加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很容易让人受凉感冒。
所以,即便天气看起来变得温暖,也不能过早脱掉棉衣。
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孩子来说,体质较弱,抵抗力不足,更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着凉。
特别是在腹部、腰膝和脚部等部位,保持温暖是十分必要的。
大家可以适当穿一些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长时间穿厚重的衣服,但也要根据气温适时加减衣物。

2、不做晚睡的事。
另外,雨水节气时,阳气上升,春天的气息逐渐恢复,这时,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春天需要早睡早起,以促进气血流通,保持良好的体质。
早睡早起有利于阳气的升发,也有助于清晨的活动,像散步、慢跑这些有助于身体活动的运动,可以帮助气血运行。
古人早就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应该顺应自然的生发之气,适当调整作息,以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活力。
三、雨水节气“忌3样”接下来是“忌3样”,也就是说,雨水节气时有三件事情最好不要做,避免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忌不开窗通风。
春天是湿气最重的时候,空气湿度大,尤其在雨水节气后,湿气更为明显。
湿气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还可能导致感冒等疾病。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开窗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湿气也可能导致我们体内的湿气加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所以,在饮食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祛湿的食物,如山药、冬瓜、莲子、红枣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2、忌过度操劳。
雨水节气时,阳气逐渐上升,人体也开始从冬季的休养生息中恢复过来,正是气血运行、万物复苏的时节。
然而,过度操劳不仅会消耗阳气,还会使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恢复。
此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应该适当放缓,不要让自己过度疲劳,避免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3、忌暴怒和过度忧虑。
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心情的调节非常重要。
过度的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扰乱人体的气血运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保持心情愉快、放松心态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散步、倾诉等方式,舒缓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春天的到来,正是我们调整生活节奏、改善心态的好时机。
结语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也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和作息。
无论你信不信这些传统习俗,它们背后都蕴含着古人对健康和生活的智慧。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生活方式,帮助自己保持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
明天的雨水节气,记得“1要拉,2不做,忌3样”,尊重传统,保持健康,平安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