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颗大视场X射线天文卫星——“天关”卫星研究取得新进展,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在邻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其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获取到源爆发期间更为详细的X射线信息。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该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该成果作为欧洲航天局首篇基于“天关”卫星数据主导的论文,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19日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上正式发布。
这对奇特的天体组合包含一颗质量超过太阳10倍的炽热大恒星,以及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致密白矮星。目前科学界仅发现少数此类系统,而此次是科学家首次能够全程追踪这种奇特双星系统从X射线突然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

△天关卫星捕捉到了一个奇特的双星系统发出的X射线闪,该系统由一颗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炽热大恒星和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小型白矮星组成。

△天关卫星艺术想象图
“天关”卫星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卫星研制,于2024年1月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天关”卫星的国际合作体现在数据共享和科学管理上,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国际联合科学团队,成员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科学家,为“天关”的科学成果产出提供了极为强大和广泛的国际力量。“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袁为民介绍,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观测,“天关”卫星还为全球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X射线数据支持,有力推动了高能时域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