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9年!天问二号将“准卫星”采样:超100克,为何要绕飞1年?

南蓉谈军事 2025-02-17 05:17:33

2025年,中国有多个“首次”任务将出现,一旦全部执行完成,并且成功实施,都将创造中国“多个首次”。

所以,2025年又是中国航天辉煌的一年,比如:中国2025年将迎来课程洪峰火箭的爆发时期,朱雀,星云系列等,多个新火箭将全面推出,包括我国已经成功首次发射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等。

而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中国首次进行“小行星采样”任务,该任务已经安排了,确定了,也就是天问二号任务。

发现9年!中国将“准卫星”采样

很多人可能会有所质疑,那就是中国天问一号任务是火星探索任务,同样是天问系列任务,为何不是去火星?

的确,这有点疑惑,但了解了该任务,就不应该有所疑惑,因为这一次任务是我国前往“准卫星”采样,然后推动天问三号任务的执行——也就是火星采样任务,那你说有没有关系?肯定是有关系的,这是进行火星采样的技术验证。

所以,一旦我国在“准卫星”完成了首次采样,将推动我国下一次火星采样任务的稳定性。

而本次采集样品的小行星,名叫“2016 HO3”,它是在2016年发现的,直径也是9年了,这一颗小行星又被认为是一颗“准卫星”,这是因为它的公转周期为365.77天,和地球的365.25天非常接近,每年围着地球转一圈。

这就是为何将其称之为“准卫星”的原因。当然,我们不能把2016 HO3当成月球那样的真卫星,因为它围绕地球运动只是一种视觉效果,其本质是围绕太阳公转,是由太阳引力掌控而非地球引力操纵的结果。

所以,我国这一次要进行对它采样,就是要找到其关键性的问题,看看这一颗“准卫星”到底是如何的。

当然,除了这一颗小行星采样之外,我国还有一次任务,也是建立在该任务上的,就是针对2013年由泛星计划望远镜发现的天体,编号为311P/PanSTARRS,去进行对该小行星探索,看看是否存在冰或其他挥发物保留至今的机制,找到一些相关性的生命历史演变的证据等等。

只不过,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看,最为重要的还是“2016 HO3”,毕竟其采样之后,将验证天问三号技术支持,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只不过,我国在发射之后,对它的采样计划,并不会那么快。

预计2025年5月左右发射,1年后才会采样,这是为什么?

依照我国天问二号的计划,就是预计在2025年5月左右进行发射,所以,这也说明了这是今年上半年的重点任务。

而本次任务采取的火箭,已经披露了,采取我国王牌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这一款火箭是一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重型卫星、轻型卫星一箭多星、北斗导航卫星及它轨道卫星的发射,是中国用于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

该火箭不仅有效提高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高轨道的运载能力,形成了完整系列。

当然,这是属于长征三号的系列火箭之一,其各种配置对比,大家看一下下面图就行。

所以,针对这一款火箭,还是我国执行任务的主力。

而在成功发射之后,我国天问二号任务执行采样任务,并不会那么快,预计要等待1年之后才会采样,也就是要1年绕飞之后才会采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我国已经公布了,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要在着陆采样之前执行许多科学研究。二是因为对这颗小天体的了解还不够。

比如,它究竟有多大?是什么形状?是一整块“大石头”还是由许多碎块堆成?其表面地形会不会磕碰、卡住或遮挡探测器?种种细节都要慎重考虑。

所以,相当于就是我国要先分析这一颗小行星,然后才会执行采样计划,因为在最初我国对该小行星都是建立在模糊的情况,在获得一定数据之后,进行采样,也可以确定整个任务的稳定性。

而且在采样过程之中,也将是挑战,按照采集的模式来看,也是与常规性的采样模式有点差别。

那就是天问二号会使用多臂协作式小天体附着取样机器人机械系统,将自己固定在小行星表面再执行采样任务,目标是取得100克以上(100克+)的小行星样品。

采样完毕后,天问二号将样品交还地球需要大半年左右的时间。

这可以看得出来,这时间还是有点长,当然,这不是最长的,最长的还是返程任务,它还要去311P,这是运行在主小行星带的,比火星轨道还要靠外,所以天问二号要克服太阳引力才能抵达。

预计天问二号从地球飞到311P,需耗费7年时间。

大家对比一下,至少我国完成这两个任务,可能需要近9年或者10年左右的时间,这任务周期着实有点长了,只是小行星采样会更快一点。

时间长短不重要,成功才最重要

针对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任务来说,其实时间长短真的不重要,只要最终成功了,那已经是创造了我国航天历史。

而且针对首次采样任务来说,本身就是具有难度,挑战性的,大家只要理性看待就行。

而从我国执行航天任务以来,基本都是稳步推进,从个人上来讲,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火星探测任务,我国没有去过,不也是一次成功?

月球背面采样任务,我国也没有执行过,不也是一次成功?所以,相信自己的实力,这就是关键性的。

这里也期待,我国一切准备好,进行太空采样任务,完美的将这一颗发现9年的小行星样品采集回来,创造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任务的成果,这就是基本情况。

所以,稳打稳的推进,不要着急,发射时间甚至都可以调整,时间长短不重要,成功才最重要。

毕竟小行星样品采集回地球,才是最为关键性的点,这样我国后续执行天问三号任务,也就具有保障了,因为技术验证完全得到了证实。



4 阅读:1641
评论列表
  • 2025-02-17 22:59

    日本前年实现小行星采样,喷子们说豪无技术含量,为什么同样的事,我们一做马上就非常具有技术难度,十分不容易。

    地球的左边 回复:
    气成这样哈哈,你的日爸已经没有拿的出手的科技了,哈哈
    道法自然 回复:
    取样回来在说。先做到别人做到的,在去否定别人。

南蓉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