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人民币的冠号和号码说起,聊聊这一串数字背后的了不起发明,第一套人民币到第三套人民币当中,每一张纸币的身份信息由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罗马数字代表冠号,阿拉伯数字代表编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枚纸币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我们国家迎来了改革开放,为了融入西方经济体,冠号改用英文字母,编码还是采用阿拉伯数字。

罗马数字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曾经在欧洲一度非常流行,成为当时欧洲主要的计数符号,后来阿拉伯人教欧洲人用一种更为简单便捷的符号来计数,因为这种数字相较于罗马数字更为简单好记,所以在欧洲快速取代了罗马数字,由于这种数字由阿拉伯人带入欧洲大陆,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其实这种计数符号是公元三世纪一位名叫巴格达的印度数学家发明的,后经过阿拉伯人推广到全世界,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我们不得不佩服印度人巴格达的智慧,他用1到9的几个简单数字,快速解决了繁杂的计数问题,其实巴格达最早的计数灵感来源于数字的拐角,他用符号的拐角来计数,几个拐角就代表数字几,不信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是不是很神奇,后来经过演化,其中的部分数字和巴格达最早发明的数字形状有所改变。

当然了后人对阿拉伯数字进行了改良和延伸,并且补充了数字0,让阿拉伯数字在计数方面更加完善和便捷,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感觉古印度人确实还是蛮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