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蟠螭纹

岁月静好君 2024-12-13 00:46:00

中国传统纹样——蟠螭纹

“蟠螭纹为缠绕的无角小龙“

蟠:屈曲、环绕、盘状的状态(一种状态)。

梦苍龙蟠于城上——《东周列国志》

螭:无角的龙。

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从虫离声,或云无角曰螭——《说文》

青铜器上的蟠螭纹,主要出现在春秋时期,相比较商西周时期偏向简约的纹样,此时的纹样呈现的非常复杂。

蟠螭纹的主要特征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小龙相互缠绕,重复排列而构成。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

“蟠”的意思是屈曲、盘状,“螭”的是没有角的龙,所以蟠螭纹也属于龙纹的一种,是多条龙盘曲环绕的状态,也称“交龙纹”,通常是做大面积铺设装饰。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蟠螭纹是由一个或几个若龙似虎的形象排列构成,因方便刻画通常作为主纹饰,又因为其形象兼具龙和虎的特征,所以可以称为“螭虎”。

蟠螭纹的样式

蟠螭纹——太极互抱式:

因蟠螭纹呈现多条无角小龙相互交缠的样子,也称之为“交龙纹”。

蟠螭纹——螭虎样式:

有的蟠螭纹由一个个若龙似虎的形象构成,因为既没有像老虎又像龙,所以此类纹样也称为“螭虎纹”,多见于铜镜、玉雕等。

蟠螭纹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 · 蟠螭纹镜

春秋时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社会开始追求对繁缛华丽的视觉享受。这一时期构图细密,呈网状布局的蟠螭纹产生,成为主要流行基本纹饰之一。

秦汉时期:

眉上竖且内色,眼眶略有下坠,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由两个卷纹,有三条腿。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 · 青玉螭纹饰 天津博物馆藏

南北朝时期,演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腮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有的无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个,有些也有三条腿,有时呢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

唐宋时期:

宋 · 白玉蟠螭纹璧

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

元 代:

头额宽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许多地方已被发毛遮住,上升、伏地、盘旋等形象,其气势磅礴,形状美观。

明 代:

明代最明显的就是蟠螭头部更为短了一些,眉毛和眼睛从面部中央勾勒出来,眼形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其中虾米眼的运用最多,因为其双眼突出,十分有特色。

清 代:

清 · 白玉浮雕蟠螭纹璧

出现了以前各个时代均未有的独特纹饰。

玉润中华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