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7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中国船舶”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中国核潜艇工程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与成就,如同他亲手设计的核潜艇一般,永远遨游在历史的海洋中,熠熠生辉。
桂林之子,初露锋芒
黄旭华,这位传奇人物的起点,竟是从广西桂林的一所中学开始的。1926年3月,他出生于广东揭阳,但命运的轨迹将他引向了桂林。1938年,年仅12岁的黄旭华,随着战乱的风云,与大哥一同踏上了求学之路,最终辗转至桂林中学,并在这里改名为“黄旭华”,寓意“旭日荣华”,寄托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2b533d587809f271cee0cb2fb3e21c.jpg)
在桂林中学的日子里,黄旭华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更培养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这份情感,成为了他日后面对艰难险阻时,坚定不移走科研报国道路的精神支柱。桂林的山水,桂林的文化,滋养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也见证了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蜕变。
求学之路,坎坷而坚定
黄旭华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汕头聿怀中学到桂林中学,再到重庆的特设先修班,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开启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大学期间,黄旭华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为日后的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勤奋与才华,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可,也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埋下了伏笔。
核潜艇之梦,隐姓埋名三十年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面对美苏等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新中国急需拥有自己的核潜艇,以增强国防实力。黄旭华,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被历史的洪流推向了前台,成为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在那个物质匮乏、技术封锁的年代,黄旭华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繁琐的计算;没有详细的资料,他们就靠自学和摸索,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他们甚至用磅秤来称量每一个部件。这种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换来了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的成功下水。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黄旭华长达30年的隐姓埋名。为了保密,他不能与家人团聚,不能与朋友交流,甚至不能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这种牺牲,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黄旭华从未有过怨言,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国家的重任,是民族的希望。
国之重器,扬我国威
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正式拥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海上力量。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更让无数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的辛勤付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9a43666fdd0f116447a98b772277ae.png)
黄旭华不仅是中国核潜艇工程的总设计师,更是中国核潜艇精神的象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甘于奉献、淡泊名利。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研人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cdb6b5a11433400142dcbef3935ec1.jpg)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76f6d0b7fa3c6744fbadad8261b728.png)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9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2c7c3180347307243147a4bdaeaf9f.jpg)
桂林骄子,永远的丰碑
虽然黄旭华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桂林中学的校园里,一座黄旭华的雕像静静地矗立着,它不仅是对这位杰出校友的缅怀,更是对全体桂中学子的鞭策和激励。每当看到这座雕像时,人们都会想起黄旭华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志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6d542846419d8712aa6dc23a089f30.jpg)
即使工作多年后,黄旭华院士仍旧挂念着母校,曾多次回母校。在2020年时,还捐赠了5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b640967f2a00cb24de61a3cf2fd2ae.jpg)
黄旭华的一生,就像他亲手设计的核潜艇一样,虽然行于惊涛骇浪之下、隐于茫茫人海之中,但却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辉煌。他是桂林的骄子,是中国的脊梁,更是全人类科技进步史上的璀璨明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5969a60c87e363c1b30e282adf88c0.jpg)
在黄旭华先生逝世的这一刻,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桂林人。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黄旭华先生的一生,是对“国士无双”最生动的诠释。他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史册上,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典范。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