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7万做局,骗走乾隆真迹转卖8700万的专家刘岩,后来怎样?

未央史默 2024-11-12 16:46:55

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行的拍卖会上,一幅古画《嵩阳汉柏图》以惊人的8736万天价落槌。

这个消息迅速在收藏圈掀起一片哗然,而远在河南的农民朱云看到报道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怎么也想不到,两年前被他当做“赝品”贱卖的传家宝,如今竟价值连城。

背后其实是个精心设计的“专家”骗局。

1

2008年前后,中国电视圈掀起了一股鉴宝热潮,各大卫视纷纷推出鉴宝类节目。

节目中,专家们对普通人带来的古董珍玩进行鉴定,不时有惊人发现,引得观众们热血沸腾。

这股热潮很快蔓延到了乡村,许多农民开始翻箱倒柜,希望能从祖辈传下来的老物件中淘到价值连城的宝贝。

在河南某个偏远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朱云的老农,他家中珍藏着一幅祖传的古画《嵩阳汉柏图》。

这幅画一直被朱家视为传家宝,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亲题,朱云虽然不识字,但对这幅画却十分爱惜,平日里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一个旧木箱里。

受到节目的影响,朱云萌生了带画参加节目海选的想法,他想,如果这幅画真的是乾隆御笔,那可就是天大的好事。

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朱云带着那幅珍藏多年的《嵩阳汉柏图》,踏上了前往省城参加海选的路程。

海选现场人头攒动,朱云排了整整一上午的队,终于轮到他展示自己的宝贝,负责初选的鉴宝专家是一位名叫刘岩的中年男子。

刘岩仔细查看了这幅《嵩阳汉柏图》,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画作的笔触、用墨和纸张,还特别关注了落款处的乾隆签名。

经过一番仔细鉴定,刘岩给出了初步结论,他确认这的确是一幅古画,年代和画作风格与清代吻合。

然而,他对画作是否真的出自乾隆之手表示怀疑,尤其是落款处的乾隆签名,似乎与其他流传下来的乾隆真迹有些出入。

听到这个结果,朱云脸上的兴奋之色瞬间消退,他原本以为自己带来了一件稀世珍宝,没想到却可能是一幅赝品,失望之余,朱云默默收起画作,准备离开海选现场。

就在此时,刘岩突然叫住了准备离开的朱云,他的眼中闪烁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说晚上可以去他住的酒店,在仔细给他看一下。

朱云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重新浮现出希望的神色。

2

刘岩在忙完工作后,便带着朱云回到了自己住的酒店。

在酒店的房间里,刘岩仔细端详着这幅画作,他的目光在画面上来回扫视,似乎要将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印在脑海中。

片刻之后,刘岩语重心长地对朱云说:"这幅画确实非常精美,笔法细腻,色彩绚丽,但很遗憾,它并非真迹,而是一件晚清时期的临摹品。"

朱云的心情瞬间有些低落,但刘岩的下一句话又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尽管如此,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历史价值,我认为这幅画作的价值在3-5万元之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寻找一位合适的买家。"朱云对刘岩的专业眼光和诚恳态度表示感谢,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离开酒店后,朱云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刘岩的联系,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岩的音讯却迟迟未到。

朱云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焦灼,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就在朱云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刘岩的电话终于打来了。

"朱先生,好消息!我找到了一位对您的画作非常感兴趣的买家,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您了。"朱云欣喜若狂,连忙询问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郑州,一家高档酒店的会议室内,朱云见到了刘岩口中的买家程功,程功是一位中年男子,谈吐不凡,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成功人士的自信和从容。

刘岩热情地介绍了朱云和他的画作,并极力赞赏画作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潜力,在刘岩的巧舌如簧下,程功对这幅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达成了交易。

朱云与程功签订了买卖合同,程功当场将17万元转入了朱云的账户,朱云激动地握着刘岩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他感到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然而,让朱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3

2010年,一则新闻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朱云:《嵩阳汉柏图》在保利拍卖会以8736万元的天价成交!

朱云仔细端详着新闻中的图片,那熟悉的笔触,那独特的构图,分明就是两年前自己以17万元卖出的那幅"赝品"。

巨大的价格差异让朱云感到难以置信,17万和8736万,这中间的差距足以让人心惊肉跳。

朱云的脑海中闪过了无数个问号,为此朱云下定决心,一定要追查到底,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朱云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惊讶地得知,这个所谓的"刘岩"竟然是一个假冒的骗子,真正的刘岩名叫刘忠红,是东莞中和堂文物鉴定师。

多年来,假刘岩一直在利用真刘岩的身份行骗,而真刘岩对此毫不知情,当朱云联系到真刘岩时,后者也表示愿意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协助朱云揭开这个骗局的真相。

但是,当朱云试图寻求法律援助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由于当初的交易缺乏第三方见证,也没有签订正式的合同,朱云手中几乎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

更雪上加霜的是,古董交易向来遵循"你情我愿"的原则,即使朱云能够证明自己受到了欺骗,也很难获得法律的支持。

尽管困难重重,朱云并没有放弃,2012年8月,他正式向法院起诉假刘岩和程某,希望能够讨回公道。

然而,由于证据不足,法院并未立案,公安机关也表示仍在搜集证据,案件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这起事件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少人对刘岩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作为一名文物鉴定师,理应恪守职业道德,而不是参与这样的欺诈行为。

随着调查的深入,假刘岩和程某的真实身份逐渐浮出水面,当事情败露后,两人迅速转移资金,逃往香港,留下朱云一人在国内苦苦追讨。

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真刘岩洗清了自己的冤屈,重新获得了公众的信任,而朱云,却为这场骗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他不仅损失了17万元的血汗钱,更错过了一个价值连城的收藏机会,面对着巨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朱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

4

古董收藏,作为一项高雅的艺术追求,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然而,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中,鱼龙混杂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各类骗局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对藏品的价值进行误导,欺骗那些对古董知之甚少的普通人。

这些骗子往往打着"专家"的幌子,用各种手段包装自己的身份,伪造博物馆研究员、大学教授等头衔,通过媒体曝光提升知名度,利用社交媒体打造专业形象,以此取得受害者的信任。

在实施诈骗时,这些"专家"通常会故意贬低藏品的价值,谎称是赝品或仿品,然后安排同伙假扮买家,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藏品,再高价转手,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这些骗局,普通收藏者因为知识的匮乏,往往很难识破骗子的伎俩,最终成为受害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呢?

首先,收藏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多学习,多了解,增强辨别真伪的本领。

其次,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交易,选择信誉良好的拍卖行或古玩商店,避免与来历不明的个人进行交易。

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完整的证据,如发票、鉴定证书等,并签订正规的买卖合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那些自称"专家"的人,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言论,要多方求证,查看他们的专业资格证书,核实他们所属机构的背景,了解他们在业内的口碑。

如果一个"专家"给出了远超市场的估价,或是做出过高的承诺,那很可能就是一个骗局的信号。

结语

总之,在古董收藏这个领域,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并谨慎对待每一笔交易,才能在这个充满陷阱的市场中,安全地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治那些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广大收藏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法制晚报——2013-01-08《乾隆御笔被17万卖后拍出8736万 原主人起诉鉴宝师》

镇坪县人民检察院——2024-08-30《2009年,专家花17万骗走乾隆亲笔画,转手卖8736万,老农告上法庭》

0 阅读:150

未央史默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生活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