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股补跌!红利板块抹去年内涨幅,板块逻辑发生变化了吗?

犀牛北交之星 2024-09-14 14:26:36

中秋节前一周,市场风格再迎变化。

过去两年,红利是A股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板块。但近期在四大行、三桶油等的大跌拖累下,板块迎来高位补跌,中证红利指数(000922)、红利指数(000015)都创下了近两年来的历史新低。

但其实2022年以来在A股持续奏效的高股息策略,早在今年5月份就开始“不响”,而在可炒作题材和个股不多的时段,回调的红利股是否仍然值得持有?

本轮红利股高位补跌,是否也意味着红利股的基本面迎来了新的变化?

红利蓝筹股大涨之后,低估值红利股渐成主线

这一轮行情走势,红利板块节节攀升的势头在5月下旬开始调头转折,高股息板块迅速出现缩圈,基于周期和成长逻辑的高分红逻辑在A股持续奏效两年余后,开始溃败。

但其实复盘本轮调整,并非全部红利资产都在同一时段内“泥沙俱下”,板块内的阶段性行情,在不同行业的红利股间接力炒作。

今年红利资产经历了从最初的“前期普涨,到6月份煤炭开始率先下探,7月水电掉队,再到9月以来坚挺的银行补跌”的“缩圈”过程。

在市场不确性较高的时段,红利高股息策略总能在弱市中领涨,本质上看不仅仅基于看好高股息的定价,更是基于资金视角下寒冬中的“价值派抱团”,如前段时间的深圳华强也是弱市下,资金抱团炒高的现象级个股。

前期投资者包括机构“抱团”红利策略的原因,旨在不确定性高的市场中“求稳”。今年下半年以来机构和投资者之所以撤出下跌,很大概率还有题材持续炒作不断走高的估值,带来了泡沫化。

如前期率先下跌的煤炭,过去两三年市场热度较高,以煤炭为代表的高股息板块一度受到资金热捧。

不过在半年报陆续公布前后,高股息的业绩能否持续和上升至12倍左右的市盈中枢,使得对煤炭股的炒作开始掉头向下,市场资金开始寻求更高性价比的出口。

这个阶段市场对于高股息当中的定价开始出现持续缩圈,现金流状况恶化的煤炭出现下行,而现金流持续转好的公用事业上行。

但核心品种电力、银行、公路、港口等分红潜力向上的方向仍然创出新高。部分龙头股如中海油持续创出新高,以公用事业、电信服务、银行为代表的红利资产接起了煤炭股之后炒作行情,开始在冷淡行情中逆势拉升,不过电力港口这类季节性波动大的,炒作持续性较低,8月初再次迎来明显回调。

银行股则开始展现较强的韧性,直至8月底才开始迎来了下探。

下探的直接导火索,是厦门银行业绩不及预期。8月28日厦门银行发布半年报,2024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28.92亿元,同比下降2.21%;归母净利润为12.14亿元,同比下降15.03%,净息差下滑至1.14%。

消息一出,厦门银行大跌了7%,随后不少银行接连公布业绩,但大多表现不佳。如上海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2.47亿元,同比下降0.43%;归母净利润129.69亿元,同比增长1.04%。交通银行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2.87亿元,同比下降1.63%;实现净经营收入1325.50亿元,同比下降3.46%。

加上消息催化,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及转按揭政策的传闻,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下,银行息差压力上升的担忧持续蔓延,对银行净息差压力进一步上升的担忧导致银行股普遍回调。

结语

今年经济复苏仍偏弱,国家制定的2024年GDP增长目标是5%,即便目前出口和消费数据有所改观,但市场整体不太乐观,对高股息的确定性仍有长期需求;从政策角度上看,中特估+国九条对于上市公司的分红、股利支付率均有明确要求,政策上对对红利的支持强劲。

回望这轮红利板块的阶段炒作,虽然从“普涨”走到“缩圈”,但也仅仅是“分化”,而非板块逻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在市场仍无明显利好因素和增量资金入市的情况下,于当前大市的风险偏好看,报团主力资金不会轻易瓦解,中短期内仍大概率继续波折上行。

从板块内炒作主线的切换看,似乎最主要还是受到整体基本面下行和估值泡沫化影响。因此,持续寻找分红能力持续提升的行业,重点关注能维持和持续提升分红的品种或才是能跑赢板块平均收益的胜负手,且同时需警惕高估值的泡沫。

0 阅读:1

犀牛北交之星

简介:分享北交所知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