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春怎及初春景”,三春指什么?作者深意鞭挞贾元春灵魂

胡翻红楼说 2024-09-30 13:44:47

“三春争及初春景”,也不要想太复杂。尽管“三春”可指三年,也可指“迎探惜”三春姐妹。但实际上贾元春是“初春”,贾探春是“三春”。这对亲姐妹都是贾政女儿,一个王夫人嫡出,一个赵姨娘庶出,又都被嫁作“帝王妃”,正可作比对映照。以贾探春对比,才能发现贾元春的问题。

贾元春幸运在嫡出身份,又身在皇宫与父母家人近在咫尺,不但能回家省亲,更每月都有与家人见面机会。

贾探春不幸在庶出身份,被远嫁异国为王妃,“分骨肉”后与父母家人天各一方,再也不能骨肉亲情团圆。

曹雪芹以贾探春的出身、经历处处不如姐姐贾元春作比较,是为“三春怎及初春景”。此处“三春”不能考虑“三年”或者“迎探惜”三春姐妹,只因线索伏笔与贾元春没有比对。

其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很多都涉及“比对”。钗黛比对是一样。黛玉、探春、凤姐以“才”作比较。王熙凤与李纨以“阴骘”比较等,都是作者以更浅显的方式方便读书人更容易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按说贾元春处处比贾探春强,结果却是探春拥有“佛手”得福寿,元春落得“恨无常”结局。究其根源在于二人虽是姐妹,但性格、心胸天差地远。

贾元春因被送入宫便心有不甘,又像潘淑一样不辨是非,才会在《恨无常》中表现出私心只顾自己荣辱,死后才想起爹娘骨肉,不但自私自利,更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而贾探春在《分骨肉》中,明确告知父母家族:“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保重人身安全最重要,必要时荣华富贵都可抛却。

凡事最怕比对,贾探春明事理,有大志,高瞻远瞩。反观贾元春鼠肚鸡肠,小人常戚戚。曹雪芹作“三春怎及初春景”,实际是反讽元春不辨是非。甚至作者也在暗示如果贾探春与贾元春置换,绝不会任由贾府倒行逆施与皇帝为敌,也绝不会最终卷入皇权之争,让自己和家族落得万劫不复。她势必要以身作则恪尽职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码会明辨是非,做出符合贤德妃身份、贾府女儿的担当和努力。

举个简单例子,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是一等公兼太傅年遐龄之女,次兄为川陕总督年羹尧,长兄为工部侍郎年希尧。

年羹尧恃功而骄,骄狂自大。据说年妃屡次告诫兄长家族要忠顺于皇帝,虽没能将年羹尧改弦更张,却也尽了自己的责任,更是保全了年家上下。

雍正三年,年羹尧屡遭弹劾并被接连遭贬,同年底,雍正帝赐其自尽,父年遐龄与兄年希尧革官去职。但年家除年羹尧一脉获罪被处罚,其余亲人后面非但不受牵连,还屡受雍正帝嘉勉,当有年贵妃之功。

雍正四年,兄长年希尧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职,此后兼任数项江南榷税要职,并于雍正十二年官至从一品左都御史,负责监察京城百官。

雍正五年,父亲年遐龄去世,雍正帝特地颁布谕旨返还三公太傅职衔。

所以,年贵妃去世后,雍正帝特作文纪念: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诚敬,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皆尽心力,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榷,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渐至沉重,朕心甚为轸念。

年贵妃真正做到让皇帝与家族之间平衡的桥梁纽带作用。贾府之罪便类似年羹尧。如果贾元春能像年贵妃一样明辨是非,以身作则。哪怕贾府倒行逆施获罪,也不可能全部被抄家。甚至也有可能很快再得起复重用,最差也能保全她自己,保全安分的一脉不受牵连,更不至于凄惨殒命“恨无常”,酿成“虎兕相逢大梦归”之祸。

胡翻红楼,翻出一个真正的真相

0 阅读:25

胡翻红楼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