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这部剧开播几天,就像把火种丢进了干草堆,迅速引爆了舆论。观众们早早就开始在网上讨论,不少人激动地喊话要下架,甚至剧方也不得不出面紧急公关。这一波节奏,谁能想到呢?白敬亭和章若楠主演的这部都市爱情剧,原本被期待成为热播剧,但没想到,刚播出两天,就因剧情太“过”上了热搜。
这部剧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情感的戏剧冲突——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但很快,剧中的某些情节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与性骚扰相关的场景。想象一下,一个女主角接连遭遇暴露狂、职场骚扰,甚至合租房间里被人偷窥,且毫无反抗之力。好像剧情的主旨就是让这个女人承受所有的痛苦,而男主的“救赎”之路,就是依靠她的所有遭遇,塑造他自己更完美的形象。
刚开播的几集,剧迷还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到了21日,大家终于忍无可忍,发起了集体“下架”呼声。网友们爆料称,剧中短短九集,女主角竟然经历了6次性骚扰事件:两次是租房时的骚扰,两次来自职场上司,甚至在大街上也能遇到暴露狂。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剧情不仅不尊重女性,还让人感到极其不适,简直有点“恶俗”了。
而剧方的处理方式呢?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剧组赶紧出手,删减了这些争议片段。但这一删减动作,也没能平息大家的不满。删除镜头的举动,反而让更多人觉得剧组只是做了个表面功夫,根本没有真正解决剧集的核心问题——这些情节本身就不应该出现在剧本里。
更让人不解的是,剧中的人设和剧情都与原著相差甚远。剧中的女主角,本来是个高知美女,但改编后的角色却变成了一个不断承受挫折和暴力的小白兔。每一个情节几乎都在强化她的脆弱感,简直成了剧情的“牺牲品”。家庭破裂、职场歧视、合租被骚扰,甚至被亲戚卖给别人,她几乎经历了所有悲惨事件。而这种“全盘悲惨”的设定,不仅让人感到不适,也缺乏现实的逻辑。
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女主的遭遇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空间。她不仅在家庭中被逼迫,还在职场上成为上司的性骚扰对象,甚至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不断向她施加压力。剧中的一系列情节,试图通过展现女主的苦难来突显男主的救赎之路,但这种手法实在是有些极端,甚至让人感到过于做作。
对于这种过度依赖女性苦难来推动情节的方式,网友们提出了质疑。大家纷纷指出,这种剧本设定似乎忽略了女主角自我成长的可能性,反而让她成为了剧情中的工具人。通过不断加深她的悲惨命运,试图让男主的形象更具“英雄光环”,这种方式未免太过牺牲女性角色的独立性和复杂性了。
剧中的其他一些不合理情节也让人捧心不已。比如男主角在楼梯上打篮球,显得既不自然又充满安全隐患,难道真有人会在如此拥挤的地方打篮球?这情节看似浪漫,但根本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又如男主角早起去公交车站占座位,似乎为了让女主坐下制造偶遇,但这一举动却让人觉得极其做作,完全不符合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方式。
这些情节的设置,似乎更像是导演为了制造浪漫情节而牺牲了现实感。很多网友对这些设置表示无法理解,认为编剧和导演根本没能抓住情感的真实核心,而是让剧情充满了不必要的做作和不合理性。
更夸张的是,剧中不断出现让人质疑的“文化审查”问题。原著中的酒吧场景,居然被改成了餐吧,理由是为了通过审查。而剧中的某些大胆镜头和极限情节,竟然却能够顺利通过审查。这让网友们纷纷发问,剧组是否选择性地回避了真正敏感的内容,而通过“拍摄不合常规的情节”来迎合审查的需求?这种“避重就轻”的手法,显然更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信任。
剧集播出后,剧组并未有效处理剧情和角色设定的问题,反而试图通过删减镜头来应付舆论。这种不诚恳的态度无疑让剧集的口碑迅速下滑。尽管剧迷们试图为剧集辩护,表示删减后的内容依然值得一看,但面对如此激烈的批评,剧集的收视和口碑依旧难以挽回。
虽然剧中的争议持续发酵,但一些剧迷依然为剧情辩解,表示这些不适片段已经删除,所以问题不大。但不论如何,这样的剧集已然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吸引力,反而成为了全网的热议话题。剧方删除镜头的行为,只是将问题暂时掩盖,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剧情的走向。
《难哄》带给观众的不仅是情感冲突的失望,更是对剧集制作的深刻质疑。通过过度依赖极端情节和刻意煽情的方式,它未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反而让观众对国产剧的质量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剧集的制作团队若想赢回观众的心,恐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删减镜头那么简单。
天天都在黑,饭圈真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