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师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司决定重建180师,将川东、川西、川南3个基干团与180师余部合编,成为了新的180师。
此时,老师长郑其贵被调往3兵团管理处担任处长,从正师级降为了正团级,算是一种处罚吧。
1953年,郑其贵随第三兵团回国,去了东北,担任吉林省军区副参谋长,这是副师级,比起去朝鲜前,还是低了半级。
1955年,郑其贵被授予了上校军衔,这个其实很合适,不高也不低。志愿军的师长当中,最高的是少将,比如58师师长黄朝天、89师师长余光茂、112师师长杨大易、115师师长王良太等都是少将军衔。
也有不少师长是大校军校,比如113师江潮、116师师长汪洋、124师师长苏克之等。
所以这么来看,郑其贵授予上校,也不算委屈,毕竟你看,113、116,这哥俩可都是当年四野的头等主力师,也才是大校。如果没有180师这件事,郑其贵55年大概率也会是大校。
但是,谁让你是师长呢?虽然180师损失严重,并非郑其贵一个人的责任,从志司到3兵团再到180师,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180师被包围。
这里插一句,60军军长韦杰其实责任很小,毕竟第五次战役中,60军的179和181师都被划归其他军指挥了,韦杰手里只剩了一个180师,而且,3兵团的李云龙还跳过60军直接指挥180师作战,这使得韦杰成了一个光杆司令了。
所以。1955年,韦杰授予中将,和3兵团司令李云龙一样,志愿军军长最高也就是中将,所以韦杰并没有受到180师事件的影响。
1955年后,郑其贵又升职了,相继担任吉林省军区白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务,算得上是指挥一线的军事主官,从这里可以看出,领导们对于郑其贵还是比较认可的,也明白郑其贵的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的贡献,虽然180师损失很大,但是正是由于180师的阻击,死死挡住了美军和韩军的攻势,为58师及时抵达华川争取了时间,不然,美7师早几天到达华川,构建好阵地,那58师就真没办法把华川再夺回来,后面的9兵团和朝鲜军团基本上就没了。
其实和郑其贵相比,有个例子,完全可以作为对比,某兵团司令在打完第五次战役后,于1952年夏天回国了,回国后去了步兵学校当校长,后来又去了军事科学院当院长,主要工作就是编写各种战史资料。远离了指挥一线,终生再未当过军事主官。
所以,咱们可以对比下,其实郑其贵后续的发展算得上很不错了,还能继续留在指挥一线,这无疑是对其军事能力的肯定。
郑其贵在1963年的时候,晋升为大校。比上面说到的那几位大校师长要早一年晋升,113师江潮、116师师长汪洋、124师师长苏克之等人是1964年晋升的少将。
1970年的时候,56岁的郑其贵离职休养,享受的是副军级的待遇,
郑其贵晚年一直居住在老家安徽,在安徽省军区合肥第一干休所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0年。
1990年,郑其贵因病去世,享年77岁。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郑师长在180师事件中,指挥有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换了其他人,未必有郑师长做的好,更大概率是其他人可能不会像郑师长这样坚决执行命令,而是寻机撤退,这样虽然能保住180师,但是华川怎么办?9兵团怎么办?朝鲜军团怎么办?
事实上,180师,三个团都保留至今
李某人居功自傲,鼓动快推,对5役影响很大,当年运气好不代表其有全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