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唠唠知乎这个“老江湖”,14年了,它终于盈利啦!这事儿可比吃了一碗加料的螺蛳粉还让人兴奋,简直太有料啦!
知乎,这个名字在互联网江湖里晃荡了这么多年,以前总被调侃是个“慢公司”,就像乌龟赛跑里的那只乌龟,慢悠悠的。可就在2024年,知乎突然就亮出了它的“盈利宝剑”,直接把大家给惊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知乎营收8.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9710万元,首次实现单季度全面盈利。这可真是“慢热型选手”的逆袭啊,比那些“出道即巅峰”的选手更有看头!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创业之初,他给团队成员每人送了一本书——Paul Graham的《黑客与画家》。这本书里说黑客更像是艺术家,追求原创和优美结果。
周源被这种精神鼓舞着,带着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硬是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搭建了一个让知识爱好者聚集的深度内容平台。不过,内容社区怎么盈利,这一直是困扰知乎的大难题。好在,AI这股“东风”吹来了,知乎抓住机会,把“专业内容”的护城河变成了商业增长的新引擎,这才有了今天的盈利。
说到知乎的“收缩与聚焦”战略,那可真是妙招频出。过去一年,知乎果断砍掉低效业务,集中资源投入付费内容、职业教育等高毛利板块。这就好比是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投入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从财报数据来看,知乎的营收结构也变得更加合理了,付费阅读、营销服务、职业教育三大业务分别贡献了48.9%、36.8%、9.8%的收入。毛利率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至62.9%,营运开支却下降37.9%。这可真是“开源节流”的典范啊,难怪知乎能盈利了。
知乎的社区文化也是一绝。周源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社区的产品形态就是要展现每个人身上“亮闪闪”的一面。这种文化让知乎聚集了一大批专业用户,从科技大牛到法律专家,从医疗精英到艺术达人,应有尽有。
比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知乎发问,传奇数学家张益唐也在知乎上分享研究成果,还有凭借人形机器人在央视春晚上爆火的宇树创始人王兴兴,早在2016年就开始在知乎回答机器人相关问题。这些专业用户在知乎上碰撞出的火花,可不是一般的精彩,简直就是知识的盛宴啊!
而AI的赋能更是让知乎如虎添翼。知乎在AI的各个层级都实现了技术和产品布局,从自研大模型“知海图AI”到AI搜索产品“直答”,再到借助AI提升业务运营效率,知乎把AI玩得明明白白。AI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不仅重构了知识生产链条,还让创作者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也让用户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便捷。比如,用户在知乎搜索“量子计算最新进展”时,不仅能获取精准的信息,还能直接与专家实时讨论。这种“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可不是普通的AI搜索工具能比的。
最有趣的是,当大家都在讨论AI是否会取代知乎时,周源却说:“恰恰相反,AI会极大地促进知乎的发展。”这可真是“逆流而上”的观点啊!周源认为,AI时代,可信赖的专家网络成为必需品,而知乎就是最强的专家网络。这些专家不仅不会被AI取代,还会成为更强的“人和AI的结合体”。知乎直答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用户规模从百万月活飙升至千万级,复访率超60%,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面向2025年,知乎又在筹划新的创新,比如新专栏、播客、答主评审团等,这些内容IP将成为知乎新的增长点。周源说:“专业的影响力答主和可信内容品牌,在AIGC泛滥的时代,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知乎的这把“盈利宝剑”,可不仅仅是靠运气,更是靠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创新。
知乎的盈利,不仅是它自己的胜利,更是知识付费和深度内容平台的一次胜利。在这个短视频和娱乐内容泛滥的时代,知乎用“可信赖的专家网络”证明了深度内容与商业化是可以兼得的。所以,各位看官,别小瞧了知乎这个“慢热型选手”,它的未来可真是“钱”途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