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新地标“南京路1号”施工高度破百米
23日,在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南京路1号)的智慧工地展厅里,一群农民工在认真听取专家关于AI技术在建筑工上应用的讲座,通过沉浸式体验让AI“傍身”,让技术落地、服务“基层”,在保障安全生产同时,提升精工匠造的科技含量,提升建筑施工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中铁建工集团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南京路1号)智慧展厅,一方面是该项目智慧建造技术的浓缩展示,另一方面以更形象、更直接的方式,让一线施工人员更真切地了解并熟练掌握智慧建造技术应用。据项目技术部长姜志鹏介绍,该展厅约108平方米,在有限空间内集中展示智能技术应用,让从事一线施工的工友通过沉浸式教育培训,迅速熟悉智能建造场景。
活动期间,项目团队邀请中铁建工集团智能科技中心运维负责人张克磊现场授课,深入浅出地讲解AI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了让工人更直观感受智能科技,活动现场设置了体验环节。在VR安全教育区,工人通过沉浸式体验,亲身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极大提升了安全意识。
该项目设置工人服务站,连接起科技与一线工人。项目团队依托服务站定期开展培训与实践活动,提升一线工人对智能科技的认知与应用能力,让先进技术真正落地。目前AI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安全施工、质量管控等各个场景,比如利用智能巡检机器狗代替人工到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进行巡检,通过AI分析危险源,识别火焰、烟雾、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等情况,极大提高危险作业区域巡视管理效率及安全性。
此外,在项目钢结构施工时利用智能焊接机器人,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完成复杂焊件焊接,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保证了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施工现场的塔吊安装了智能化监测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帮助司机精准操作,提升吊运效率与安全性。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转换层施工,计划于五一期间封顶。转换层是项目一大施工难点,该结构由英国福斯特设计院设计,采用“三柱合一”的新颖结构形式,位置高100多米,国内外现无可参考案例,属于首例创新工程。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