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西,发现最好吃的美食,不是瓦罐汤,不是炒粉,而是这10种

风烟食录 2024-12-06 09:53:28

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四季分明,春多梅雨,夏炎热,秋干燥,冬潮冷,其山川灵秀,水土丰饶,自古便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此等天地造化,孕育了江西独特的饮食文化,赣菜之名,遂传扬四海。

赣菜之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彼时江西美食已初露锋芒。

及至唐朝,江西商贸繁盛,成为重要商贾之地,四方美食汇聚于此,为赣菜之技艺注入新血。

明清时期,赣菜更是炉火纯青,形成了原汁原味、油厚不腻、口味浓厚、咸鲜兼辣之独特风味。

赣菜之精髓,在于调味之丰富多变,且善用当地调料,如豆豉、干椒、米酒等,巧妙配合,使菜肴滋味无穷。

三杯鸡乃其典型代表,以猪油、米酒、酱油三杯调味,焖制而成,色泽红亮,香鲜骨酥,汁稠味浓。

此外,四星望月、莲花血鸭、余干辣椒炒肉等亦是赣菜之翘楚,各具特色,令人拍案叫绝。

且说江西美食,不仅风味独特,更蕴含诸多历史典故。

如南昌洪都鸡,相传与王勃有关,当年王勃赴交趾看望父亲,恰滕王阁重修落成,洪州都督阎伯屿设宴庆贺,其中有道菜色、香、味俱佳,王勃遂命名为“洪都鸡”。

宜春老表土鸡汤,则与朱元璋有关,其逃难至宜春,得村民相助,以土鸡炖汤解饥渴,自此双方亲切称呼彼此为“老表”,老表土鸡汤亦由此得名。

江西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还体现在其小吃及面食之上。

如拌粉、炒田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等,各具风味,令人垂涎。

更有那瓦罐汤,以民间传统煨汤方法制成,食材鲜味与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清澈流金,入口鲜甘,堪称赣菜一绝。

江西美食,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令人在品味中感受江西之魅力,实乃人间一大乐事。

前段时间去江西,发现最好吃的美食,不是瓦罐汤,不是炒粉,而是这10种!

1:安远三鲜粉。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汉族饮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相传,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云游至安远府时,曾品尝到这道美食,对其鲜美无比的口感大为赞赏,并为其取名为“三鲜”。

自此,安远三鲜粉名声大噪,成为赣州美食中的一道经典之作。

此小吃以猪肝、猪瘦肉、猪小肠为主要原料,搭配细腻柔滑的米粉,经过精心烹制,呈现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绝佳风味。

品尝之时,首先感受到的是米粉的细腻柔滑,入口即化,紧接着是猪肉、猪肝和猪小肠的鲜美滋味相互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制作安远三鲜粉,需将猪小肠、猪肝、猪肉洗净切好,用淀粉抓匀备用。

接着烧热锅,倒入山茶油,再加入香葱、小米椒、蒜瓣炸香,随后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倒入猪杂烹煮数分钟,连汤倒出备用。

再次倒入清水烧开,倒入米粉煮至能用筷子夹断,捞出沥水。最后将之前煮好的猪杂倒入米粉中,一碗细嫩柔韧、爽滑可口的安远三鲜粉便完成了。

2:靖安烫皮。江西宜春靖安县特色。昔日,烫皮不仅是客家人餐桌上的佳肴,更是革命年代村民果腹充饥的重要食物,见证了无数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

靖安烫皮,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蒸熟等工序精制而成,色泽鲜亮,口感香、酥、脆,入口即化,余香绕梁。

其独特之处,在于制作过程中需将米浆倒入圆形簸箕,摇均匀成小薄层后放入锅中高温蒸熟,再一分为二在室外晾至七成干,切成小片后晒干保存。

如此繁琐而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烫皮成品不仅酥脆可口,且易于保存,随时可煎、炒、蒸、煮,风味各异,满足不同食客的味蕾需求。

更有趣的是,将晒干的烫皮暴晒成块后,用油炸或用细沙在锅中炒热。

那满口酥香、回味无穷之感。

仿佛瞬间将食客带入了一个充满田园诗意与客家风情的美丽世界。

如此美食,岂容错过?

3:弋阳大禾米粿。又名弋阳年糕,乃江西弋阳县之传统特色美食,据史料记载,其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此美食系选用优质纯正、洁白质软的弋阳特产大禾米为原料。

经过“三蒸二百锤”之独特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洁白如霜,透明似玉,油质发亮,柔韧可口,令人观之垂涎欲滴。

弋阳大禾米粿之典故亦颇富传奇色彩。

相传明成化年间,曾任两广按察使的黄溥致仕归乡,其学生江西布政司官员来访,黄溥本欲以家宴款待,却再三叮嘱家人勿将年糕上桌。

然村中习俗,有客至则邻里需以点心相待,以示尊重。正值宴席之时,邻家老者端来一盘狗肉炒年糕,客人品尝后赞不绝口,回省后立即上报朝廷,列为贡品。

自此,弋阳年糕名声大噪,成为皇家御膳之选。

谈及弋阳大禾米粿之特点,其口味纯正,不黏不腻,柔软爽滑,韧性十足,久煮不糊。

食用之时,咸甜皆宜,蒸炒烤煮皆可成美味。

弋阳本地家常做法,常将年糕切片,与肉丝、豆芽、冬笋丝、青菜同炒,炒至年糕变软,加水稍煮,再添辣椒或狗肉,味道更佳。

亦可作为炭火烧烤、火锅配料,或加入稀饭之中,米香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4:铅山烫粉。乃江西上饶铅山县之传统特色小吃。

据传,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朝时期,当时铅山县一位名厨为满足一位身体欠安的官员之食欲,精心调配出独特汤料,并将粉丝、肉丝、豆芽等食材与之搭配,烹制出一道口感鲜美的烫粉。

自此,铅山烫粉逐渐发展成为一道地方特色小吃,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铅山烫粉之典故,亦颇富传奇色彩。

叠山先生曾对铅山烫粉大加赞美,其《谢人惠米线》一诗云:“玉粒百谷王,有功满人寰。

舂磨作琼屑,飞雷落九关。愿献空峒帝,马迷龙难攀。”

叠山先生认为,铅山烫粉虽非豪门珍馐,却温暖、热烈且家常,其莹白细嫩的米粉遇上好汤,便沸腾跳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谈及铅山烫粉之特点,其选用优质晚米为原料,经过开水涮烫后,加入葱、姜、蒜等佐料,再配以独特的秘制汤料而成。

汤料之调配,乃制作此美食之关键,需将鸡肉、骨头等食材经过多道工序精心熬制,方能得到浓郁之汤底。

粉丝在汤料之熬煮下,变得滑嫩可口,而肉丝、豆芽、香菇等食材则为其增添了丰富之口感。

品尝之时,那独特之口感与鲜美之味道,令人难以忘怀。

其口味集鲜、香、辣、滑于一身,有弹性而不腻,熟而脆,香而清新,令人观之垂涎欲滴,食之后回味无穷。

制作方法虽看似简单,实则需匠心独运,方能成就此等美味。

5:南昌白糖糕。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至民国时代,已是南昌街头巷尾各大茶铺常备的佐茶佳品,被誉为“江西五大传统名点”之一。

据说,白糖糕最初是为祭祀而制,后逐渐演变成民间美食,承载着南昌乃至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

南昌白糖糕,其特点香糯柔软、洁白如玉,外酥内嫩,口感独特。

优质糯米经浸泡、洗滤,入石臼舂成细粉,再以开水揉和,搓为细条,展为薄片,多层叠起,弯转成圈,入油炸至金黄,起锅滤油,最后以白糖、米粉混合物撒于糕上,使之表面沾上一层薄薄的糖霜。

新炸出的白糖糕,外壳酥脆,内里柔软无比,咬下去又脆又实,口感中带着一丝柔韧,嚼起来很有筋道,还带着淡淡的糯米香,味道清甜爽口,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其制作方法虽看似简单,实则需精湛技艺与丰富经验。

糯米粉、澄面粉、白糖、猪油、沸水等原料需精心调配,揉成面团后,分成小块,搓成长条,弯曲成“S”型,两头捏紧,微微压紧每一层,整理形状。

而后,锅中倒油,小火炸至变大蓬松,捞出滤油,装盘撒上白糖即可。制作过程中,揉面需密封保存以防干裂,糖量可依个人口味增减,油炸时需先捞出再关火,以保持其酥脆不油腻。

6:景德镇饺子粑。据传,此美食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不解之缘。

当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一带与陈友谅激战正酣,曾路过昭潭(今皖南一小镇),在一户农家借宿时,主人以米粉和山野时蔬制作了这道点心招待他。

朱元璋品尝后,对这道简单却美味的点心赞不绝口,从此,饺子粑便在景德镇乃至江西地区流传开来,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景德镇饺子粑,其皮薄馅丰,口感软糯而富有弹性,馅料多样,味道鲜美,既有韭菜豆腐的清新爽口,又有萝卜丝虾米的鲜美浓郁,还有豆干、豆芽等多种选择,满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辣馅与不辣馅的并存,更是让这道美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蒸熟的饺子粑,香气扑鼻,透过薄薄的皮,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馅料,令人垂涎欲滴。

选用鹅湖晚米磨成的粉,用开水和成面团,揉至光滑后,分成小块,擀成薄皮。

馅料则需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将韭菜、豆腐、虾米、萝卜丝等食材切碎,炒熟后调味备用。

而后,将馅料包入皮中,捏成饺子状,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火候的掌握,以保证饺子粑的口感与风味。

7:信丰萝卜饺。作为江西知名的风味小吃,不仅是赣南客家菜“十大名小吃”之一,更是无数外地游客前来江西必打卡的美食。

据传,信丰萝卜饺的起源可追溯到宋朝。彼时,先人南渡,感怀北方饺子之味,但南方不产小麦,无法制作传统的饺子皮。

恰巧赣南地区的红薯粉质地柔软透亮,且富有劲道,加之本地盛产的萝卜个大汁多、甘甜可口,几经琢磨,便创造了这独特口味的饺子——信丰萝卜饺。

此美食以信丰当地盛产的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为主料,佐以酱油、辣椒粉、香粉等调料,精心制作而成。

饺皮由薯粉制成,晶莹剔透,口感Q弹有嚼劲,滑润而不腻。馅料则融合了萝卜的甜津、鱼肉的鲜美与猪肉的醇厚,再辅以辣椒粉的香辣,滋味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蒸熟后的萝卜饺,色泽亮丽,皮柔滑半透明,鱼片隐约可见。

品尝时,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只,蘸上特制的麻油、酱油、辣椒酱,一口吞下,饺皮的柔韧、鱼肉的鲜嫩、萝卜的甜津与佐料的清香,在口中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章,令人陶醉其中。

8:九江桂花酥糖。据传,其起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当时江州的糕点师傅们便已开始制作这种融合了桂花香气的酥糖,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九江桂花酥糖,精选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口感极佳。

品尝之时,但见酥糖层次分明,咬一口,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其独特的桂花香气,浓郁而自然。而那淡淡的甜味,如同清新的微风在舌尖上跳跃,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需将富强粉与饴糖、猪油混合和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反复折叠、擀开,形成层次分明的酥皮。

再将桂花与糖混合制成桂花糖馅,包入酥皮中,最后烘焙至表面金黄、酥脆即可。

9:黎川灌芯糖。据史料记载,灌芯糖的制作始创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八百余年,是中国最早的糖点之一。

宋淳祐七年,黎川人张渊微以优异成绩通过殿试,被钦点为状元。

据传,他参加考试时,随身行囊中便带有家乡特产灌芯糖。

自此,灌芯糖成为当地百姓口中的“状元糖”,流传至今,寓意苦尽甘来、生活美好。

灌芯糖采用麦芽发酵熬成的糯米糖(即麦芽糖)作为外皮,内裹以芝麻、黄豆粉或炒熟的面粉等馅料,经过手工拉制成长约1.5寸的小圆条管状白色糖果。

其色白如玉,表皮薄如纸,香脆可口,甜而不腻,入口即化,落口消融,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灌芯糖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需经过培苗、蒸糯米、发酵、熬糖、拉白、做斗、拉糖、灌芯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

首先将小麦洗净浸水发芽,再将糯米洗净蒸熟,拌入麦芽进行发酵处理,待发酵完成后,将糖料过滤并在锅内煎熬,直至糖、水分离,除去水后余下的糖再放大锅内煎熬至能滴“水”成珠时,熬糖便告成功。

接下来,将熬好的米糖反复拉搓成一个白色大椭圆形(俗称“糖斗”)。

在糖斗中心压出窝,灌入馅料(芝麻、豆末粉、炒熟面粉等),封口后双手交替将糖斗挂在特制的木钩上。

反复搓拉,直至拉成手指粗的细条,再用粗线绕一圈一拉,糖就割断为一支一支1.5寸左右长的灌芯糖了。

待冷却后,再装入铁皮制的果品箱内,箱底垫上爆米花或炒熟面粉,以保持干燥无水分,可保鲜四个月左右。

10:兴国鱼丝。源自中国江西赣州兴国县。

其起源最早可溯至宋朝,由一位船工的妻子首创,以表达对常年漂泊在外的丈夫的深深思念。

她以鲜嫩的鱼肉和优质的薯粉为原料,精心制成鱼肉粉丝,取名为“与你相思”,寓意深远。

兴国鱼丝制作工艺独特,需精选肉质肥厚的草鱼或红鲤鱼,去鳞、去内脏、去骨,将鱼肉剁成肉酱,再按一定比例掺入红薯淀粉和食盐,揉成面团后擀成薄饼,蒸熟晾干后切成丝条,最终晒干贮藏。

制成的鱼丝色泽晶莹洁白,柔韧爽口,清香味鲜。

其口感爽滑不腻,柔韧适口,无论是水煮、油炸还是凉拌,都各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兴国,鱼丝不仅是日常餐桌上的佳肴,更是逢年过节、操办红白喜事、接待宾客的必备之菜,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将鱼丝放入约八十度的热水中浸泡片刻,捞起滤干水分,再配以鲜肉汤或鲜鸡汤煮制,适当加入配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兴国鱼丝便呈现在眼前,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

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

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

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

陌生人,加油呀……

1 阅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