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会缩短寿命?日常做好这4件事,有助于改善睡眠

香巧聊养 2025-04-09 18:20:47

陈叔今年53岁,最近几个月总是深夜辗转难眠。以前,他还能靠听音乐或刷手机来打发失眠的时间,可最近他连这些都做不下去了。起初,陈叔只当是年纪渐长、睡眠变浅,想着顶多就是精神不太好,养几天就好了。谁知情况持续恶化,他不仅夜里睡不着,白天也萎靡不振,甚至体检时血压一度偏高。

医生告诉陈叔,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对身体健康和寿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陈叔听完直呼意外,他心想:只是晚上睡得不好,哪有那么严重?可医生却认真地提醒说,持续的失眠不仅损伤心血管系统,情绪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时间久了还会引发抵抗力下降,这些都可能给身体带来连锁反应。

事实上,很多人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或是因为工作压力,或是家庭琐事而“数羊数到天亮”。有些年轻人觉得熬夜是常态,只要第二天能补上一觉就没问题。可身体并不会这么“听话”,睡眠质量一旦被破坏,补觉往往只是缓解一时的疲劳,无法真正替代规律而高质量的夜间休息。长期下去,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都可能被干扰,还容易伴随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有研究指出,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都有一定关联,甚至会对寿命造成影响。

陈叔听完这些信息后,心里也愈发焦急,于是他开始查各种改善睡眠的方法:有些朋友推荐了中药调理,有些人说要吃褪黑素,也有人建议冥想放松。结果尝试了一圈,效果不明显。最后,他再次去医院就诊,医生给出了“四个关键日常调整”,希望帮助他慢慢改善睡眠状态。

第一,尽量维持规律的作息。医生告诉陈叔,人体需要一个固定的生物钟来保证睡眠节奏。就算工作忙,也要努力在晚上固定时间上床,早上固定时间起床。年轻人喜欢熬夜追剧打游戏,这种不规律的“晚睡—补觉”循环会让大脑无法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模式。想要真正地改善失眠,务必要给自己一段固定且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尽量在相对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里休息。

第二,减少刺激物的摄入和刺激行为。医生特别提醒他,很多中老年人喜欢睡前抽烟、喝浓茶,年轻人则热衷咖啡、能量饮料。这些含有尼古丁或咖啡因的物质会干扰神经系统,让人更难入睡。陈叔因为烟瘾大,常常在睡前还要“过过瘾”,这就更加剧了失眠。要想让身体真正安静下来,最好在傍晚以后就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睡前更不能抽烟、喝酒或狂刷手机,把精神“折腾”得过于兴奋。

第三,学会放松自己的情绪。医生了解了陈叔近期不少烦心事:单位指标压力大、家庭里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业,思前想后,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也很难平静。这种焦虑是失眠的一大诱因,越想“赶紧睡着”,往往越睡不着。有人会建议冥想,有人选择做瑜伽,还有人习惯睡前做些简单的拉伸,目的都是为了让肌肉和大脑放松。陈叔一开始对这些方法不以为然,但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他尝试了一周,发现自己入睡时间确实缩短了。

第四,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调节。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消耗一定的能量,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但需要注意最好在白天或者傍晚进行,不建议临睡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否则会使得神经系统过于活跃,反而影响入睡。至于饮食方面,陈叔过去喜欢吃太辣、太油的宵夜,结果经常胃里翻腾,还扰乱了睡眠。医生建议他晚上尽量吃得清淡,睡前两小时就停止进食,给肠胃一个安静的环境。只要肠胃不“闹腾”,大脑也比较容易安定下来。

在医生的指导下,陈叔逐步调整自己的作息,戒了烟,睡前不再“追剧到凌晨”。一开始他也有些焦躁不安,因为这些习惯已伴随他多年,不是说改就能改得那么顺利。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感到夜里入睡的困难程度减轻了,白天精神状态也回升不少。医生再看陈叔的时候,也夸他最近血压和情绪都稳定了,嘱咐他要继续保持。如果能把这些调整真正养成日常习惯,相信失眠对他身体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弱。

有人说,睡眠是人类最好的修复方式,可越简单的事情,往往做起来却不容易。睡好觉需要外在的环境,也需要内心的平衡与放松。像陈叔这样,坚守好自己的睡眠规律,再配合少刺激、调情绪、勤运动、清淡饮食,这些看似寻常的四件小事做扎实了,才有可能帮我们远离长期失眠的困扰。愿每个人都能给身体足够的休息,也愿每个人都不要小看了失眠对健康与寿命的潜在影响。毕竟,只有让自己先安然入眠,才有机会以更从容的姿态去面对每天的生活。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