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燃油车的时候我们强调“三大件”,即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而到了新能源车时代,大家似乎都不怎么强调底盘了,更多的强调“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还有“新三大件”,冰箱彩电大沙发。
新能源车确实不需要发动机变速箱了(插混和增程的发动机更像一个增程器,难度相对没那么高),但是底盘仍是需要的,从宣传来看为什么新能源车好像一下子就解决了底盘技术问题?
新能源车做底盘先天容易在燃油车时代,除了一些跑车外,绝大部分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在前面的,而这“两大件”是非常重的,因此对于燃油车来说天然配重就是不平衡的,过弯就会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扭着你,所以才需要底盘调校去对抗这种不足。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追求运动的品牌,比如宝马,经常会强调前后 50:50 的配重比,但这样的车一般都是纵置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车头比较长,空间利用率不高。
而到了新能源车,完全没有这种烦恼了,不仅没了变速箱,还有一块又大又重的电池包在车底中央,不仅解决了车辆前后配重失衡的问题,还将车辆的重心拉低了,很容易达到大家说的“高速稳,不发飘”的状态。
要知道斯巴鲁和保时捷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就是因为发动机的重心低而被大吹特吹,而要比重心低,肯定直接被电动车秒杀。
另外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底盘调校本质上就是做试验,传统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更偏向于机械性的,而电驱动则是可以通过软件精确控制的,可以采用一台功率比计划大得多的电机,通过软件控制来输出各种所需的动力特性。
这个时候本质是机械与电子硬件比拼迭代速度,其开发效率和速度不在一个维度上,燃油车可能 3 年才能试验 1000 次,电动车 3 个月就完成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新能源车的开发周期相比传统燃油车(6-7 年)缩短了近一半,其中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
硬件提升:双叉臂、五连杆、CDC、FSD、空悬开始普及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电动车很多都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顶级配置”,有些还只是十几万的价格,比如零跑 C11、比亚迪宋 L,这些在燃油车上至少是宝马 5 系这个级别才有的,这个级别以下的基本都是麦弗逊。
一方面是成本原因,一方面是传统 25 万以内的燃油车基本都是发动机横置的布局,也很难塞进比较占空间的双叉臂,而电动车的电机相对来说要小不少,很多还是后驱版电机在后面。
虽然底盘也很需要“调校”,但先天拿着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硬件,大概率不会差。
另外随着国产供应链的成熟和进步,空气悬挂、CDC 主动液力悬挂也变得越来越普及,比如理想的 Pro 和 Max 系列都标配空悬,开始找的是海外的供应商,结果发现不仅价格贵,匹配的周期还很长,最终理想汽车选择和国内的供应商——孔辉科技合作, 2022 年,理想汽车买下了孔辉科技 20 多万套空气悬架,让这家仅成立 5 年的年轻公司成了空气悬架行业新龙头,市占率近 40%。另外蔚来的空悬也从海外的供应商切换到了国内的宝隆。
显然国产的空悬价格要远远低于海外的巨头供应商,比如大陆、威巴克,因此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20 多万的车也开始搭载空悬,比如极氪 001、岚图 Free、小鹏 G9 等。
而在燃油车上,基本只有到了宝马 7 系这个级别才能选装,现在二三十万的新能源车开始有空气悬挂了,对同价位还在用麦弗逊的宝马 3 系算不算降维打击呢?
另外再举个比亚迪的例子,比亚迪的悬挂一直被人吐槽是“筷子悬挂”,但在很多车型上已经升级了“FSD”可变阻尼悬挂,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阻尼阀技术,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自动调整车身的震动阻尼,实现更优秀的悬挂性能和驾驶舒适。
一位宋 PLUS DM-i 的用户自己在当地 4S 店团购了一个 FSD 悬挂升级套餐,花了 2960 元(比官网便宜),升级悬架后表示侧倾、震动的抑制、刹车点头、高速行驶质感比原来提升很多。
我们在网上经常在讨论一款车悬挂调校得如何如何,但在硬件层面绝对的领先面前,这些调校只能算是微操,只要舍得“给料”,底盘的质感是可以有质的提升的,当然也得感谢国产供应链的进步。
买车底盘其实没那么重要上面提到比亚迪花 3000 块钱升级 FSD 悬挂还是比较罕见的,大部分比亚迪车主对“筷子悬挂”并没多少意见,比亚迪卖得最好的几款车,宋 PLUS DM-i、汉、唐等都是,而比亚迪公认底盘最好的海豹 EV,却陷入了月销一两千台窘境。
可见大家买车时对底盘并不是那么在意,对此笔者总结了 2 点原因:
首先国内的道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平整了,大部分的村里都通了水泥路(我们村已经通了 4、5 年了),即便是很一般的底盘,开起来也没啥问题。
另外目前国内买车大部分还是为了家庭,2022 年我国千人拥车数是 226,也就是差不多每 4、5 个人才有一辆车,买车不是为了自己享乐的,而是要为了家庭,能把家人安全送达就行了。至于什么高速过弯稳不稳,麋鹿测试成绩如何真的没那么重要。
既然是为了家庭,那买车首先关注的应该是空间大不大,然后是座椅舒不舒服,空调给不给力,安不安全,省不省油,配置高不高,故障率低不低,保值率如何……
总体来说,新能源车做好底盘先天就比较容易,再加上硬件的升级,目前大部分的新能源车底盘并不差,而且大家买车也其实没有那么注重底盘,而很多以底盘为卖点的车都死翘翘了。
我们有做老头乐的基础,多加个轮子再配上冰箱彩电,一台高配的新能源车就出来了
因为靠的是电孝子的嘴巴[呲牙笑]
不光解决了底盘技术,连碰撞实验都不需要做了,遥遥领先[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不是解決了,而且避而不談了,解決不好,將注意力轉移到彩電冰箱多媒體上了
下一步尽快解决两栖渡海功能,以免被困在海南岛上回不了家[汗]
电池还是需要一次革命,减电池重量。减重了,刹车距离才能短,轮胎等配件才耐用
农村人现在八九成的人都是买油车 有钱人 家里已经有了油车的 第二辆车更加考虑新能源
多年以前,就是一个老头乐,然后,为了收割韭菜,就弄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外形加一个大彩电,就说是新能源了[点赞]
新能源在不少方面要革燃油车的命啊
普通家庭家用一年万公里左右还是老老实实买油车吧,当然你是钱多多当我没说
电车也敢说跑高速稳[好生气]当老子没开过电车
电车目前白送都不要
我们燃油车看三大件是品牌 个大 听人说!新能源就是个大,电视,大冰箱
小米比较谦虚,极速实测310+,加速2.78s,华为动不动千万级别最好,理想动不动500万最好。我觉得吧一辆极速能超过310+的汽车绝对是50万内无敌战神!以前我们买个极速上300+的汽车是要500万左右吧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打算盘,背口诀背的天昏地暗。结果计算器出现了[笑着哭]
动不动2.5吨自重,3、5年后的底盘件……[笑着哭]
继续骗,这么好抓紧卖到国外、
底盘稳不稳,这个说它稳,它就稳;说它不稳,它就不稳!都说欧美底盘扎实,管你电车前后重量比、重心高度等等,我就不想懂。
砸烂电池,不爆炸,也不起火,充电一分钟,续航100里。整车2吨,电池300斤!反复充电一亿次,这才是技术!否则,还买燃油车!小编,你说气人不![得瑟]
国内那么多工科毕业生,又不是什么高端技术,再加上汽车产业发达,不差钱,攻克这类技术,可以说比较容易。
高速上龟速车基本都是新能源
电池包不就是大半个底盘吗?还问。。
底盘技术还有技术秘密吗?二十年没有新技术了
这个话题就像电车解决了不用加油的问题一样。根本没有什么价值的讨论。
解决了电池问题,燃油车才会变成老二
等到电动车电池容量达到1500公里,且价格亲民的时候,才是电动车真正的天下
底盘不重要?坐过几万和二十几万的车,差距明显
不管你们怎么吐槽电车,最后还是逃不出真香定律[得瑟]
小米汽车注定会失败 张口就来卖二三十万哪里来的底气
10年瑞麒g5g6就已经上双叉了
电池铺底盘,自然不会飘。[得瑟]燃油车身的前后,左右会不平衡,需要调教底盘和悬挂,必要时增加配重。
国内新能源发展那么迅速本身就是因为站在完整汽车产业链的肩膀上取得成就
你说的是比亚迪这种筷子悬挂的工业自燃垃圾?
就是两轮车的基础上加多两个轮
我没能力吃鱼翅,搞个粉丝也要吹上天!
那为毛电车卖那么贵
你确定电动车新能源有底盘?不是板车?
个人觉得管电瓶车叫“新能源”,就是个笑话。不说 n年前就有电动车,老头乐都比他们早吧。现在的这些“新能源”们跟老头乐有什么区别吗?无非是包装得更加花里胡哨,好漫天要价。以后不敢说目前就是个残次品。连我的基本用车需求都满足不了。我一年公里数不多。有一半是在高速路上跑。压着限速上限跑6个小时都做不到,要它何用
电视现在家里面很少人买,不要紧卖个造车新势力,电视行业救活了。一个车搞的象个家似的。老子就是上个班跑跑,要冰箱、电视包括雷达有个鸟用,你把这些配置减了,车是不是更便宜点。加上这些没用的所谓高科技配置,价格就上去了。用得着吗?一个电动自行车就一二千,什么配置都没有,还不是好好的
好水军
昆仑三圣传话:非在游历
要是轮毂电机还容易
很多新能源车的电池都位于车子底部,就不怕哪天不小心托底了,引起电池爆燃?那真是一点逃生的机会都没有,纯纯的火葬场……
新能源现在有多少品牌 科普下
根本就没有三大件,何来解决
别说底盘了,连碰撞测试多取消了
电动车底盘不重要,只要舒适安全把人送到目的地,那岂不都是主妇车[呲牙笑]
看了一些评测,底盘技术确实不咋地,大多数电瓶车过一个小坡就乱晃,前后减震各晃各的,一般的前后晃,糟糕的还会左右乱晃。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敏感的人一坐某些车特别容易晕车,看了评测后明白了。国内只有极少车企从低端到高端的减震都没有乱晃的问题,有些车企最高端一样晃[笑着哭]
汽车寿命是一种革命。
一个家用电器,有强调底盘的必要么?[笑着哭]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底盘真的没有什么能吹的!
城市道路,什么底盘不一样跑?真到要讲究底盘的路段,你电瓶车表现肯定拉胯了,还要注意别磕碰到电池。电瓶车就用了所谓的科技体验来最大化屏蔽底盘的简单,还吹个毛线!
坐在电池上去岀行 [笑着哭][笑着哭]
比亚迪有底盘[得瑟],秦DM零百遥遥领先三大妈,换到赛道测试结果确是倒数第一[笑着哭], 电车从来都不敢比赛道,说白了就是底盘差
解决个锤子
没有解决。只是完美绕开不说。因为有不懂的消费者土壤。
只有老司机才能品味底盘
因为就没有技术可言
比亚迪U8、方程豹断脚,底盘非常先进。
说实话坐起来真的没有油车舒服,特别是刚开始坐电车有点头晕脑胀,隔音是很好,但是不脆,嗡嗡声不舒服
油车也好,电车也罢买适合自已的就是最好的,但是,但是希望高速龟速的大妈们能自觉点别长期占用超车道
电车按理说,生产一款各方面都超过保时捷的车子,应该不难吧。
不知道哪里得出来的这个结论!我做代价基本都开过!多数新能源底盘跟以前邮车一个卵样啦跨得要死!都是样子货虚有其表!你要说装修豪华彩电大冰箱这我有承认!除了特斯拉那是真的稳
胡说八道!底盘调较不是一般的重要,除非不用传统悬挂。
一个电机加个沙发,还谈什么技术?农村机械厂都能造的玩意
所谓的操控,对多数人来说没有意义,何况剧烈加速本身就是不安全行为。所以多数人对底盘其实没有特别要求。
一键启动,直达终点,连火化都省了[笑着哭]
新能源四轮电动车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电动车就是电动车还在新能源呢 电动车跟汽车不要混为一谈
买车不注重底盘我笑了,难道注重沙发彩电[笑着哭]
底盘哪他妈技术,上钱就能解决了,模仿也不难
新能源汽车,永远不可能是电瓶车,不管你能存多少电能跑多远。这只是过度,氢能源,安全的核能,才是后期长期的新能源
解决了个锤子。以前是发动机不行,但凡拉重点的车架就不行了,地盘是最容易减配的。而且发动机变速箱还要买。现在不用了,用电马力够了,一样减配哪里没减配,看看10万的车哪有什么好货色
还在买电车,人家都开飞行汽车了,就是那种带螺旋桨而没有轮胎的!
我倒是觉得挺重要的,一个车底盘直接影响驾驶感受,试驾过比亚迪汉,那个底盘说实话还不如我十年前的迈锐宝[笑着哭]
不是解决了,一部分是买了图纸。还有本来就是车厂。
一坐电车提速就想吐
电池底重就解决一些问题了
避开不谈就解决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脑洗?
说白了就是被奸商们各种广告忽悠瘸了
因为冰箱彩电沙发才是买电车小白的追求
拼装的东西,难搞
底盘需要什么技术?都是吹牛逼,越吹底盘卖的越差。
电池在车底中央,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不提不就克服了么
堆料
某牌新能源滴滴车隔音太差,放音乐还有很大路躁!
狠狠的踩一下最后总结部分,持完全反对意见[点踩][点踩][点踩]
有没有人发现电车跑起来车身会轻微左右晃动?
没解决,重了。
第二辆再考虑电车
以后谁再说国产新能源汽车不注重性能我就跟谁急:为了风阻小人家连车门拉手都隐藏了,还能说不是业界良心吗??
车本身的问题解决再多也没有用,将来的电费涨价是不可避免的,就用车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来说,未来还是燃油车的天下。
然后电池废了,就只能整车报废。电池难拆 又贵
坐过一次氢能源大巴,平路也颠得厉害[笑着哭]
电池车就电池车非要戴个新能源。
你说解决就解决,你说啥就是啥!
fsd不是某拉的自动驾驶吗
新能源?就是电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