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铺天盖地都是碧桂园的消息,大家都在猜测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其实这个事情早就已经有端倪了,6月份几家国际评级机构就下调了碧桂园的债务评级,7月中旬碧桂园就被爆出债务违约,境内外的一部分债券就开始大跌,票面100的债券现在跌到不足30块。
然后碧桂园高管也在套现,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在低位清仓式减持,套现了2800万港元。
7月30号,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又把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合计64亿捐给了他爸的国强公益基金会用于慈善,你现在债都还不起了,还搞慈善?很明显就是资产转移吗。
到了7月31号,碧桂园发公告摊牌了,说今年上半年公司可能要亏了,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摆明了一副你不救我,就死给你看的架势。
这么来看的话,碧桂园的情况是不是更加让你觉得更担心了呢?想当初,称宇宙第一房企,多年占据行业第一名的位置,他也不像恒大那么激进,又是搞体育,又是搞汽车,搞到现金流枯竭。相比之下,碧桂园提前预判到了房地产行业要变天,页提前储备好了现金流,信心满满的认为能够扛过这一轮调控。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过去这两年,碧桂园的各项指标一路下滑,自从2020年以来,碧桂园的筹集现金流都是负数,三年来现金流共流出1204亿。另外呢,碧桂园的项目都集中在了345线城市,覆盖1000多个县城,当楼市下行,这些城市首当其冲。
那现在碧桂园到底还剩下多少家底呢?截止到去年底的数据,碧桂园的总资产1.74万亿,总负债1.43万亿,净资产3096亿,跟恒大比起来,碧桂园的情况是要好很多的,起码没有资不抵债。但是今年是碧桂园的还债大年,他今年到期的债务就高达937亿,虽然说现在他还有1283亿现金,但是又要保交楼,又要发工资什么的,花钱的地方太多。
不过碧桂园已经在努力自救中了。
去年碧桂园减员30773人,同比减少幅度约30.56%,居于2022年房企减员榜首位。
这两年碧桂园也不敢拿地,2020年之前,碧桂园一年拿地金额上千亿,去年全年只有61亿元,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拿地金额只有58亿元。
目前碧桂园一切的操作都是为了保命,希望能够等到市场回暖的时候。
但恕我直言,我个人观点是,这一次即便等到回暖,将来也没有碧桂园什么位置了。
碧桂园走的是下沉路线,项目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就像他们自己说的覆盖1000多个县城。
现在最难卖的偏偏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碧桂园这三年来都没怎么拿地,主要就是在清理三四线库存,回笼资金,可房子太难卖了。
而从未来的趋势来看,未来的房地产上涨机会只存在一二线,碧桂园拿着大量三四线土储压根不值钱。
就像恒大一样,放烟花之后负债却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这两年房价下跌,导致资产评估价值也在下跌。
比如房价没跌,一块地可以卖10个亿的,房价跌了后,你5个亿可能都卖不掉,那就白白的损失了5个亿。
现在碧桂园看似还有1.7万亿资产,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市场继续下探,资产则会继续缩水。
以上这点非常关键。
现在市场对碧桂园的担忧情绪依旧在蔓延。
如果碧桂园真的倒下了,那就是给中国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上下游行业再次投入一颗深水炸弹。
加上碧桂园项目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很多人买套房比一二线其实更难。
去年碧桂园交付近70万套房子,今年的任务也是70万套,上半年已经完成 27.8万套的交付任务,明年后年加起来估计还有上百万套房子要交付。
每一套房子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家庭,这群人非常不容易。
恒大多少还有一些一二线的资产,所以碧桂园如果撑不下去,情况只会比恒大还要糟糕,毕竟总资产大,而套均资产额小,波及范围会更大。
更惨的是,会有一大堆上下游的公司跟着碧桂园倒霉,被拖垮,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失业了。
希望能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