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耳边开箱要聊的这款器材,其实一直在看我们视频的小伙伴应该对它都很熟悉了,因为它已经在我们过往很多期视频的云试听部分狂刷存在感。这台机器是我们在组建工作室系统的时候购买的几件主力器材之一,半年以来一直是我们最主要的音源——山灵CD-T35 CD播放一体机(下称“T35”)。这台机器有不带耳放的豪华版和带耳放的至尊版两款,售价分别是89980和99980,耳边事工作室这台是至尊版。
虽然年轻烧友可能很多是从便携设备开始认识山灵,但山灵实际上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二声道大HiFi制造商,拥有超过30年的CD机研发经验。我自己作为山灵的老用户,就是从他们家的台式CD机开始接触这个品牌的,T100 MKII就是我购买的上一代的山灵旗舰CD机。
T35的上市时间是23年底,其实我在去年广州展的发布会上就已经搭配过HD 800进行试听。不过可能是因为现场的电源处理或者线材搭配不够完善,也可能是耳机本身无法完全发挥前端的实力,听起来并不算惊艳。当时现场的山灵工程师表示有机会的话建议还是搭配高品质的音响系统去全面评价其声音表现。巧的是,今年年初,耳边事工作室组建起了自己的主力试音系统,正好要物色一台合适的CD机。于是我又把这台机器借回来试听了一段时间,结果如大家所见,我至今没有把它还回去,而是用“钞能力”把它硬留了下来!
很多人在知道耳边事工作室购入了一台10万块的国产CD机之后,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国产器材都属于性价比之选。而10万价位已经可以买到dCS ROSSINI Player、Accuphase DP-750、Esoteric K-03XD等一大堆声名显赫的Hi-End产品了,何必去买一台国产机器呢?不过,作为T35最早的一批用户,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台机器的硬实力绝对撑得起这个价格。
关于T35各方面的详细表现,请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
视频时间轴
客观体验
3分09秒-9分37秒
声音表现(含云试听)
9分38秒-18分10秒
器材评价
18分11秒-22分01秒
客观体验作为一台超旗舰定位的CD机,T35身上集成了多款早已经绝版的顶级元器件,包括飞利浦CD-PRO2机芯、AKM AK4499EQ DAC等等。CD-PRO2这个机芯曾经被文豪、柏林之声等多个Hi-End品牌用在他们的经典机型上,而已经停产的AK4499EQ则是AKM迄今为止最强的一款解码芯片——毕竟后续的4499EX只能说是它的阉割版了~不过,比起这些网上随处可查的客观配置,我今天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使用T35过程中比较私人化的体验,以及一些可能并未被大家所注意到的有趣细节。
其实我当初看上T35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颜值。无论是机身的质感、灯光的设计还是这个有点类似飞碟的造型,都带着满满的科技感。类似的三角结构这些年已经有很多品牌做过了,而T35的设计其实是传承自山灵的上一代机型,也就是2004年推出的CD-T300。T300凭借科幻的设计、八片PCM1704K的配置以及55000港币的超高定价,在那个年代一时间风头无两。随后2008年推出的T300SE则是将壳体做成了更加神秘的黑色,在当时普遍以银色机壳为主的Hi-End音响界形成一股奇景。
时隔20年,T35在T300的基础上对设计语言做了一定改动,体积也大了一圈,从直观感觉上来说,变得更加洗练现代了。但如果我们将两款机器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它们最大的差别不在于造型,而是从外观工艺上所反映出来的,这20年间国内音响行业在金属加工水准上的飞跃性进步。不同于上一代的T300,T35的机壳主体是一体成型,没有经过任何拼接处理。里面的元件是在掏空了铝块内部之后,将整个机身翻转过来,一层一层安装进去的。选择将一整个铝块经过五轴CNC铣削成这么大的一台机器,本来就相当奢侈,况且T35的机身线条是弧形的,加工难度更大,良品率更低,从铣削、氧化到上色,任何一个工序只要出现一点瑕疵,就意味着整个机壳直接报废。
所以,一体成型的全铝外壳对于任何制造商而言,几乎都是地狱级的难度,市面上目前大多也只有售价数十万的Hi-End级别品牌才可能在自己的高端产品线上选择如此“折腾”的做法。可能有人会认为,选择这样的加工方式是不是山灵纯纯为了“秀肌肉”而多此一举呢?实际上T35的这些设计归根到底都是为声音服务的。玩CD的朋友都知道,做好避震是CD机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直接决定了最终的音质表现。多年来,为了做好避震,CD玩家们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有人选择购买几千块的脚钉甚至是数万元的器材架,有的人甚至极端到将整台机器直接吊在天花板上。而T35的机身由一整个铝块组成,比多个部件组装的结构要稳定得多,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整机的震动。
在T35的整个外观设计里,最特别的就是支撑它机身的三个脚座了,上一代T300是采用外置电源的设计,而T35则是将3个特别定制的变压器放进这3个支座里,分别供电给电子管(高压)、模拟线路、数码及显示部分,至尊版相较于豪华版则是在耳放模块部分额外内置了2个独立变压器,保证了良好的屏蔽与隔离。脚座上方的三个旋钮分别用于开关机、切换输入源以及音量调节,不仅外观一体感很强,手感也十分圆融高级。
在T35的接口设计上,山灵也花了一些心思。模拟输出的两端插口分别放在机器的左右两侧,更加对称美观,插拔的时候也更好辨认。但因为机器的外形特殊,接口的设置受到了一些限制,以Hi-End级别器材的标准来看,配备并不齐全。它既不支持目前比较主流的AES/EBU输出,也没有加入在山灵现有的中低端机器上已经比较泛用的I²S接口。而且,对于大部分Hi-End玩家而言,在音源和解码环节非常重要的外置字时钟接口在T35身上也是缺席的,这点确实比较可惜。
整体而言,T35在功能上的设计思路和传统的Hi-End器材有着较大区别。传统器材更倾向于把转盘、电源、解码等环节进行细分,各自独立使用,显得比较HiFi,而T35则是在一台机器内集成了多种功能,在不牺牲音质表现的前提下,期待用户可以有“一机打天下”的更加便捷的体验。它既是一台CD机,也可以作为数播使用,搭载了安卓系统,可以播放手机、电脑、U盘里的音乐文件,也可以在线试听流媒体平台的歌曲。虽然很多人觉得顶级CD机搭载安卓系统会有点“出戏”,但实际使用下来,安卓系统确实比传统单片机系统方便得多。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 Eddict Player来操作T35,选歌、找歌、查找曲目信息都很迅速,比起传统的遥控器要高效。如果临时需要搜索流媒体平台的音乐,也可以在T35的屏幕上直接操作,试听各种资源几乎不受限制。
另外,在体验方面T35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就是它的发热。其内部元件本身功耗都比较大,而这台至尊版因为在机身下方加入了耳放模块,又影响了散热,所以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有些烫手,而且安卓系统在过热的时候容易卡顿。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直接用3个爱丁堡的泰坦零震台将机身垫高,提升散热效率。
声音表现在数字解码芯片高速发达的今天,其实要将一台机器的参数做得漂亮已经不是一件难事,甚至很多售价数千元的器材在参数表现上并不输一些国外大厂Hi-End机器。但这并不意味着依靠优秀的数据和庞大的信息量就能回放出Hi-End级别的声音,实际上,如果你听过和买过的器材够多,玩到最后会感慨信息量只是评价声音的一个方面,对于音乐表达的完整性,音色还原的鲜活度,整体的安定感等等,这些看似不易感知的要素,往往才是很多Hi-End产品真正的魅力所在。
得益于顶级的伺服系统和两片AK4499EQ DAC打下的扎实基础,T35的硬素质和任何20万以内的解码转盘相比都不落下风,在同价位能够与其信息量相媲美的大概只有以暴力解析而闻名的Esoteric了。而更重要的是,它调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山灵过往任何台式和便携设备的声音风格,具备了前所未有的高级感和普适性。
早在20年前上市的CD-T300,在烧友圈中就是以醇厚绵密的中频和暖润的音色而闻名,10年前的山灵上一代旗舰CD机T100 MKII采用的依然是山灵最传统的韵味型调音,中频温暖醇厚,带着明显的前凸和结像增大的处理,用来听港台流行相当对味,但在声底的干净程度、两端延伸和空间规模感上,与真正的高端CD机比起来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而T35虽然是T100 MKII之后山灵推出的定位最高的一台CD机,但调音风格却和T100 MKII截然不同。它的三频能量分布均衡,几乎没有明显的染色,忠实且全面地还原了音乐中的丰富元素,堪称山灵现有的机器里最杂食的一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T35和T100 MKII这两代机器在调音风格上的区别,我用了EAR 899推贵涵LS5/8这套系统来进行一段云试听对比。这套搭配的声音风格比较厚实温暖,在线材的搭配上,我选的信号线是声底比较顺滑干净的晶彩Reference 2,音箱线则是音色细腻甜美的天仙配 PLUS G6,从而更好地去凸显这套搭配的鲜活乐感。
云试听曲目:
梁静茹《爱久见人心》
云试听系统:
【电源】
线圣 NIAGARA 1200
(电源线:线世界 白金电7)
【音源+解码】
山灵 CD-T35/山灵 T100 MKII
(电源线:晶彩 Future Dream 22)
【功放】
EAR 899
(电源线:线圣 Hurricane)
(信号线:晶彩 Reference 2)
【音箱】
Graham Audio LS5/8
(喇叭线:天仙配 PLUS G6)
通过对比试听,其实我觉得两台机器最直观的区别是它们在空间感上的差距。T100 MKII是典型的声场偏窄、人声厚实的流行调音,而T35在空间感的呈现上是极其完整真实的。它的声场广阔,没有明显的边界,乐器的排布井然有序。以往山灵的机器总给我一种人声抓耳而大编制有心无力的感觉,但T35出类拔萃的空间还原能力和充沛的细节表现力让它对于交响乐的演绎极为出彩。
不过,T35的信息量虽然庞大,但听的时候完全不会有直白、刺耳的感觉。这就要说到它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容和安定。它的音色自然流畅,有着良好的细腻度和透明度,背景也相当纯净。同时其动态表现可谓大开大合,张弛有度,在大动态下也能保证对于声音细节的精妙还原。
如果要我选一首最能全面展现T35风格特点的曲子,我会推荐耳边事试音碟的一号曲目——圣桑的《法厄同》。这首曲子包含了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等不同的乐器组合,编制复杂,气势十足。T35的信息量极其丰富,能够将所有演奏细节还原得纤毫毕现,但不会显得拥挤,而是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把音乐的场面感完整呈现。我在试听的时候尝试过闭上眼睛,几乎能根据T35的音色和定位想象出乐手们演奏的画面。在这期的云试听里,我在工作室的主系统上录制了这首曲子来和大家分享。
云试听曲目:
圣桑《法厄同》
云试听系统:
【电源】
线圣 NIAGARA 1200
(电源线:线世界 白金电7)
【音源+解码】
山灵 CD-T35
(电源线:晶彩 Future Dream 22)
【功放】
ONIX OIA-92
(电源线:JPS Kaptovator)
(信号线:音乐丝带 弗雷2)
【音箱】
劲浪 Sopra N2
(喇叭线:线圣 Red Wood)
器材评价在器材评价的环节,我想先将自己在把玩T35过程中一些版本选购和周边搭配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对于机器版本的选择,我建议大家购买价格更低,不带耳放的豪华版。虽然目前的顶级耳机系统已经拥有非常好的素质表现,但在低频的气势、空间感的还原等方面和高端音响设备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要想全面体验T35的实力,最好还是选择优秀的无源音箱系统。就算想要用它来搭配耳机,我也推荐大家另外购买一款旗舰耳放。T35的原装耳放受限于体积和安装部位,不但会妨碍散热,而且音色有些发干,气势也不太足,很难发挥它解码部分的优势。我自己给T35搭配的耳放是3万价位的Burson Soloist Voyager,伺候市面上各类旗舰大耳都是相当轻松的。
如果大家确实打算购入这样一台顶级器材,那么周边的搭配也是需要花一番心思的。作为CD转盘,T35对于避震比较敏感,需要考虑入手较为稳固的器材架或者钉垫。而在线材的选择上,我们这半年前前后后花费了超过10万元去尝试市面上3万以下各大主流品牌的电源线,最终才敲定了现在这条晶彩的Future Dream 22。我觉得,T35对于线材的能量感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不需要过于大开大合的线材,而是更注重声底的细腻度和纯净度。像音乐丝带的弗雷2、或者我手上这条晶彩Future Dream 22这类声音通透,结像紧致且背景干净的电源线,和它的适配度是很高的。
虽然T35的产品形态难免会被一些传统烧友吐槽“不够Hi-End”,但我觉得器材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产品也应该随着烧友需求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正是因为T35身上整合了足够丰富的功能,又具备了过硬的素质功底,它才成为了我们在评测和对比试听时最常用的音源。很多我从初中至今入手的不同版本、不同批次的CD,在T35身上终于一耳朵能听出区别,也算是没有辜负这些年购买它们付出的心血和金钱了。
作为一名90后,我幸运地生在了CD最辉煌的年代,又遗憾地见证了这个时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到了2024年,唱片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山灵作为一个数十年的老牌企业其实也早已在便携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完成了转型。在这个节骨眼上,山灵还依然愿意延续自己数十年来从事的事业,推出像EC Mini、ET3、SCD1.3,乃至T35这些跨越不同价位、结合了新时代先进体验的CD机,可以说是我们这些老玩家的福音了。对我来说,在入坑近20年的今天,还能够遇见甚至拥有一台像T35这样强大且全面的“末代皇帝”CD机,无疑是值得欣喜和感动的。CD时代所代表的是亿万张唱片的深厚积累,是音乐产业发展最辉煌的岁月,无可替代,也难以忘怀。
关于山灵CD-T35,这一期就讲到这了,如果大家对这款器材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上个月,CD-T35在武汉和上海分别举办了一场“殿堂巡赏”线下品鉴会,搭配价值过百万的系统供烧友们试听。如果大家想了解活动详情和烧友们的反馈,可以点击: